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登录体系之争,新浪微博将脉脉告上法庭!

动态 作者:创业汇 2016-05-14 00:57:02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脉脉不正当竞争罪名成立,原告新浪微博方获赔经济损失200万元。此前,新浪微博以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的头像、职业和教育等信息为由,以不正当竞争将脉脉告上法庭。 1408355519426 4月26日,一纸判决书把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心给浇了个透凉。 这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脉脉不正当竞争罪名成立,原告新浪微博方获赔经济损失200万元。此前,2015年初,新浪微博以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的头像、名称、职业和教育等信息为由,以不正当竞争将脉脉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脉脉软件要求用户注册时上传手机通讯录联系人,非法获取该联系人与新浪微博中相关用户的对应关系,将这些人作为脉脉用户的“一度人脉”予以展示,并将非法抓取的其新浪微博职业信息、教育信息进行展示。被告没有及时删除上述信息,其行为危害到新浪微博用户信息安全,构成不正当竞争。 基于手机联系人和网络关系的社交,已经成为当下主流,不论SNS、健康运动、甚至问答社区,只要有社交所在之处,关系链的导入极为常态化。脉脉被判不正当竞争的消息一出,创业圈里的人也纷纷为脉脉鸣不平,在大平台公司群雄环伺之下,互联网创创业之路为何越走越窄,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与大平台合作时越来越难以获得对等的权利。 硅谷知名风险投资人霍洛维茨曾经总结过他的创业历程时说道:“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但是对于中国的初创企业领导者来说,创业正在变得更加九死一生。 “不正当竞争”的是非曲直 创业公司该不该用第三方登录体系? 这场官司的缘由还得从新浪微博和脉脉的合作开始说起。 2013年11月,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脉脉与新浪微博达成合作关系。经新浪微博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账户登陆脉脉。当然,除了微博第三方登录系统外,脉脉还建立有独立的自主登录系统,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号码直接注册成为脉脉用户。 脉脉产品设计初衷,是试图通过整合用户的手机通讯录,通过后台的算法,挖掘出每个人完整的人脉关系,并且自动计算出是一度人脉还是二度人脉,描绘出用户真实的社交图谱。因此,通过新浪微博账号登录,既可以通过信息在该平台的同步提升自己产品的曝光率,同时也可以通过授权获得用户的粉丝、好友,并进行针对性的营销。 这也是许多创业型公司通用的做法,通过微博、QQ等第三方大平台登录账户自家网站或APP,使得用户免去了注册程序,用一个账号就可以登录多家网站,尤其比较适合“懒”的用户。甚至有些小型网站在创建之初,甚至都不打算建立独立的自主登录系统,而直接采用第三方登录系统。 对于脉脉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采取第三方登录,好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注册转化率,但弊端也是非常明显,即受制于微博对其授权范围,无法掌握用户的完整信息。知名科技博客“月光博客”曾评价第三方登录体系的缺点时提及:“从某种角度而言用户还是在微博、人人等平台下,自己没有累计下用户的沉淀,虽说开放是现在的主旋律,但总还是受制于各大平台。” 新浪微博诉脉脉就是使用第三方平台受制于人的典型例子。 2014年8月15日,脉脉用户接到了这样一则通知,“因新浪微博要求交出用户数据才能继续合作,我们拒绝接受,所以脉脉将无法使用微博账号登陆。”同一天,新浪微博也发布了声明:“脉脉违反《开发者协议》,非法获取并使用未经用户授权的个人资料、教育和职业等隐私数据,并宣布将停止其使用微博开放平台的所有接口。” 双方各执一词,事情很快陷入了罗生门怪圈,直到脉脉创始人林凡在新浪微博上曝光了两家公司之间隐秘的商业沟通,真相才大白天下:在完成B轮2000万美元融资的当天下午收到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最后通牒:第一,继续提供API接口,条件是脉脉的用户数据必须回写给微博;第二,停掉接口。