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龙:携程之后,我卸载了滴滴。

看点 作者:阿喵 2018-08-26 06:23:59

价值观这种东西是本性,一旦本性出了问题,基本是改变不了的,这是今天我有感而发的滴滴。

滴滴出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出这些问题,不是滴滴团队的技术不行,我有朋友在working或者曾经work在滴滴,他们技术也都很不错,在一个好的平台他们应该可以做出很多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在滴滴,他们的技术应用于大数据上,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场景,竟然是“大数据杀熟”。

对,我就是那个曾经被高频“杀熟”的熟客,没重新拿到驾照之前,我每天上班基本都是通过滴滴,从公司到家里大概12公里,每天一个来回从每天40多,到保本低消50+,忽然就变成了“高峰期”单程就要30+。

遇到个无良司机故意给你走错个路,绕个圈,还有的干脆没走高速却在上面偷着给你加个“过路费”,可能30+也挡不住了。

滴滴客服呢?

滴滴的客服是我见到最死板的客服体系之一,所有的事情投诉很明显的证据(比如在原地绕了两圈,还要收原价。),滴滴也要一遍遍打电话来骚扰你,而且就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如果你没有接电话?不好意思这是不给你处理的,你的投诉就挂掉了。

滴滴投诉最多的是,我给你赔偿多少多少钱的劵吧?为了激活客户,滴滴在全网各渠道合作,你淘宝9.9包邮买个东西,运气好赶上抽奖,都能遇到价值几百块的滴滴包。

我是Uber用户,是因为合并的关系“被迫”选择的滴滴,因为中途充值了“易道”,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后来也没办法只能用滴滴,说实话,虽然讨厌发邮件,但是毫不客气的说滴滴和Uber在客户反馈处理上,完全不在一个Level。

我眼界中的滴滴客服,让我感知的座的都不是人,完全是一个背诵“客服标准回复语句”的高级复读机!

企业价值观问题?

无论空姐遇害案,还是这次被推到舆论高点的乐清姑娘遇害案,这不是滴滴的单独个例,某些有“情怀”的朋友统计过,也有相关的媒体南方周末报道过,这几年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早就已经≥50+,而且这些数据还只是公开收集到的数据。

还有很多数据,很多人(受害者大部分是女性),碍于性别问题,碍于“无证据”,碍于“多一事不如少一次”没有报道出来,如果真的要去统计,从微博舆论通过NLP去筛选关于滴滴的负面评论,抽取舆论词云,你会发现这个数据不止于用“百数”做为计量单位。

那如果真的全都统计,再统计一下我们目前“优先牢骚发泄地”朋友圈呢?我想那就不只是几百那么简单了。

数据细解滴滴案件

南方周末通过他们有限的数据收集方式,做过了相对简单的大数据分析,我这里直接引用他们的结果。

强奸21起,故意杀人两起,已知可以让人内心对这些人“判死刑”的案件,我们就可以给滴滴在监管上面判了21次!

为什么履治不止?

但为什么这些数据并没有停止,反而还在增长呢?

了解一下滴滴司机聊天群的聊天内容,看看这些人日常都在说什么,我想你们就会知道答案。

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作为一个打着“共享”旗号的滴滴,那么现在都是什么样的群体在开滴滴呢?

如果这点滴滴想反驳,那我们可以公开撕一下,网络尖刀犯罪情报团队这里有大量证据,而且很多数据我们都已经分量留存,最差的也用了盖时间戳或加CA证书的方式作为存证依据。

所以也要感谢我们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自研出了自己NLP引擎,帮助我们解决掉了很多成本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撑。

无聊的时候我们卧底了全国几十个滴滴司机交流群,默默的通过机器人在群里做了长达半年多的情感分析,没有用于其他用途,也只拽了文本,分析出词云做了正负面评价。

我不会公开这部分的数据,除非你很想在“隐私”或者这部分数据是否存在的“真实性”上,想要用法律的手段和我正面PK。

在我眼里滴滴屡次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解决不了,或是无法找到有效的抑制,滴滴的担心是司机的有效留存问题,和安全行业一个道理,“制度”和“体验”是对立面。

目前的滴滴司机主力,极少一部分是“上班族”,亦或者“白领”,大部分是以前的“黑车”司机,还有一些出租车司机转型、还有社会游散人员没什么事儿干跑来开开车混日子组成,一旦审核过于“严谨”,那么滴滴将会丧失大量司机车主,在当前供给本身就不平衡的情况下,滴滴是不愿意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索性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去因为严谨的审核制度,去牺牲大量车主。

滴滴的公关?

