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 10.24 |「我的成长之路」访谈之陈小军

访谈 作者:Ucloud 2016-10-22 17:29:32
1. 请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 我叫陈小军,现在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目前主持公司现有火箭的研制工作。本科及硕士分别毕业于哈工大及清华大学,取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一致从事飞行器设计工作。 2. 请您介绍您所在团队的情况,包括规模、分工以及人员构成等。 我所在的技术团队总共约30人,覆盖运载火箭项目设计全周期全流程,包括箭上及地面总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结构设计及部分核心单机的设计。所有人员基本均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所有人员均有硕士以上学历,核心专业带头人均为博士学历,并且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大部分成员均有5年以上飞行器设计经验。 【技术成长】 3. 谈一谈您个人的技术成长路线?在成长路线图中,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为什么称之为转折点? 技术与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不是航空航天相关专业毕业,毕业后进入航天相关单位,从飞行器分系统设计做起,在工作中边做边学,慢慢地融会贯通,逐渐掌握了运载火箭等飞行器研制的核心技术及相关的技术途径、研制方法。曾多次带领团队成功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关,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进入零壹之前,我参与多发运载火箭的研制过程。技术没有捷径和窍门,反反复复的摸索和实践。“无它,但手熟尔”。 4.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您的道路之外,您看到的技术人员都有哪些靠谱的成长路径?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需要各种各样人才。以简单的造桌子为例,既需要做桌子面的材料,也需要做桌子腿的材料。所以同样是技术人才,社会也需要多种多样的技术人才。成为CTO只是其中一种。 技术人员也可以成为技术专家,在这个领域做到世界顶尖,那也是一种非常大的成就。技术人员如果掌握非常核心的技术,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自己成立公司也是一个可选的方向。技术人员对技术理解深刻,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也同样深刻,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后,即使转行做销售,做管理,也有比较大的比较优势。 各行各业不仅需要尖端的科研人员,也需要众多的科研工作者。“内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所以众多技术人员,即使没有做到世界顶尖,也没有关系,一碗安乐茶饭,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就很不错。 5. 在您的成长路径中,您是如何平衡技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两个维度? 根据我的成长经验来说,技术的深度与广度是相辅相成的。把本专业做深了,你所接触的面也就会多,接触的技术人员也就会多,这样你的面也就会做大。这点有点象树根结构,深度与广度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另外一个方面,一个专业做深了,到达一定的程度,对相关专业的理解也就容易上去,这也就容易融会贯通,在相关专业也很容易取得较高的造诣。 6. 以您的角度来看,您觉得CTO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因素? (1) 精深的专业知识; (2) 宽广的专业知识面; (3) 对行业发展的精准把握; (4) 在技术上宽广的胸怀。 【团队文化】 7. 关于技术团队的文化您是怎么理解的?您管理的技术团队文化是怎样的? (1) 对于一个技术团队,首先我认为要有个大家都认可并为之努力的目标,这样才可能形成合力,达到效果。 (2) 第二个是每个人都应当坦诚,每个人都坦诚相待,这样就可能减少相互之间的误判,避免没必要的浪费,获得较好的合作效果。 (3) 第三个是公正,对于做出优异成绩的要奖励,奖要奖得明白,让每个人都看到;对犯错误的要处罚,罚也要罚的明白,也要让每个人都看到。 8. 在团队的招聘中,您更看重技术人员的哪些特质? 作为技术人员,我首先看的是专业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对行业的理解。同时我要看这个人对技术的热诚,问一个与他的专业方向稍微有点距离的技术问题,如果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试图与我探讨解决,我就会比较欣喜;如果他的眼神是暗淡的,不能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冲动,而仅仅告诉我不会,我就会相对失望。 另外,我也想托贵网站给广大的理工科大学生带句话,有一种说法是:工科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你们所学的理论没有用。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相当有害的。列宁说:没有理论指导的革命是盲动。工科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的学科,你的理论学的越精深,对实际模型的描述就会越精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取得成绩。如果你有志于在理工科领域做出业绩,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的那些专业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