更早前,新浪微博试图入股,但遭到脉脉被拒绝。在林凡看来,脉脉蓬勃发展的势头对新浪微博构成了潜在威胁,横祸就此埋下。 融资当天遭遇合作方或前东家的当头棒喝,遭遇如此待遇的并非脉脉一家。对于一个创始者来说,商场之间的明枪暗箭、纵横捭阖理当是家常便饭。据林凡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自2013年上线以来,脉脉在对接微博API、进行用户授权开发管理时,也始终严格遵守现行的微博开放平台开发规则。而在2014年7月,微博开放平台单方面修改过其开发规则,使得脉脉之前的合法行为瞬间变为“非法”,相当于用今天的游戏规则来治罪昨天的正常行为。 林凡甚至一度犹豫要不要说出真相,直到迫不得已。工科男和基督徒的双重身份,让林凡慎言慎行,并导致脉脉一度在舆论上处于不利位置。林凡曾经在一篇自述文章中这样写道,“技术男的优势在于想问题、做事情都很有条理、有逻辑,不容易犯一些特别弱智的错误,至少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会不断往下走。技术男最大的劣势是,不太喜欢张扬和对外宣传,不容易像“网红”一样吸引眼球,这对于传递自己的理念来说,是个短板。” 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一书中曾经提到他对好公司和坏公司的区分:“在坏公司,人们会把大量时间都用在捍卫公司利益,阻止明争暗斗以及改善不完善的工作流程之上。”然而,“在好公司,员工可以专心工作、相信只要工作出色,公司和他们个人都会受益,再这样的公司里工作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林凡想让脉脉成为一家好公司,即便牺牲掉部分市场、导致暂时的误会。 脉脉如何逆袭? 一家职业社交公司崛起的秘密 在互联网新闻热点日趋“日抛型”的今天,海淀区法院的一纸判决书再度把这往事重新抛掷公众面前。但此时的脉脉却已经在社交领域风生水起,甚至不断突破“社交”本身。 据脉脉公开数据,上线两年半时间,脉脉已经迭代了100个版本,注册用户数达到了一千万。在2014年下半年,进行B轮融资时,其估值达到1亿美金时,脉脉的全部注册用户只有80万。也就是说在过去两年脉脉用户增长了12倍多。在这期间,脉脉也经历了从一个单一垂直社交平台向招聘平台、媒体平台的多维扩张,正在从工作版微信、中国版LinkedIn的别人家的光环中走出来。 林凡今年4月末在接受知名创业平台——i黑马采访时说道,他现在面临的不是生死问题,而是怎样吸引更多不同行业的用户进来,以及如何设计更有粘性的内容生产机制。 脉脉无疑是社交市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早前,投资者也问过脉脉创业团队,在社交市场中,有微信、钉钉是不是已经足够了?中国人真的需要职场社交吗?媒体和投资人的疑问,并不难解答。Facebook在美国可谓一家独大,全球范围内的用户超过了20亿人,但是聚焦职业社交的LinkedIn仍然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在全球用户数突破了3亿人,被美国媒体喻为“把用户简历变成了提款机”。 但是,对于脉脉这样一家本土创业公司来说,职场社交,却并不仅仅是找人、围观、刷简历这样简单,它需要探索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并且时刻注意如何留住用户,最关键的是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当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00万时,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4月,脉脉宣布与国内第二大搜索引擎搜狗搜索,通过搜狗引擎上上线“职场社交数据”,为求职者打开一个求职快捷通道。 脉脉和搜狗的这次合作主要基于在线招聘市场的崛起以及招聘行业长久以来试图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脉脉的职场社交数据接上搜狗引擎后,求职者在搜狗搜索栏目里输入公司关键词,就能直接查到这家公司在脉脉平台上的介绍、员工、在招职位以及公司的匿名八卦,很直接方便地查看到这家公司在脉脉平台上的各自信息,帮助求职者省去了很多投递简历所需的繁复流程,让个人与企业需求职位之间实现“点对点”的连接。 与其他求职平台不同,脉脉能够提供更为真实、更加多元的企业信息。比如,脉脉上有发布匿名八卦的功能,在其用户匿名发布的信息中总能找到一些在其他平台上看不到的更加真实的内部信息,甚至是比较敏感的信息,如企业真实薪资状况、企业加班状况、办公室斗争等,这些往往在其他平台难以看到。