38岁FB中国程序员自杀背后:够不到前1%,就是失败

百家 作者:酷玩实验室 2019-09-29 19:05:17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高学历,大厂程序员,人过30,究竟可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这两天,年薪170万阿里p8程序员在微博上征婚,引发了热议。




他南京211,北京985,有车有房,阿里p8程序员。


虽然这波征婚引发了不少争议,很多人喷他。


但目前所知的是,已经有不少女生投条,多的那位博主已经回复不过来,还有几个已经聊上了。



也就是说这个男生的经济条件、婚恋市场地位,都十分之高,怎么着都算得上半个人生赢家吧。


那么我请大家想象一下,浙大本科,南加大硕士,前思科员工,Facebook程序员,人生会是怎么样的呢?大概率人生赢家对吗?


可是,他自杀了。

就在前几天,他从Facebook总部大楼一跃而下。



这件事情,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没有激起多大水花。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


不过,我的浙大校友们,时不时就会提起。大家都感到很痛心。


同样名校,同样大厂,差不多的工作,一个人生赢家,一个英年自杀。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起悲剧的发生?我们又能不能从这起悲剧中思考一些什么?这样的悲剧到底能不能避免呢?


答案是肯定的。




1



先说说这起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自杀事件。


2019年9月19日中午11点左右,美国硅谷facebook总部大楼,38岁的陈勤从四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根据名字和履历,人们找到了一个领英账号。进一步搜索履历和资料,这才知道,他是浙江大学9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生

2011年,他到世界知名高校美国南加州大学读了个计算机硕士,13年毕业后进了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思科,2016年,又进入外包咨询公司Ryzlink工作了几年。


去年3月5日,他入职脸书。

全家人和他一起生活在美国。他的爱好也很多,登山、徒步、滑雪...


从这些履历看,怎么找都算得上人生赢家。

可怎么就自杀了呢?

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勤在Facebook最忙的部门之一——广告技术部。

陈勤的家人也说,陈勤工作极其拼命。最近半年没日没夜的忙项目,常常深夜一两点才回家。

周末也只在家里待半天,就又去公司工作了。


前谷歌和脸书日裔员工,也是如今的YouTube视频博主Patrick Shyu在Facebook内部群里了解到:

广告技术部工作压力极大,任何一个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几百万美元损失。


最近的公司考核里,陈勤的工作评级开始下滑。如果这个极度考核不理想,他就会被公司放入PIP项目。


PIP是什么呢?全称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即绩效提升计划。

绩效考核不理想的人,会被PIP。公司会要求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提高表现,名义上是给他们机会。

但其实,据有关员工透露,这个标准一般都无法达到。这其实是大公司创造出来,为解雇员工服务的“潜规则”。



在被PIP之前,陈勤开始寻求换组。


他找到了愿意接收他的组,上司也已经答应了,一切都很顺利。


可就在换组的最后一天,上司却说不能换,因为考核不合格,必须要待在原来的组。

上司还跟他说,只要留在组里,季度结束时就会给他的绩效一个好评,到那时就可以换组。

可据说,上司只是因为组里人手不够,以这种方式强迫他留下来。他找了好几次人事负责人,可最终还是他的上司赢了。



这不就是职场霸凌吗?但陈勤没有办法。

他一直忍到了季度末。可他的上司却出尔反尔,还是给了陈勤一个差评,陈勤依然没有办法换组。

上司软的和硬的兼施,欺骗与羞辱齐上,陈勤却无何奈何。

因为他全家在美国,至今没有拿到绿卡,全靠他的工作签证。

一旦他丢了工作,全家将因为失去合法身份,不得不回国。



接着,上司把一个严重的系统bug交给陈勤负责,截止日期前必须完成。


在截止日期前一个小时,陈勤和上司爆发了剧烈的争吵,然后从4楼一跃而下。

大家各自猜测陈勤自杀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压力,有人说是因为签证压力。

中年不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觉得绝不止这么简单。

陈勤已经工作了这么多年,而且都是在国际知名大厂工作,经济条件能有多差呢?

就算再不济,还可以回国啊。随便一个大公司都可以衣食无忧,到小公司也可以当个合伙人。

可他就这么自杀了。到底是为什么呢?



2


其实,陈勤并不是第一个自杀的华裔工程师。

2018年6月17日,在圣地亚哥高通工作的华裔工程师大卫·吴(David Wu),因被辞退,从总部办公楼六楼跳下,当场死亡。


图: David Wu 坠楼的高通Campus Building AY

他清华大学本科,多伦多大学博士,2008年进入高通,担任基带集成部门工程师,在高通工作了7年。

2015年9月,高通削减14亿美元开支,大规模裁员15%(超过4500名员工)。大卫·吴当时失业。

2017年8月,他又回到高通工作,成为一名合约工程师。去年6月,跳楼自杀。


网友们一片凄然:
@秦臻0912:这么好的专业和工作背景,回国更可以赶上芯片大潮。找份好工作太容易了!太可惜了。一路走好,望天堂再没有鸭梨山大!


