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兴趣做成职业”是职场最大的谎言?这可未必

百家 作者:销售与管理 2018-12-16 09:37:10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职场

案例

洞察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

请大家点击上方 “销售与管理 ”  → 点击右上角“...” → iPhone的朋友点选“设为星标 ★ ”(安卓的朋友点选“置顶公众号”)


最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如何把兴趣做成职业?


比如有的人文笔不错,喜欢写东西,于是想在业余时间开个公众号挣点副业收入;再比如有的人喜欢美食,对做菜也有研究,于是想做个美食类的短视屏平台等等。


这方面我算有一点心得,所以这次Boy 就来和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为了清楚说明这个问题,我画了一张图来辅助说明(如下):



我把它叫做一个人的兴趣-职业成长路径图。这张图的横轴代表在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程度,纵轴代表对一件事情的专业程度。


今天的文章,我就以这张图为主线,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把兴趣做成职业”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阶段,以及如何克服途中遇到的困难。


下面进入正文。


01

阶段1:自信幻觉


但凡想要把兴趣做成职业的人,一开始都在这个阶段。


他们自身拥有某一项比较突出的才能,在一些小圈子里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比如朋友圈里有名的写作达人,或者亲戚中交口称赞的美食高手等等。随着周围人的夸赞,他们的自信会被逐步推到一个顶点,从而想到:


  • 为什么我不把这个兴趣当作职业来做呢?


于是写作达人想去开公众号,美食高手想去做美食直播,出美食食谱......他们本来就在这个领域拥有一定经验和积累了,接下来去发扬光大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但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容易被忽略:


  • 这个兴趣(或者说才能)是否足够专业到你能靠它吃饭?


把一件事情当成兴趣还是职业,这有着天壤之别,而最大的差别就是专业度。想要变成职业,你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


比如我遇到过许多写作能力还不错的人,平时没事都会写一些文章来和朋友们探讨新闻热点,行业事件等等。有时候一周写一篇,有时候半个月出一篇。这是兴趣,没有问题。


可如果把写作当成职业该怎么做呢?


比方你去开一个公众号,首先要保证有稳定持续的内容输出,不能你今天想写了就赶紧写一篇,明天没灵感了就弃笔一周。


你得像写作机器一样,碰到了好的热点和题材,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得去写。不然你很快就会被遗忘。


再往高处走,你还要去根据粉丝的阅读喜好,男女比例,年龄构成,去制定自己的内容矩阵。同时还要分析过往的文章数据,找到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去做归纳总结。另外你还得通过不断实践来找到最佳的发送时间,测试不同的排版设计等等......


随便一说就这么多,这些都是“兴趣”不需要囊括的工作,但你如果要做成“职业”,就必须学会。


这种专业,叫纵向的深度挖掘。


再比如一个对美食热衷的人,擅长品鉴,喜欢做菜。这是兴趣,没有问题。


但如果要做成职业该怎么做呢?我有一位做美食内容的朋友,西餐是她一开始的强项。可她做到后面,餐具的选择,食材的分析,经典菜式背后的故事,一道菜不同地方的做法,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凡是跟美食有关的,360度她全都研究,全都能写。并且,她自己还有本职工作,在业余时间里做的这些就比许多人专业了。


这是另外一种专业,叫横向的广度延伸。


以上这两种,就叫专业的两个维度。想要成为职业的专家,一定要先夯实单项能力,再拓展多维领域,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如下图)。



可惜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为能写字就可以当作家,会做菜就能当美食家,能唱歌就能做直播网红,这些都叫自信的幻觉。


他们还没有分清楚“兴趣”和“职业”的区别,连一个单项领域都没有去做钻研。仅仅因为周围人对自己的称赞和吹捧,就膨胀了。这种自信就跟股市泡沫一样,脆弱不堪一击。


一旦带着这种盲目自信去深入涉足一个领域,最后一定是灰头土脸地放弃。


想要冲出这个幻觉高地,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平的认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找对标参照物。


即,找到在这个领域里公认的已经足够专业的人,去研究他们都做到了哪个地步,然后以此来检验和鞭策自己。


想写公众号,去看看同一个领域里公众号写得牛逼的人,他们做了哪些事情。比如他们为了一个选题可能要花好几天时间去做素材采集和研究,罗列几张纸的提纲,这些你有没有能力做到?


想做美食博主,去看看其他美食博主做了哪些工作。比如做一道菜花费了多少精力,拍摄一组美食照片要做多少准备。去找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东西,而不要去看表面光鲜亮丽的事情。


所有想把“兴趣”变成“职业”的人,这才是你要迈过的第一关。


当你跳出了周围朋友同事的评价圈,才能客观公正地去认识自己。而有了参照物,才会把你拉回到现实,开始脚踏实地。这时你也会沉下心来,正式踏入“职业”之门。



02

阶段2:现实谷底


当你突破了自信幻觉的高地,有了提升专业度的意识,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最严峻的挑战才会来到。它有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叫做:


时间。


所有想把兴趣变成职业的人,都会遇到“三分钟热度”的难题。当处于自信幻觉的阶段,一切都顺风顺水,无往不利。可一旦把时间拉长,过程就不那么美好了。


因为你会碰到四面八方的各种问题。它们大多数是你过去根本没有想到的,但现在却必须解决。否则,这条路就走不下去。


我把这些过去从没有想过的问题,统称为“未知领域”。想把兴趣做成职业,一定要突破未知领域。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你需要重新学习新的规则和技巧,这一点都不比做本职工作容易。绝大多数人,都倒在了这一关。


比如许多有兴趣开网店的人,产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受欢迎,可一旦放到大的电商平台上去竞争,瞬间懵逼。