但在脉脉的匿名八卦区,由于匿名性,各公司员工可以畅所欲言,吐露心中不满,让一些藏在黑匣子里的信息公布了出来。 随着越来越多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用户的涌入,大批公司和行业数据迅速沉淀下来,搜狗CEO王小川、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果壳网CEO姬十三、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等行业大咖都在脉脉上处于活跃状态,在这些大咖的带动下,脉脉成为了事实上职场信息版的知乎,其富媒体属性也日益突出。 此前,脉脉推“新闻线场”,直接目的是把话题媒体化,但间接也使得脉脉在媒体上的持续曝光,扩大了品牌知名度。此外,脉脉最有名的匿名八卦功能,其中多以消息形式流传的行业内幕、公司动态,也不时被记者和媒体获取,并进行进一步的采访取证后,就很有可能成为独家新闻。2015年e袋洗倒闭之前,脉脉上就有用户发出警示,阿里收购优酷,饿了么与口碑合并,也都事先有消息在脉脉上流传。 媒体属性日益突出之外,脉脉还意外衍生出了员工维权的功能。在当今职场,被拖欠工资、被职场歧视、被办公室政治、被无理辞退的问题不时出现,而真正站出来维护自己权利的人却很少。脉脉“新闻线场”则针对这些爆料信息,邀请职场人、律师、媒体等各行各业人士到线下共同探讨,实际上不仅起到提供维权支持的目的,同时还打通了行业之间的沟通壁垒。 鸡蛋和石头如何共舞? 探索大平台和小公司的之间双赢的可能 微博和脉脉无疑代表着社交工具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方向,前者是传统社交平台的代表,后者则是垂直化把控性社群的创新者。 微博起诉脉脉,看似以保护用户隐私为主要切入点,但更深层次还是在于新浪微博与脉脉之间日益竞争的市场关系。否则,不会如林凡所透露的,2014年脉脉被要求回写用户信息给新浪微博制定的公司。如果秉持着对用户信息一贯的保密立场,类似要求发生的提出的可能性应该很低。 尽管无论从用户数还是营收看,脉脉和新浪微博的竞争基本上不在一个维度。但是一如,过去的历史所表现的,苹果对诺基亚的替代、360对整个收费杀毒软件市场的替代,以及京东对线下电子卖场的替代,就会发现,从更长远的时段看,类似脉脉这样的多个垂直工具也许会成为类似新浪微博这样传统社交平台的替代者。 正如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在《创业公司如何从小垄断到大垄断》这篇文章中写道,互联网年代就算从小的垂直市场进入,背后是有一个更大的市场或者需求,接下来只有两个可能性,第一你打下的只是一个蓝色小池塘,他也就这么大了,你会发现四周都是悬崖绝壁,你被困在这里面。要么你就发现这可能真的是一片蓝海,但是如果你这个事真的非常好,又挣钱,市场又大,发展速度又快。 但是更多公司,并没有能够像脉脉一样幸运,在迅速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领先者之前,就已经倒在了战场上。据艾瑞发布的报告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国内应用市场上僵尸应用占8成。在100家死亡的App里,社交类占35%,是死亡率最高的类别。 目前,大部分社交APP创业大都分为前期研发、正式上线、渠道推广、产品运营等几个过程,中间还包括内部测试,版本迭代等。产品研发完成后,工作才刚开始,开发者需要在不同的渠道进行推广,接入各种SDK,积累初始用户,并根据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在渠道推广和产品运营阶段,创业公司大都离不开与大平台公司的合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防止以大欺小、如何规避类似脉脉这样的冤案发生才是最令人深思的部分。 一些平台公司也在反思这一问题。经历过2010年与360的大战之后,腾讯变得谦逊起来,推出了开放平台,让利中小企业,甚至把半条命都交给了合作伙伴。在2015年的媒体沟通会上,马化腾劝慰创业者无需担忧和恐惧,腾讯只做基础性、平台性连接器,以后将更加开放。腾讯公共形象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次转变。 对于新浪微博来说,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是否可以仿效腾讯,以一个更加开阔的胸襟来对待合作伙伴,打造一个真正的开放平台,这不仅体现一家公司的度量和商业伦理,更折射出一家公司的格局与未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