说多无益,滴滴这家公司,每次遇到公关事件都想用标准的公关手段,正向网文覆盖,通过舆情手法去盖掉这些事实。

即便是存在大的争议的业务,所有处理方式也是想方绕过舆论关注点,逃避政府监管,想方设法的以“绕过”的方式恢复业务,而不是做合规,比如在滴滴打车需要办“营运”的这件事儿上,滴滴就曾用了“一口价特价车”的方式,规避为“顺风车”逻辑来绕过监管。

这样的企业文化,以及公关处理方式,显然已经成为最大的价值观问题。

滴滴的价值观?

从大客户杀熟的时候,很多次看到价格飙到40-50,就已经开始对滴滴反感,再加上那些滴滴司机在路上等单,路边占路搞的让人更烦。

每周四限号的我,除非有遇到着急处理的事情打不到出租,早就已经放弃滴滴,把车开到地铁站附近找个停车场停车,然后改做地铁,宁可做地铁也尽量不用滴滴,慢慢成为我的新习惯。

不想为一家没有价值观的公司贡献任何“价值”,出了这么多问题,这次仍然用“推脱”责任的方式想要扰乱公共看法,司机群里一群人聊着的还是:

“死之前好歹还爽了一次”

“这应该是她最后一次做爱了”

。。。

这一类让人令人发指的内容,无法改变的不止是滴滴,还有那群令人发指的“价值观扭曲”的司机。

我不知道这些人继续在滴滴的这个平台上,到底还能干出什么样下三滥的事儿。

既然选择了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为何不能公示标准的公开服务信息?危急关头家属只是要一个司机的手机号,只是一个车牌号,在生命受到侵害的危急关头,这TMD算什么侵犯隐私?

滴滴的问题,就是他的监管缺失问题。

正是因为滴滴的“纵容”,平台从业者信息的不透明,才让滴滴司机更加是无忌惮的去试探乘客底线,既然线上对司机号称接单“人脸识别”,那么为何不能简单在副驾驶位置像出租车一样公示信息?亦或者在APP上反馈司机的非敏认证信息,如果接单司机为履行信息公示或与平台认证信息不一致,乘客有权选择拒绝上车,并无责取消订单,同时还要对司机追责处理。

这些简单的逻辑不是聪明的滴滴想不到,而是滴滴的管理层过于“聪明”不想做,因为这样做了,虽然提高了“司机”犯罪门槛,同时也会影响那些“别有用心”的司机,默默地选择退出,在责任和利益面前,即便是出现了多次社会恶性事件。

滴滴仍然毫不犹豫的选择利益。

写在最后

恩,已经对所有行程进行了发票申请,我选的纸质发票,纸质发票填完就不管了,电子发票麻烦的是我自己还要下载打印,发票到手就正式卸载了吧,这种垃圾平台,不值得留恋和珍惜,也不想给他贡献任何收益。

我也建议身边的朋友或者正在观看我文章的粉丝们,不要在打滴滴,尤其是女性朋友,毕竟还有其他的选择,如果非要选,那就短途选择“拼车”的方式,毕竟车上这样不只是你一个人。

这种对于是个人会开车想想办法就能绕过规则,千疮百孔的垃圾审核机制,保不准哪次你打滴滴,遇到的那个正是下一次想要犯罪,有着“报复社会”的“残障心里”的问题司机呢?

别抱着侥幸心理,看滴滴每次处理事件都是标准化的,先道歉再甩锅,你就知道如果真是你遇到问题,维权的难度到底怎样了。

我实名强烈建议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惩滴滴的同时,希望滴滴必须给予家属应有的赔偿,同时犯罪的司机要让他最快的时间,付出他该付出的代价。

我深知法律有法律的流程,但更知天堂的花季少女她死不瞑目,她需要早日安息。


不搞事儿,也不怕事儿,如果一个人内心想说的事儿,碍于各种“恶势力”就屈服,抱着事不关己的与我无关的态度,这社会就真的完了。

我不会删稿,即便是被和谐我也会用其它公共媒体扩散,如果你想用你最擅长公关的方式对我公关,我也会用我擅长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方式给予你我更擅长的回应。

是骡子,是马,有种咱就牵出来溜溜儿。

文章出自公众号:网络尖刀。​​​​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