@leftright:不理解,这样的技术和工作背景,加上现在推崇科技的大环境,他换个工作应该很容易,不至于一裁员就跳楼吧。


他和陈勤一样,都是名校毕业,都在美国科技巨头工作,却都自杀了。


就算陈勤有签证压力,大卫·吴总没有吧。

再说经济压力,大卫·吴工作那么多年,据同事透露,在家期间,他接了很多Android 程序开发的工作。


经济压力真的有那么大吗?应该也谈不上。


更何况,即使在美国,也还有几亿比他们生活差得多的人。


美国的贫民窟


而且,他们真的没有任何退路了吗?


就像网友们说的,以他们的工作履历,就算现在回国创业的环境没有那么好了,随便进个大厂工作也完全不是问题,收入也是中上水准。


他们怎么就自杀了呢?


在我看来,真正压垮他们的不是经济问题和签证问题,而是无法接受自己失败。


他们觉得被公司解雇了,是因为自己失败;

在美国混不下去回国了,更是因为自己失败。


这些当然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在美华人这个大染缸。


我们就说工作,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如果一个公司里来了两个华人,最后一定只剩一个;如果一个公司里来了两个印度人,最后全公司都是印度人。


为什么呢?因为虚荣和攀比。一山不容二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这么说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精神压力可能比工作压力还要大。


因为大家变着法的秀名校,秀大厂工作,秀新买的大house。甚至秀儿子在哪个学校读书。


第一次见面,你就能把对方的家底了解的清清楚楚。不用你问,对方就会变着法滔滔不绝地讲给你。


据知乎网友“皮大佬”说:
华人来来回回就那么小的圈子......同一句话,他们变着法的加定语秀出优越感。
前几天碰见个大娘,说他过来给儿子看孩子。我放弃了二十万年薪的工作来给我斯坦福毕业的儿子看娃。
认识没几分钟的路人。我最近参加了我们清华校友会。
......
同学聊天,“sunnyvale最近on fire啊,要买就这里,升值潜力大。我最近在那又买了套,你们有什么近况?(明知道聚会中有几个连房子都没买)
朋友聚会。一个刚跳进去大厂的非拉着一个已经40多岁的最近失业的QA,给别人讲怎么刷题。一会又拉着一个普通公司的讨论package,讲他如何纠结各大厂的offer。
声音如此洪亮才使得根本不在聊天对象的我听的清清楚楚。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如何能够压力不大?中年失业,在这群人里又如何能够抬起头来?


纵然这些人原本已经甩了地球上60多亿人几百条街,和失败没有一丝一毫关系。


但别人也会变着法地告诉你,你这就是失败。


陈勤和大卫·吴恐怕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句:我这一生修过许多bug,却修不好这人生。

这种“不成功就是失败”的心理影响到的不止是大人,已经给华人子女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3



2014年11月的一天,冈恩高中的老师向全校孩子,宣读了一份十分特殊的声明。

那是前一天晚上卧轨自杀的学生卡梅伦·李(Cameron Lee)留下的遗书。


人们从这个孩子身上找原因,可最后发现他学习好、体育好、人缘好。

人们又从学校身上找原因,可是冈恩高中,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知名。


在这所学校,74%的学生,父母中至少一位拥有研究生学历。


这些学生,每年约有20名被两英里之外的斯坦福大学录取,四分之一会进入美国知名的加州大学。

斯坦福大学

人们又从家庭条件找原因,可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富二代。

很多中国家长为了孩子能在这里读书,连度假都放弃了。他们精打细算,只为了在这里买房,让孩子在这里读书。
硅谷某学区房小区


这些学区的家庭,平均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


在这里生活的“富二代”们,开车上学、衣着华丽、成绩优异、医疗无忧。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要进入斯坦福、南加州大学等世界名校,然后步入上流社会。


人生赢家人生赢家,还是人生赢家。

除了人生赢家,还能用什么词形容他们呢?


可这个孩子,怎么就自杀了呢?

更奇怪的是,就在他自杀三周前,已经从冈恩毕业一年的学生奎恩·金斯(Quinn Gens)也卧轨自杀。


卡梅伦·李自杀3个月后,冈恩中学的学生哈利·李(Harry Lee)也跳楼自杀了。


同样在这一片的帕洛阿尔托,和冈恩一样,也是一所全世界知名的高中。


卡梅伦·李自杀4个月后,帕洛阿尔托高中华裔男生朱清耀(音)卧轨自杀。


两所知名高中,短短4个月,4名学生自杀,其中人3人是华裔。



他们几乎人人功课优秀,有人还拿了全A。


他们自杀后,人人不解。


可这已经不是这里的第一次“系列自杀”了。早在2009-2010年间已经发生过一次。


这里10年来的自杀率,是全美自杀率的4-5倍。


在卡梅伦·李自杀之前,家长们都认为,自杀的孩子都有社交障碍或者精神问题。


直到卡梅伦·李,乐观开朗,成绩优异,和同学关系也那么好,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好孩子。怎么就自杀了呢?


