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没有智能手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百家 作者:快公司FastCompany 2018-02-28 04:50:07



时间已到2018年,而我还从未拥有过一个智能手机。


在这个人人叫嚣着没有智能手机不能活,没电关机就失联的时代,不使用智能手机是一件多么疯狂和荒谬的事情。


但我依然打算改弦更张。因为……

 

这让我保持健康,从未患上过智能手机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综合症。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联系朋友亲人、预定餐馆、打车叫外卖……这些都让我们对智能手机产生了巨大的依赖。



四年前,我拒绝了把“电脑”时时刻刻放在口袋里的生活。我发现没有了那些数码设备的诱惑,我更容易做出一些特定的选择,例如在通勤途中阅读,又如,在与好友聚餐时全程在场。好像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也没有很难熬。


每一次引起全社会热议的新闻事件都让人精疲力竭。不看电脑时,我可以与一波又一波的推送切割开来,这倒没有令我感到自己孤陋寡闻,反而帮助我保存了一丝理智。


生活中的另外一些变化使我更加坚信我的低科技生活选择是正确的。现在很多家长懒得陪伴孩子,往往扔给孩子一个ipad或者手机让孩子自己玩。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在儿童两岁以前,严格限制甚至完全禁止他们使用屏幕。



除了数码设备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家长自己使用科技产品的方式也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有数不清的文章指出,伴随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长大的一代孩子,更容易陷入抑郁,缺乏同情心。比尔.盖茨和脸书的前执行官Chamath Palihapitiya等科技巨头们甚至禁止自己的孩子使用数码科技,引起众多普通家长的思考。


较少被提及的是家长们强迫性刷手机(据某些估计,每天查看46到85次)对孩子的影响。我一定不会不让我儿子接触数码科技;但是,正如我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那样,在紧跟和熟练应用最新科技的同时,仍然有办法与之保持距离,避免自己的生活被其全面渗透。对于我儿子来说,懂得父母的眼睛看着彼此的时间多过盯着手机屏幕的时间,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带着 “弱智手机”挺进无屏未来


2014年,我们在讨论拒绝智能手机时,“数码排毒”的概念还很新奇。2013年,很多权威媒体都有关于“在地夏令营”(Camp Grounded)的报道。在这个营地,很多人一个星期不使用数码设备。



现在看来,这类试图“说排毒就排毒”式的试验都不免儿戏,对于我们如何看待科技产品以及日常生活中与其互动的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影响。所有这些关于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和数码科技如何摧毁人类生活的“深度好文”(包括本文),都未能阻挡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或者使追逐最新科技产品的狂热稍微降温。


也许用不了多少年,关于沉溺于屏幕如何对人类的同情心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话题也就会变得不再有实际意义。人人都预言,未来将会是人工智能主宰的虚拟现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需要屏幕。


在那个世界到来之前,反对令人成瘾的用户体验和社交媒体的呼声越来越大。很多人病态地依赖自己的电子设备,这在几年前还是一个新观点。如今,基本上已经是默认的共识。



然而,还不止是成瘾和信息超负荷。毫不犹豫地购买和升级电子产品,这使我们放弃了很多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隐私和数据。一个普通的智能手机用户,基于其接受的那些从来没有人阅读的用户协议,一周内将其GPS同步位置分享给第三方3545次。


我主张在生活中留的一点儿空间给“无所事事”,比如排队的时候不把手机拿出来。这个观点还是有价值的,但在我们往无屏时代大跃进的时候,科技和余下的生活之间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甚至这界线是否存在都要打个问号了。




虽然人数越来越少,还是有一些人(除了巴菲特)依然坚持使用弱智电话。去年面世的轻手机(The Light Phone),其市场卖点就是“反智能手机”。这种手机只能接电话和打电话,只能存十个电话号码,而它的设计宗旨就是“极简”。该产品大卖,人们需要连夜排队,就像买最新款的iPhone一样。


至于我呢,大概是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改变心意的;我会坚守我轻度断网的生活。不过,再过四年,当每个人都在手臂上植入芯片的时候,你们不妨再来问问我。



文 | Kathleen Davis

图片 | fastcompany.cn

编辑 | 李习双   

“实体将死”只是一个玩笑?

看中美各企业如何线下反攻,各出奇招。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快公司》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点击查看全文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