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纠错

-
学校总评
  • 官网地址:http://www.bift.edu.cn/
  •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
  • 联系电话:010-68984711    
  • 电子邮箱:-
  • 学校标识码:4111010012
  • 主管部门:北京市
  • 办学层次:本科
学校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

近年来,学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员工800余人,设有5个二级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个系(外语系、造型艺术系)、2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1个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及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部。有20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第二学士学位点、4个双学位点。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和4个市级科研机构(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数字与交互媒体实验室)。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之一的民族服饰博物馆。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形成了以本科为主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尤其自2007年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以来,学校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均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使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点6个——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表演、轻化工程;北京市级精品课程5门——《服装艺术设计》、《中国服装史》、《数码设计基础》、《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画技法》;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部——《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术(男装/女装)》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服装设计与营销管理教学团队”、“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服装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服?爱慕服装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北服?新百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育部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北京市级教改立项多项,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此外,我校教师承担国家级规划教材19部。其中,《服装工业制板》等一批特色教材多次印刷,被国内其它院校同类专业广泛选用。

学校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余项。连续三年(2004~2006)均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我校主持完成的《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北京奥组委组织的“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征集活动中,学校“奥运会开闭幕式服装创意方案”被评为优秀标;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包括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服装三大类)、奥运火炬接力服装、中国运动员领奖服、颁奖礼仪服装之“青花瓷”系列、残奥会入场服装等5类服装均由我校设计完成。我校参与了“神舟七号”航天服设计工作,其中包括舱内睡袋图案设计、航天服的配色设计以及舱内用鞋的研制。2010亚运会颁奖礼仪服装由我校原创设计。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2004、2005、2006年度全国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励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统计排序中,北京服装学院分列第36、38、40位。

学校坚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三年来,非艺术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银奖、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北京市英语竞赛特等奖等各类奖项 171 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9篇;艺术类学生获国际国内大赛奖项656项,包括“汉帛杯”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金银奖、“大连杯”中国青年时装设计大赛暨中国国际服装创意设计邀请赛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致中华”服装设计大赛金奖、第53届世界小姐季军、戴比尔斯中国钻饰设计一等奖、台湾“时报金犊奖”金奖、德国IF国际设计大赛概念设计大奖、“CCTV模特大赛”男模及女模冠军等等。特别是在2007年国际钻石高阶会议(HRD)钻饰设计大奖赛中,全球有44件作品入围,来自中国的8件入围作品中有6件出自北京服装学院,为此,比利时王储妃玛蒂尔德公主殿下亲临学校,主持该大赛中国地区获奖作品发布仪式。

建校50年来,学校向社会共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许多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人物。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很高。2005年、2007年、2008年,北京市分别授予我校“功勋学院奖”、“时装之都建设育人贡献奖”和“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特别贡献奖”。

北京服装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努力建设成为“首都服装业人才培养中心、服装科技研发中心、服饰文化传播中心”,不断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纺织服装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图书馆简介

我院图书馆1959年与北京纺织工学院同时建立。50多年来,曾命名北京纺织工学院图书馆、北京化纤工学院图书馆,1988年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拥有不同学科、不同语言的藏书86万余册,其中服装、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图书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多媒体资料2万余部,各种数据库50余个。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59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1344平方米,阅览座位900余席。目前设有中外文书库、期刊工具书阅览室、多媒体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集体视听室、时装信息中心、外版艺术图书阅览室、艺术书刊阅览室、电子文献检索室、北校区分馆。同时开展外借、阅览、咨询、信息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馆际互阅等服务。

民族服饰博物馆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 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也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民族服饰博物馆曾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最佳制作奖”,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服装专业博物馆之一,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等一万余件,还藏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极为珍贵的彝、藏、羌族人的生活图片近千幅。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和一个供广大青少年及公众学习、了解民族服饰传统技艺、进行互动交流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全方位引导和帮助大学生

完善素质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我校第二课堂以激发青年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校已基本建立了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体系。

除了传统的已举办十几届的体育艺术节、科技节、12·9文化节等综合性第二课堂活动外,学校还与时俱进,举办“唱响红歌”系列活动、社团风采月、“挑战杯”创业大赛、学术节、话剧节、英语演讲比赛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各二级院系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品牌”,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春蕾杯”校园歌手大赛;信息工程学院的“玫瑰杯”舞蹈大赛;商学院的“青衿杯”创业方案大赛、女生节;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的服饰风采比赛;艺术设计学院的“学风杯”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等。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愿望申请成立学生社团,学校为其提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广阔空间。我校现有学生社团63个,涉及政治、经济、艺术、体育、励志、学术、科技等方方面面,其中“云裳剧社”、“破立漫画社”、“绿社”等众多学生社团在首都高校有着较大影响。

第二课堂活动在培育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众多的荣誉。从1998年到2009年,我校共获得“中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奥运先锋2007年度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五四红旗团委、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市级以上集体奖励100多项,以及超过800人次的市级以上个人奖励。2008年我校1300多名学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2009年1000余名学生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方阵和广场联欢集体舞表演活动,在备战奥运、国庆活动的过程中,我校师生全力以赴、全心投入、以最大的热情和努力保证了我校奥运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志愿服务建设的完美呈现,我校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优秀组织单位以及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这些奖励既体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进一步证明了我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素质与拓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