因为你的竞争环境变了。你不再是在朋友圈里发图片卖货了,你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市场,更专业的对手,更多变的消费者,更复杂的运转规则。


除了把网店建起来,你还要学习物流配送,学习流量导入,学习电商数据分析,学习借助热点话题营销自己......而光淘宝系的规则就有一大堆,更不要说其他电商平台。


一开始你以为只要拍美美的卖家秀,放几句五星好评来招揽顾客就好了。最后才发现这些你擅长的“兴趣”,还不到整个运营流程的10%。而其他的90%你根本不懂。


这离成功把店开到盈利,还差着十万八千里。那些网店开了好几个月,才卖出去几件商品的大有人在。


这时你就来到了现实谷底。


正所谓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过去的自信让你一度到达一个虚高的位置,而现实的无情痛击一下子又把人打回原型。此时大多数人都会陷入到深刻的自我怀疑之中,不停反问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这一行。


此时往往会出现两种人:


第一种人会及时止损,果断放弃。他们重新回归到自己的本职工作,认清楚兴趣终归只是兴趣,不能当饭吃。


第二种人会投入学习,迎难而上。这时候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已经不是兴趣,而是本性。因为兴趣所带来的驱动力和成就感,早在现实谷底被摧毁地一干二净。


唯有本性,是长久以来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所造成的人格影响。这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能不能把兴趣做成职业,分水岭就在这里。


03

阶段3:成长之路


这里才是真正的起点。


前面两个阶段,都是磨练心性。这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主角,想要修炼绝世武功,必须经历人生的一番大起大落方能顿悟。


个人成长同样如此。只有见识过最美的风景,也体验过最深的绝望,才能磨练出最坚强的内心。


真正踏上成长之路的人,心态会放平稳,不再浮躁地去追求短期收益,也明白一夜成功是可遇不可求。


与此同时,对自己也有了清晰的认知,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需要学习什么,如何去学习。


这就像游戏里的升级打怪一样,你要开始构建自己的“成长技能树”,将已有的技能和更高阶的技能构成逻辑关联,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路径。


举个例子,一个擅长文字写作的人,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技能树呢?我用下图来简要说明:



假设一个文字功底还不错,也懂得如何搜集写作素材的人,想要做成职业靠这个吃饭,接下来有两种进阶技能至关重要。


第一个叫洞察人心。


职业化的写作不是闭门造车。你的内容就是产品,你的读者就是用户。想要用文字打动他们,你必须学会产品化的思维,懂得用户心里在想什么,他们通过你的文字获得了哪方面的满足,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又是什么。


这就从写作延伸到了心理学。情感慰藉,知识面开拓,价值观认同,甚至是新闻猎奇......这些都叫用户需求,想想你的用户属于哪一类?


第二个叫数据分析。


很多文科生看到这个词就头疼,但数据分析却是职业化写作的必经之路。你光会搜集写作素材还远远不够,你要会在素材中发现数据的规律,从而找到突破口。


比如一个新闻热点事件,网络上90%的内容角度都很乏味单一,这时你就要去找一个被大家忽略,却极有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新角度切入进去。


再比如一个社会现象,读者群中有70%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剩下30%的人却完全无感。这时你就要从70%人的经历中提炼出最有共鸣的东西,并想办法用文字转化成能触动剩下30%人的内容。


通过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判断接下来的舆论走势,再结合洞察人心的本事,你就有了创作爆款的高阶技能。


在这之后,还有价值变现,团队组建,方法论复制甚至跨界发展等更高级的组合技能......总之,这一路上多的是要学的东西。


但你要步步为营,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这就好像新手村出来的1级菜鸟,是不可能马上学会30级的大招技能。


这些都远远超过了兴趣爱好的范畴,而变成一项系统化的事情。但这才是成长之路上的正确走法,也是提升自己的乐趣所在。


那么如何去规划这段成长之路?


我只有一个建议,去向这个领域的专业前辈请教,而不是自己瞎摸索。还记得在自信幻觉阶段我提到的方法吗?寻找对标参照物。


找他们的目的,除了鞭策自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他们走过的路中,找到适用于自己的经验。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问我该如何发展自己兴趣的人,我给到的回答都是你不要问我,我不懂你那一行,你应该去问在这个领域已经有所成就的人。


去请教他们的成长之路是如何走过来的,去请教他们的进阶技能都是如何学习的。


你可以去找朋友帮忙引荐,或者去“在行”上付费做个咨询,也可以参加一些线下行业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想,总能找得到人。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成长之路上,你的上升坡度取决于你的投入程度。虽然中途也有可能遇到什么风口,或人生难得一见的机遇,但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有了更好,没有也不必瞎追。


成长目标不要轻易更改,时间最后都会给你答案。


今天的内容做一个小结,把兴趣发展成职业,你一定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如何去做?


阶段1:走出自信幻觉,寻找对标参照物来把自己拉回现实,客观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摆正心态。


阶段2:面对现实谷底,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同时磨练自己的心性。


阶段3:踏上成长之路,向专业的同行前辈请教,规划自己的技能成长树,然后步步为营。


本文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销售与管理(ID:marketing360)200万+精英关注的专业公众号。深度关注企业销售、营销、管理的趋势与创新。解决营销难题,传播管理智慧。还有提供专业大咖课程。


投稿、寻求报道、商务合作,请联系QQ:272019695


目前已同步入驻:头条号、一点号、QQ公众号、北京时间、新浪号、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

营销洞见(ID:yingxiaodongjian)

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叫观点;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叫洞见。营销洞见——为你洞见未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上期热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