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没有传统企业,只有数字企业和智慧企业

看点 作者:牛透社 2019-09-19 07:24:3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牛透社”(ID:Neuters),作者 李耀东。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   2016年10月13日,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时首次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2018年,马化腾在一封公开信里引用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关于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的描述,提出了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的声明。   2018年,美国发起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中国企业对产业未来的思考,以及在全球大环境下企业自身的升级。一带一路铺就了一条产业合作与合作共赢之路,然对于国内各行业处于较为低端产业格局中的事实不容忽视;我们的相对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消费型企业、流通型企业和制造型企业,这三类在“下半场”的大环境下,人口红利消失和全球贸易受阻的情况下,如何降本增效提升能力,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思考的大局。   各类企业纷纷在东南亚、非洲与其它地区设立工厂的时候,单纯的低成本输出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如何进行规模化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输出,才是关键。   从产业链角度获得生态位,探寻企业成长的第二曲线,都是企业发展的可选道路。直面成本结构的上升,以及严格的环保要求,企业向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也成为提升企业素质的必然。扩张的同时练好内功,是当下每一个中国企业家必须要做的两道题。   产业升级,带来对企业能力的思考,如何确定企业当下的能力范围和要面临的实际境地,需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为此我们将企业分为三类,他们的衡量标准、发展路径和具体表现都清晰的给定了一个描述。   通过企业的自身升维,建立产业(行业)内的相对竞争优势与成本结构,成就面向未来发展的企业组织。  

01 三类企业的划分

  从企业数字化的角度出发,将企业分为三类:   仅仅完成了数据或信息采集的企业:传统企业; 物理世界的企业在数字世界具备了完整的在线模型,并且实时能干获得数据的反馈:数字企业; 依据企业在数字世界存下来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决策和思考,通过决策模型完成企业的智慧大脑建设:智慧企业。   传统企业   传统企业并不是没有使用信息化技术的企业,当然没有使用的肯定是传统企业;也使用了一部分信息化技术,如:财务软件、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每一个系统都是孤立的使用,没有有机的将软件系统和信息采集的数据形成企业的数字模型。   通过 CPS (Cyber-PhysicalSystems)将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到数字世界。物联网技术(IoT)就是实现 CPS 的基本手段之一。   事实上,CPS 提出的内涵要比这个描述大许多,不过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物理环境和认知的问题导致实际上 CPS 在一个相对具体的方向落地。   数字企业   以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和数字纽带(Digital Thread)为基础实现企业全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和在线;并整合企业供应链的上下与销售渠道体系的连接,形成企业生产数据、企业产品数据、企业经营数据和企业运营数据的全数字化。通过产品、经营和运营的数字化沉淀大量的数据,下一步称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企业发展模型。   通用(GE) 和西门子(SIEMENS)都在构建完整的数字孪生的工业以及其它方向的解决方案服务平台。   西门子公司将数字孪生拆分为数字孪生体产品(Digital Twin Product)、数字孪生体生产(Digital Twin Production)和数字孪生体绩效(Digital Twin Performance)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体系,并且将西门的不同产品拆解到对应的服务能力之下。   通过数字孪生,企业在数字世界实时在线,形成真正的在线企业;并通过业务接口和供应链以及销售的上下游配合形成完整的线上企业服务模型。这就是完整的数字企业。   智慧企业   以数据为基础,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能,每一个物理单元和数据单元都能实现智能(决策);通过 IoT 设备组建的信息采集网络 ,依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决策”行为同步。   在复杂场景、数据量庞大的场景、人所不能企及的场景等,替代人实现对企业行为的“智能”。   智慧企业会对人类法律、规则和边界建立相应的规则体系;企业任何基于数据和 AI 完成的行为不违背人类世界制定的规则体系。   智慧企业现阶段还是一个理想化的阶段,不过随着企业级数据的丰富和企业服务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智慧企业必将成为未来。   传统企业、数字企业和智慧企业,不是拥有严格边界的划分,在发展的过程中是边界模糊的,下一个阶段会悄悄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变化到后来形成颠覆。   技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把握趋势成为趋势的弄潮儿是今天企业超越和高速发展的基础。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 4.0 、 美国 XSpace 的航空载人航天计划、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 2035 计划等等,每一个都是在探索全新的企业制造、组织管理和未来社会的形态。我们处于一个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当太阳突破天际的那一刻,每一个在阳光下的企业都能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是否能在明天继续远征。  

02 德国的路径

  德国依赖其强大的全球制造业企业,提出的工业 4.0( plattform-i40.de 工业 4.0 ,德国官方站点 ) 更多的是面向企业内生产制造环节,解决企业制造环节的数字化与产成品的数字化。   2019年初,德国又宣布了“德国工业2030”计划,全面阐述了德国工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方向、数字版权、以及要从哪些维度和行业进行数字化战略部署。   德国工业2030年计划,是面向制造类企业各行业的全面切实的部署方案;延续了德国工业向内追求效率的模型,最大化的落地了德国工业制造的强国战略。   德国工业 2030 甚至加强了国家关于的措施,提出了国家关于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德国为德国制造举办了“汉诺威博览会”,综合展示德国在企业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及综合解决方案。基于工业 4.0 的理念,德国在系统的解决企业内生制造的问题;并提供以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为核心,全面升级制造业。   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深的一次制造业升级。  

03 美国的路径

  从近10年的专利和科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可以看出来,美国的科研和技术正在向基础研究方向发展,且不可逆转。以二战以来的平台思维为依托,通过通用性技术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成为美国一批企业的战略重心。   美国制造,美国企业和政府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和阐述。似乎它就在哪里,就是没有人提及一样,美国制造伴随着美国锈带成为了一个历史。   不过美国还是那个世界第一的美国,基础研究领域遥遥领先。量子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航空航天、自动驾驶、大数据……能列举的先进科技都是美国公司在引领世界的发展。   美国,没有在企业平台方面给予完整的解决方案;是在每一个解决方案的专业领域方面都走在了最前面,向最领先的技术和科研发起挑战、进行实践的国家。相比德国向内求企业整体发展的理念而言,美国是田径赛场每一个单项的冠军。  