他在遗书中写道,自己的死和学校、朋友、家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却也没有说为什么自杀。


但这让那些家长们更慌了,自己的孩子和卡梅伦·李没有任何区别,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啊。



一件十分讽刺的事情是,在科技极度发达的硅谷,中年人们在研究人工智能、研究长生不老。而高中生们,却在排队参加同学的葬礼。


人们太想搞清楚卡梅伦·李为什么自杀了。


研究了所有,最后发现,他唯一的不同就是似乎从来不睡觉。


朋友说,周六凌晨三点想吃快餐,找他就对了。

问他为什么还不睡,他会说自己在做功课。



人们不是都说,去了美国不用高考,就可以轻松读大学吗?


于是,近年来,超过80%的申请人说自己是为了子女教育移民海外。

怎么他还要熬到凌晨三点?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丹尼斯·波普教授指出:
不要认为美国的学生生活在天堂中。美国学生压力也很大,他们除了搞好自己的学业,还要兼顾很多课余活动,如果你在中学时没有加入过什么社团,也没有什么特长,没有一所大学会录取你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美国东西两岸的华人聚居区,很多学生除了学十多门功课,还要参加几个社团,每周还要做几个小时义工,还要搞科研。这些都决定着他们能不能上一个好大学。


于是,很多高中生每晚的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桑尼亚·卢萨 (Suniya Luthar )对富裕孩子进行了长期研究,发现他们明显抑郁、焦虑的比例,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到三倍。


他们酗酒和滥用药物的比例,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比贫穷孩子还要高。


他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们“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压力很大”。


他让他们从10个选项中挑选父母的价值观,5个和成就有关,5个和个人幸福有关。


大多数人都选了成就,而选成就的人,相应的烦恼就多很多。



但他们也没办法。

父母的一切言行和反馈,让他们认为,自己犯的错误越少,别人就会越喜欢。如果有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比他做的更好,那自己就彻底失败了。


在这些孩子眼里,如果没有达到成功的最高标准,自己就一败涂地。


他们比其他很多孩子优秀一万倍。再不济,他们也能过上中产生活。


但他们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一败涂地,于是绝望地选择了自杀。




尾声



两个名校毕业,在Facebook和高通工作的成年人。


3个出身美国富人家庭,在全美知名高中读书,即将步入名校的华人孩子。


他们都选择了自杀。


可是他们,又都比95%的人生活好上无数倍。


即便丢掉工作,他们回国打拼,生活也依然会好过95%的人。


说句实话,这些年科技和互联网蓬勃发展,国内的环境确实要比国外好上数倍,即便是美国。


而那几个自杀的孩子,就算他们考不上斯坦福,也依然可以生活无忧,最起码在中产以上。


但他们都选择了自杀,只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败了。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内卷了。


什么是内卷呢?


是说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最经典的现象,是央视记者在陕北采访的那个放羊男孩: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曾经,我们都对这个放羊男孩嗤之以鼻,永远停留在自己的思维意识里,埋头前行,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几个自杀的富人阶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放羊男孩行为上的内卷还无伤大雅,最可怕的是人心上的内卷。


几十年过去了,硅谷的华人圈依然如此。


他们让所有来到那个富人圈子里的人们认为,丢掉了工作就是自己失败,学业上不够优秀就是自己失败,自己的人生也就彻底完了。


于是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告别。


殊不知,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功成名就,没有体面的工作,但他们打心底里快乐。


他们为自己练了一个月的厨艺,做出了一份好吃的番茄炒蛋而高兴;


他们为自己终于写出了一篇很多人喜欢的文章而眉开眼笑;


他们为自己新学会了一个游泳的姿势而内心充盈;


他们在家里拿着手机看了一场喜欢的电影,和所谓上流人士是公司最牛逼的员工,因为快乐所分泌的多巴胺,没有任何区别。


这早已经是一个多元价值的世界,也是一个人们更注重内心愉悦的时代。


陈勤自杀后,一位原本因为压力过大,好几次想要自杀的Facebook员工,在公司匿名社交app上写道:
......有好几次我都想过要自杀,并且还去阅读假如我死后,我妻子能够受益的死亡保险。到今天我才意识到,没有一份工作值得为之牺牲,等明年拿到我的GC后我就离开Facebook。”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或者任何人的一句话,值得你为之付出生命。


共勉之。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栗子、鱼羊,《FB中国程序员之死:年仅38岁跳楼轻生,浙大EE毕业生》,发布于ZAKER“量子位”

《Facebook 华裔员工自杀内幕揭露| 为什么他要结束自己38岁的年轻生命?》,发布于“北美湾区天天汇 ”

《华人Facebook跳楼自杀原因疑曝光?前同事称:工作8年没绿卡,疑遭上司压榨》,发布于“美国报道”

《高通华裔工程师跳楼自杀,任职7年后遭解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程序猿”

Kathy《硅谷少年频繁自杀 价值观施加太大压力》,发布于腾讯科技
徐娉婷《硅谷为何出现学生自杀潮》,发布于“腾讯文化”



没有一份工作值得自杀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