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和互联网企业打一波隐私捍卫战了!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18-03-28 10:18:59

3月26号,百度CEO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一语惊人:“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这种论调出自巨头高层之口,一时燃气四方怨气。很多媒体第一时间跟进,用搬事实讲证据的方式对比中美两国互联网企业利用用户数据时的吃相问题,这似乎狠狠的打了“开放论调”的脸。

但是,吐槽和不满之外,谁又能为我们真正解决问题呢?用户的权利就这样继续没完没了的侵犯下去吗?这还要靠我们自己意识觉醒,提出更高的要求、做更多有益于互联网发展的事情。


谁说中国用户愿意奉献隐私?

中国用户?是哪个群体代表了我们全中国7亿7000万网民呢?

中国的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下最为民主的意见渠道,这里既普及传播了各类行业的权益意识、也存在互联网平台自身的原始野蛮性具有两面性,这么说我是赞同的。

假如说一个互联网企业可以无视逐渐崛起的“消费者主权”意识,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发展的话,那么我会觉得这样的企业是短视且缺乏创新精神的。

这句话当然不是要“讨伐百度”,而是面对所有互联网企业所写的檄文。至于原因,诸位且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李彦宏说“中国用户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并不是媒体断章取义所呈现的那般“流氓”,李彦宏也不会公开说“中国人二等公民”这种没高低的话。

澎湃新闻稿中为我们呈现了李彦宏用意的全景:“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而在各大媒体的新闻稿中,李彦宏先是提出了数据在这个时代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网上能搜到的数据只占数据总量的20%,还有80%在企业手中”这件事,随后才说“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这句话,而不是“中国人更加开放”。

他的用意显然是说,中国互联网发展走在世界的前端,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企业和用户也具有以数据谋求发展意识,假如和互联网企业一道,可以产生更多可能。

所以,观察君不会跟风去利用这种情绪去讨伐百度获得眼球。

但是,李彦宏被断章取义的演讲稿成功引发巨大关注度之下,我看到了来自用户层面改变现状的巨大能量。所以才说要讨伐所有互联网企业,要继续这股势头,让更多人看到意识觉醒的力量。

因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单单依靠互联网行业自身自觉就可以做到的,缺乏监督的权利一定会遭遇滥用,这是亘古不变的常理。


 “常理”文化是垄断格局下隐私问题的解决之道

什么是“常理”文化?媒体断章取义说中国和美国互联网吃相迥异的时候,拿出的例子就是在说美国互联网企业中的人性化,它给你权利、给你明确标记出隐私数据的用途,甚至它的设计就是建立在“权利对等”的追求上。

相比于Google、Apple、微软这类企业把读取隐私选项放在最明显的位置上,国内互联网企业则是完全相反的做法。国内最知名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为了区分“小白用户”和“Geek群体”,就玩文字游戏跟用户躲猫猫。

假如你是经常逛技术论坛和读垂直科技资讯的用户,你一定知道怎么关闭系统内的广告,假如你不是,则需要乖乖接受烦人的广告。不过这还是学徒工的层级,对于它的师傅们,过去粗放发展的时代,更加流氓的手法还很多。

因为用户维权和关闭的成本高了,用户自然接受“默认设定”的程度就会提高,所以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尽可能的将服务协议写的繁复和专业化,各种活动策划时也故意将要约”简化美化“,然后将条款自动勾选,根本不想让用户看到新的条款。

当你在垄断市场别无选择时,它也可以高枕无忧的藏起关闭选项、最大化吸收你的信息,然后还要和第三方共享。

最近Facebook泄露隐私风波被全美讨伐就是源于这种盲目自信,实际上是用户点击了同意后,第三方才开始对你的信息着手商业化的,但是消费者真的有选择吗?

垄断的力量合理化了这种不断逼近你生活的条款,不能因为说用户点击了同意就可以逃避自身是数据平台者所担负的责任,这就是”常理“文化。

这点在美国司法文化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很多判罚案例就是建立在法官对大型企业和消费者权利不对等的视点之上,所以美国大型企业也非常警惕这条红线。

这点,在国内还是难寻踪迹的。很多维权案例,要么是“举报者有举证责任”吃了闭门羹,要么是抠字眼在纸面上继续强权压制维权者的势头,这就是缺失常理文化下的弊病。虽然我国法律体系也采用案例释法机制,但是迫于对司法成本支出的担心,很难打破惯例。

这种间接保护了强权的缺陷,使得互联网企业惯性上就不愿意将用户隐私作为前提条件去开发产品,这种风气延伸至日常服务中的一些动作,想必你我都体会过。

这样下去,未来就是用户越来越不信任企业,企业也越来越难以获取有价值用户,恶性循环形成后,很难说以后中国就不会出现Facebook似的巨大危机。

只有用户层面形成共识,推动司法和监管体制走向“常理治理”模式,才有可能遏制这种趋势,也能促进互联网行业走向良性发展阶段。

结语:在已经到来的AI时代、IoT将大放异彩的未来,隐私将扩张它的定义,将涉及人最根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而那时机器及互联网产品所拥有的权利将无上之强大,在科幻小说中它是一个反乌托邦的超级集权的末日景像,在一些科技巨头掌权人看来亦然可怕。

作为权利越来越弱的我们,有理由现在就行动,团结、凝聚起来发声维权,让科幻小说停留在文艺范筹内,而非成为“神预言”。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