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听厂商瞎忽悠 不是所有功能都能叫人工智能

百家 作者:腾讯数码 2018-03-02 10:03:00

腾讯数码讯(红果)据Android Authority网站报道,随着新的流行词语和市场潮流不断涌现,几乎不可避免的是,一些术语会被一门心思蹭热门话题的营销人员所滥用。我们已经看到运营商在宣传5G网络和功能,但它们距离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遥远的距离。相似的滥用,已经使得“人工智能”这个术语给人注水肉的感觉。

在滥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方面,华硕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新公布的ZenFone 5和ZenFone 5Z“宣扬”诸多荒谬的“人工智能”功能,而实际上它们没有利用任何机器学习技术。很显然,虽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互换使用尚存在争议,当一家公司坦承这种方式可以更轻松地营销产品功能时,Android Authority认为还是有问题的。

为了说明厂商的这些小伎俩,Android Authority先来简要分析一下ZenFone 5系列手机包含的所谓人工智能功能:

首先,这款手机自称有“人工智能充电”功能,能监测用户的充电习惯,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这一功能的作用基本上就是防止用户整夜给手机充电——这真的不需要机器学习技术。还有“智能显示屏”,用户不盯着显示屏看时,系统会降低显示屏亮度,或根据环境光线调整显示屏色温,其他手机在很早以前就具备这样的功能了,跟人工智能有毛线关系啊。“人工智能美颜”通过读取人脸上的365个点,美化自拍照;“实时肖像”利用人工智能保证照片清晰,添加背景虚化效果,或者说使拍摄主体更清晰。

受到我个人青睐的可能是“人工智能铃音”。华硕这个创意很棒:追踪附近的环境噪音,然后换用与之相匹配的铃音。因此,当用户在街道上行走时,铃音相对较响;当用户回到家中时,铃音会相对较小,这个创意并非是不可理喻的。但是,这不仅与人工智能没有任何关系,华硕咋就没有考虑到手机还有振动模式呢?另外,谁说当用户身处繁忙的饭店时一定想让手机铃音更响一些。

Android Authority表示,这款手机滥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的最荒谬之处体现在相机的“人工智能场景探测”功能上。这一功能会在16种不同场景类型中自动进行选择,当设置为“自动”(AUTO)而非“风景”、“低光”等模式时,其他任何相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LG、华为等一直在尝试真正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管理相机设置,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华硕却只是简单地给早在我学会摄影前就已经存在的一项功能,贴了一个“人工智能”的标签。

然而,滥用“人工智能”这一词汇的却并非只有华硕。

HTC的Sense Companion也被冠以人工智能的标签,当时这个词汇还来自糟糕的第一代智能助手。令人遗憾的是,它却总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向用户提出不恰当的建议,例如,远离用户当前位置的饭店。很明显的是,这绝非智能。

在新发布的LG V30S中,当相机指向一个物体时,“视觉人工智能”(Vision AI)系统,使用户能搜索购物结果。正如Android Authority之前讨论过的那样,仅仅使用对象检测算法不是人工智能,它只是机器学习。把它与购物相结合,是对一项强大技术有问题的实现。由于更早地利用了相同创意,三星Bixby视觉(Bixby Vision)功能也面临相似的吐槽。

与此相似的是,LG的“语音人工智能”(Voice AI)是一款方便的操作菜单工具,但它并非一个新创意,无论它是否融合进谷歌助理中,都跟人工智能扯不上一点关系。语音命令是一种老旧技术,就计算机处理部分来说不需要先进技术。三星S Voice功能早在Galaxy S3时就问世了,因精度不高而广泛遭到吐槽,不过它仍然能在日程表中添加约会,甚至更新Facebook帖子。

即使目前,按一些更严格的定义,大多数这些智能助手也与人工智能沾不上边。但是,它们将机器学习用于语音,并与有用的服务深度融合,至少看起来是明智的,因此,对“人工智能”的这种滥用比其他更容易被原谅。

那么,人工智能是什么?

要给人工智能一个确切的定义,需要一篇,甚至数篇文章的篇幅,因此,在这里我们不会尝试这样做。不多说了,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产品的例子越来越多了。部分问题在于,手机越来越多地配置有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硬件,这会使我们对手机的人工智能功能产生期望,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过于宽松。更明目张胆的滥用,会给消费者造成更大的困惑,厂商需要找到更有意义的方法,使它们的产品区别于总体的技术趋势。照这样下去,当真正的人工智能普及时,我们需要用一个全新的术语来描述它。

缺乏恰当的定义带来的失望没有那么大,但一些企业滥用人工智能,期望借真正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兜售它们的产品。Android Authority称,并非计算机完成的任何功能都是“人工智能”,也没必要完成任何功能都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无论营销团队如何“花言巧语”,这两个词汇都不是同义词。一堆蹩脚的“人工智能”产品会使消费者对这一术语的好感荡然无存。

厂商需要开始在消费者中建立信任。我们并不傻,当看到一项功能时,我们能分辨出好坏,即使它没有“人工智能”的标签,没有漂亮的营销用语加持。能证明所有功能的是它们的有用性,而非厂商如何营销它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