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团队可能会出现可怕的“死海效应”
本文第一版是由 IT 顾问布鲁斯·韦伯斯特写于 2008 年。最近一次更新也是在三年前了。不过这的确是篇能抵抗时间流逝的文章。你会发现,它所反映的现象在职场、商界从来就不曾消退。“湾区日报”对它的推介语是: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他们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他们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他们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他们就变中高层了。 文章把这种现象叫做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顺便推荐一下“湾区日报”。它每天都会向你推荐几篇不错的跟科技相关的英文文章。 大型组织、公众化或私人公司,都在努力地进行 IT 开发。这事让他们如此费劲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一个,正如我以前探讨过,关乎如何找到并招聘到最好的工程师。但是,即使你找到了优秀的 IT 工程师,真正的问题却来了:你留得住他们吗? 我在大型组织里看到一种“反模式”(译注:anti-pattern,反模式,指的是在实践中明显出现但又低效或是有待优化的设计模式),我称之为“死海效应”。死海,是在以色列与约旦之间、在海平面以下的一大片水域。约旦河流入到这,水份被蒸发,随着时日流逝,死海的盐度就变得非常高(8 倍于普通海水)。所以,除了春季水流大、从而把盐份冲淡的阶段性时期,在绝大部分日子里,死海基本上是没法养育生命的, 许多大公司/政府的 IT 部门——这些部门的规模可都不小——就像死海一样运作。当管理层认为必需时,新员工就被招聘进来。他们的资质(包括天份、教育程度、专业化水准、经验、技能)差异较大,取决于公司当前需要、员工的离职状况、人力预算,以及招聘官的招聘水平。总的来说,招聘新人的情况应该与 IT 部门平均能力的分布大致相当。 但是在我的经验里,这样的情况却不多见。相反,更多的情况是,越是有才与高效的 IT 工程师,越有可能离开或蒸发掉。他们是对大组织里常见的那些经常性愚蠢、工作问题忍耐度最低的那些人,他们也是最有可能跳到其他机会里去的人。 那些倾向于留下来的可以说是“残渣”——也就是才能与效率最低的 IT 工程师。他们很感激现在这份工作,在管理上的要求也更少,即使工作令他们有所不悦,他们也不太可能挪窝。他们倾向于保全自己,成为维护关键体系的专家好手,承担别人不想承担的责任,最后组织就离不开他们了。 我看到上述同样的效应出现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 IT 部门。大公司失去了真正有才华的 IT 工程师、而留下来的都是没那么有才华的人,而这已违背了这些公司的初衷:即淘汰低才低效人,引进高才高效人。而且这个效应还有自我强化功能:一个 IT 部门越是差劲,它就越难吸引到高才高效的 IT 工程师加入其中,也越难保留人才。这种情况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就是:一个组织里有才华的人都是新人,他刚进来时可能对这家公司还了解不多,但一旦他对自己与组织有所了解,他们就走了。 以下是作者对一些评论的回应
- 死海效应不仅仅只存在于 IT 部门。
-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影响也是微不足道,你在大惊小怪。
- “死海效应”只是“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或者其衍生的理论。
- 并非所有 IT 部门都存在“死海效应”。
- 并非每个“留下者”都是无能之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
- 1 习近平澳门之行 这些瞬间令人难忘 7976615
- 2 32岁飞行员晋升机长失败当天失联 7969255
- 3 旅客扒高铁车门遭拖行:手被夹住 7826024
- 4 在澳门 传统文化在指尖绽放 7777509
- 5 岁月静好在赵丽颖身上具象化了 7670021
- 6 女大学生当收纳师一单赚16万 7521609
- 7 关之琳去看刘德华演唱会了 7420654
- 8 41岁孕晚期女子被疑代孕遭医院拒收 7396549
- 9 正式确诊了间歇性厌友症 7219270
- 10 非遗冬至宴 消寒祈福长 71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