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蒋昌俊:一体两翼加个引擎,上海人工智能的发展需“因地制宜”

百家 作者:动点科技 2019-05-29 13:52:13

动点科技 | ID:technode


从令人质疑到坚信,人工智能只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来 “说服” 大众。而这几年的时间,其本身也在蜕变,目前,人工智能从理论应用过渡到实际落地应用。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渗透率与理想状态仍然有差距,但如 AI 老师、AI 医生、各种机器人等琳琅满目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进入实际应用流。


那么,作为一项新应用技术,接下来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预见这次技术变革的特征,乘 “风” 而上,将技术转化为发展的硬实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基于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经验,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true"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6" data-w="864"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f0876zqj4oe&width=368&height=207&auto=0" data-vidtype="-1" width="368" height="207" data-vh="207" data-vw="368"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68px !important; height: 207px !important;"></iframe>


从单一走向多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


“近两年如图像识别、语言识别、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实际产品也在发挥作用。” 首先,蒋昌俊对人工智能的落地表示积极态度。但他同时也指出了人工智能目前的掣肘:应用还是处于单一场景。“但人工智能有泛化的过程和趋势,所以会从单一产品向适应多场景的产品状态过渡。” 他以去年 “DeepMind 在 AlphaZero 上的成果被《科学》杂志接受” 一事做例子解释。该论文表示研发出了一套算法框架可以与人类对战围棋、国际象棋、日本将棋,并取得胜利。


他认为,人工智能与棋类的结合其实是解决了按照规则来执行的有限问题。而实际系统比如说自动驾驶,所处的环境是复杂、无法预料的无限开放系统。所以,除了基于计算机的智能,我们还要寻找更多类似人类的形象思维。而这就需要更加前沿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人工智能领域的 “ 诺贝尔奖”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人工智能方面前沿的积极探索者。其在医疗、教育、金融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实力积累,而且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数据与应用场景方面的温床。简单来说,这座城市本身包容、大胆的风格和其自身的丰厚实力基础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一拍即合。


而实际上,上海也在马不停蹄地进行人工智能高地建设。除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从去年开始还组织了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的 AIWIN 大赛,并打造了一项人工智能领域的 “诺贝尔奖”——SAIL 奖。该奖旨在,激励全球范围内在技术上做出方向性突破、应用创新,正在或将要改变未来生活的人工智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蒋昌俊也是去年和今年连续参加两届大赛的专家。说起为什么会对 SAIL 奖的评选如此关注,他表示:“很多组织都设置了人工智能相关奖项,但上海在这方面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一是定位具有差异性,强调场景;二是强调创新和引领。上有引领,下有扎实落地。” 根据这样的思路,他认为需要两个方面同时推进。一方面是将计算智能深入推广道具体应用问题中。另一方面是要从理论上解决源头性创新。


“ 一体两翼加个引擎”


“我认为上海首次提出场景的挖掘非常有意义,因为场景清楚后,再把边界技术条件定义清楚,算法就能够有效实施。只有对单一场景应用越来越清楚,我们才能多场景叠加,实现通用应用。” 蒋昌俊认为场景应用的突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同时,他表示上海的人工智能也不能所有事都干。“要有所侧重,结合我们的特色,结合’ 一体两翼加个引擎’ 的发展策略。” 他说。


蒋昌俊仔细介绍了该策略:


“一体” 即 AI 研究型,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加紧实施。


“两翼” 指的是两方面的 AI 发展,一是生产型,如智能建造、智能制造等跟实体经济相关的方面;二是生活型,如购物、贸易、交通,医疗教育等应用。


“引擎” 指的是:培育独角兽企业和培养高层次的 AI 人才。


根据这样 “量身定制” 的发展思路,人工智能领域的 “诺贝尔奖” 的评奖标准也有很明显的特征。蒋昌俊勾画出了心目中的 SAIL 奖形象。他认为 SAIL 奖需要有很强的特征,其中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原创算法、基础研究上的创新。“我们跟美国相比,缺乏原创性算法技术和原创型高端人才。在引进一些国际上的大企业,或者与专家合作建立中心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本土的创新。” 他表示,要有一部分人在基础研究方面坐得住冷板凳,静下心来做一些有质量的创新。“我认为在基础方面应该着力去挖掘它的本质,没有的话,宁缺毋滥。 ” 他补充道。二是技术层面,即把需求和基础研究结合在一起。三是在场景应用、产品方面、或者商业模式方面的。


我们都在期盼着通用、普惠人工智能的到来,为此,有无数的从业者与专家都在前沿探索铺路。如何让这个愿望更早实现?蒋昌俊认为,普惠人工智能的到来需要定义其法律的边界,基于此,技术性的普惠则是各场景的落地实用。此外,他还表示,无论是法律边界还是场景落地,上海都处于探索的前沿。


- - - - - - - -   END   - - - - - - -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往期文章


德联资本肖然:困难的不是规模、速度,而是克制和敬畏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