04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劣势

  中国制造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也才几十年的历史。时间短暂、设备简陋、能力粗糙,是我们发展的缩影;经过几十年,中国制造建立了自己的内循环优势:产业链模型的制造业优势。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中国制造是在中国完整实现了全链条支撑;甚至于在区域密集型实现的。   中国制造同样经历了从粗旷的加工,到今天的精密加工的转变。随着资本的价值,中国制造也从小规模的高耗能高污染,转型向集约化低耗能低污染转变。从家庭为单位乡镇为集体的散落的制造业,向工厂化、专业流水线迁移。   富士康,在中国有百万员工;单体工厂的规模有20万员工。中国企业对于员工的组织能力管理也已经非常先进。苏州、东莞、温岭等地区,成熟的集中产业园区每天上百万员工的劳作已经成为常态。   中国制造,在为全世界制造,这样的制造能力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工业革命开始的英国供给全世界的机器纺纱也是分区域生产的。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全供应链在一个体系内解决,这是中国制造无比巨大的优势;这个链条的基础是成熟的技术工人队伍。任何全国的其它国家没有中国这么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工人队伍。   今天,面临全球制造业的升级,中国制造也在快速升级。经历了40年,我们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成为制造业的第一梯队。数字企业、智慧企业,从某个企业从某个区域开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5 企业变革的基点

  企业转型需要一个原动力:节约成本提升效能,最终是增加收入增加利润。这个原动力就要让我们回到消费者回到中国客户的现实。   依托淘宝、天猫和京东等中国巨大的电商平台和高效的快递网络,消费者的数据以及消费趋势被平台方精确把握。以季度为单位的消费者趋势报告,淘宝在准确的发布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变迁的趋势。消费者在向小众群体的个性化方向发展。   企业级客户,经历了最初的鲁棒,到今天新消费群体增量的红利消失的情况下,开始深耕内部管理和提升单位时间的效率。中国的企业客户也从面向全球做粗加工,到提供高科技、精密电子仪器和设备转型。   消费客户和企业客户都在变。从阿里巴巴提出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到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企业转折点的到来,让我们面对市场开启企业变革新时代。   2019年,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谈判从未停止,效果并不明显。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转移了一部分到越南;越南的贸易增量足以说明。   2019年前8个月越南商品进出口总额约达3366多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近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进口额约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8.5%。美国依然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个事实不会改变。   面临新环境、新机遇和新趋势,怎么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向数字化变革要效率、要组织、要能力。  

06 企业数字化变革路径

  用互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R等技术赋能中国各类企业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久的必然。根据企业实际的情况,把企业数字化变革的路径分为三步走:  
  • 调研、诊断,当前状况
  实际到企业现场调研企业的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情况:设备的数字化程度、人员的数字化素质、组织的数字化管理、生产流程的数字化、上下游服务商的数字化衔接等。   就现场的调研结果给出具体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表格见最后提示。)   通过报道诊断企业所处的阶段 —— 传统企业、数字企业、智慧企业,为资源的 ……  
  • 渐进式、分步骤落地,到全面变革
  对于变化,组织需要适应;对于投入预算,要企业经营进行调配;对于数字化的理解,所有的当下组织人员都需要认知、学习和成长。   对于企业的数字化变革不能一蹴而就,采取循序渐进分步骤实施的策略是切实有效的方法;然,经过企业的一个成长过程,对于资源、赋能到位以后,要能果断的进入企业整体的变革,实施企业的整体数字化战略落地。  
  • 各阶段落地的闭环
  数字化企业落地分为四个环节:咨询、实施、反馈、调整。   附注:   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于2000年发布的一个咨询报告中提到了“Industrial Internet”。在这份报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义为用复杂物理机器和网络化传感器及软件实现的制造业企业互联。   2012年,通用公司在报告《产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https://item.jd.com/11689329.html)中重提了这一概念,它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尽管在通用公司的报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设计工业、交通、能源、医疗等各个领域,但其主要应用是在工业,所以在这个概念被引入国内时,它被翻译为了“工业互联网”。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Grieves教授,于2003年在他所讲授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课程上引入,并且于2014年在其所撰写的“Digital Twin: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through Virtual Factory Replication”白皮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美国国防部、PTC公司、西门子公司、达索公司等都在2014年接受了“Digital Twin”这个术语,并开始在市场宣传中使用。需要指出的是,他们都使用的是“Digital Twin”,而不是“Digital Twins”。   美国国防部提出利用Digital Twin技术,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健康维护与保障。在数字空间建立真实飞机的模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与飞机真实状态完全同步,这样每次飞行后,根据结构现有情况和过往载荷,及时分析评估是否需要维修,能否承受下次的任务载荷等。   数字纽带(Digital Thread):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NASA也同时提出了数字纽带(Digital Thread)的概念;这是数字孪生的伴生结构。   数字纽带是利用先进建模和仿真工具构建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全价值链,从基础材料、设计、工艺、制造以及使用维护全部环节,集成并驱动以统一的模型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制造和保障的数字化数据流。产品数字孪生体是对象、模型和数据,而数字纽带是方法、通道、链接和接口。通过数字纽带交换、处理产品数字孪生体的相关信息。   想表达的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概括性的描述了各区域和国家的不同,并没有展开叙述和进行案例叙述。这方面的深入交流可以留言或者邮件。 获得文中提到的表格,发邮件:yd.b@outlook.com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