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5年工作经验,却要跟应届生抢工作”:可迁移能力,才真正决定你的未来

百家 作者:销售与管理 2019-07-12 10:03:06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职场

观点

案例

洞察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

请大家点击上方 “销售与管理”  → 点击右上角“...” → iPhone的朋友点选“设为星标 ★ ”(安卓的朋友点选“置顶公众号”)


01


偶然看到一个帖子,发帖人叫小午。


小午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做客服,一做就是5年。


年后因为客户投诉,小午不仅被扣分,当月的奖金还被扣减。


坐在工位上的小午,想到自己毕业多年,工作没前途,收入没长进,经常要上夜班,还得承受客户尖锐的批评指责,每天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她越想越气愤,越想越委屈,一气之下就裸辞了。


休息了一星期后,她开始投简历。


小午不想再做客服,想利用自己大学的英语专业,找外贸相关工作。


刚开始,她信心满满。谁知,她找了一个月都没有满意的结果。


小午看上的都是大公司,但大公司想找的是有外贸经验,或英语口语特别出色的人。


小午毕业多年,从没用到英语,如今英语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那些能给小午提供offer的公司,基本都是不太正规的私企,不仅没有双休,底薪还特别低。


而且她发现,和她参加同岗位面试的人,大多都是应届毕业生。


这时,小午突然感觉到无限悲凉,为什么我有5年的工作经验,却还只能跟应届毕业生抢工作?


巨大的心理落差,几乎击垮了她。


看到这个帖子,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网上流传甚广的“华为员工30多岁被下岗后难以再找工作”的案例。


姑且不论华为案例的真假,但我们身边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少:


  • 有人离开大公司回到招聘市场,发现自己突然就不受欢迎了;


  • 有人拿着自己的出色简历去应聘,却发现只有自降身价才能找到工作;


  • 还有人在一个岗位多年,一朝被裁,却发现多年的工作经验已经一文不值了......


越来越多的案例,都在揭露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真相:你的可迁移能力,才真正决定了你的未来。


02

什么是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技能,指的是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技能。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中,都可以通用的能力。


在《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中,作者将可迁移能力简单为三大类: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人际能力、事务处理能力。


(图源《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如上述图表显示,每项能力中都有简单技能,也有复杂的技能。这些技能组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简单的技能在底部,复杂的依次往上。


你所拥有的技能越简单,你就越容易被人支配。而你掌握的技能越高,你的可迁移水平也越高,工作也越自由


比如,想想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跳槽了,但岗位和之前不同,甚至跨了行业,但他照样干得风生水起。


这种人,就是技能迁移能力较强的人。


而有些人,换工作、转型不成功,往往和他拥有的专业技能无关,而是由于可迁移能力不足导致的。


有研究者发现,人类现有的所有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是相通的。这70%的核心能力就是可迁移能力,也是我们从任何一份工作中,都可以萃取出来的。


当一个人把可迁移能力发挥了极致,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03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全能大儒,看他的百科资料你就知道了: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用现代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界高手。


他怎样获得如此成就的呢?我想除了天赋异禀外,和他的迁移整合能力同样密切相关。


他曾经写信给弟子薛侃说: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

    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这句话,被古典老师用能力模型翻译如下:


  • “虽然行军打仗和自我修炼的专业领域不同,但是人性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将修炼自己心性、克服自己贪念的技能迁移出来,就是破山中贼的方式。在和自己的斗争中学到的技能和才干,也能成为军事成功的技能和才干。”


也就是说,你只要练一个,就能样样通。


古典老师总结,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其实真正相隔的,只是底层入口售票处,越往上走,运用的能力、才干都越来越接近而且越熟悉。


深以为然。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公司管理者、高层,他们在转换工作时,去的未必是同行或同岗位,但是他们照样干得如鱼得水。


我们不得不承认,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比拼,更多的是可迁移能力的比拼。


你的可迁移能力,才真正决定了你的未来。



04


这几年,大公司降薪、裁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


比如,不久前西门子宣布,未来将全球裁员1.04万人,节省22亿欧元成本。



再有,前段时间引起轰动的甲骨文裁员,裁撤6成中国研发中心人员。



还有《财经》杂志报道,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落地了“干部年轻化”、“10%末位淘汰”等措施,一大批养尊处优的互联网中层管理被裁退。


越来越多原本人们眼中高枕无忧的工作,都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裁员”降临到你头上,你的抗风险能力有几级?


如果失业了,你能快速迁移自己的能力吗?


无论你的打算如何,我想早一点培养属于自己的“可迁移能力”,总不会是坏事。


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你可以试着从这三方面入手。


1.扩大知识储备


很多人在工作后,容易陷入一种困境:


因为自己的工作用不到太多新知识、技能,只靠“吃老本”就足以应付,所以主动变懒了,越来越不想学习,最后变成“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多年”。


等到裁员来袭,才发现自己的竞争力早就弱的不堪一击。


在更新迭代极快的今天,如果你还幻想着,拿着大学的知识储备,找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已经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用张泉灵的话讲,就是:“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一个工作后就停止学习,停止接触新知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的人。


可以预见的是,他的抗风险能力必然也差。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的知识储备都有利于你能力的提升。


比如,面对一份新工作,有的人适应快,有的人适应慢,这就和各自的知识储备息息相关。


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2.走出舒适区


之前有一个热点新闻。


某地因取消过路过桥收费站,不得不解雇收费人员,但遭到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


他们围住领导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其中一个姐姐更是振振有词:“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中,也饱含了这些被裁人员的心酸。


但是,在如今任何人都可能被随时淘汰的时代,一味的停留在舒适区,故步自封,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早已注定。


学会走出舒适区,去学习一些自己不了解,甚至可能不喜欢的“知识盲区”,有时可能在关键拉你一把。


3.做一些“无用”之事


从小到大,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大概就是:“这有什么用?”


看课外书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


篮球打得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加分;


唱歌唱得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去当歌手赚钱......


多少人就在这种“无用论”之下,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曾经,我也是这种理论的忠实拥护者。


但是,近年来我发现很多人的成功转型,靠的都是这些所谓的“无用”之事。


比如,我所知道的很多新媒体作家,在写作的最开始都不被人所看好。


但最后却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将所谓的“无用”之事,变成了自己转型的最有力武器。


有时,给自己一点余地,做点看起来没有的事,也能为你保留一定的可迁移能力。


正如梁文道在《悦己》中说: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05

结语


很多人常说,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生无常”。


在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谁也无法保证,未来5到10年,你如今的这个岗位,甚至所在的行业,是否还会继续存在。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能让你更从容的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很多时候,一个人重新开始的底气,就源于他的可迁移能力。


作者:言偃,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公众号: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


销售与管理

销售与管理200万+精英关注的专业公众号。深度关注企业销售、营销、管理的趋势与创新。解决营销难题,传播管理智慧。还有提供专业大咖课程。

投稿、寻求报道、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18911264936

目前已同步入驻:头条号、一点号、QQ公众号、北京时间、新浪号、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

商业洞察(ID:biz-insight)

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上期热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