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下一个微信?

百家 作者:EMBA 2018-02-24 15:32:40

 提示点上方"EMBA"商学院第一公号,免费订阅本刊!更多交流请添加微信:YYL242

来源:财链社(ID:bcpress)


微信革了传统媒体的命,谁会革了微信的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的演进给各行各业都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一切商业逻辑都要发生改写。曾经我们以为大而不倒的神话,纷纷走向了没落与衰亡,柯达如此,摩托罗拉如此。那么,下一个会是谁呢?


01


有人说,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对用户的一次“解放”与“赋权”,人们不必再依赖于传统媒体这样的“中心化模式”,可以自由地选择我们想知道的信息、可以自由地发表我们想发出的声音。


马克·波斯特甚至说过,“在这个勇敢的新世界里,草根阶层将开垦权力,启动‘民主复兴’的时代。”


然而,随着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发展,当它们霸占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时,我们发现了,曾经我们所幻想的“网络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终究只能存在于理想而已。


首先是个人隐私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确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隐患。前有斯诺登对美国联调局调取公民信息的指控,后有各种记录网民信息的网站泄露用户资料导致的种种不法行为。


当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交媒体,一言一行都会在上面留下痕迹,那么我们能否保证,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能够完全“隐私”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且不说某些社交媒体恶意出售用户个人数据,单单就一般媒体而言,各种各样的商业行为的确是层出不穷,精准推送的商业广告、随处可见的产品宣传……我们的生活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主导权。


而且还有一点,我们免费贡献了自己的数据,而这些媒体平台用我们的数据盈利,我们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回报。


第二是媒体内容问题。


社交媒体标榜的是“自由”,我们不必像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一样,饱受阅读范围的约束,可以自由选择我们想知道的信息,然而不知何时起,我们所阅读的内容,不再受我们的掌控。


除了前文提及的广告问题,就连我们阅读的一般内容,也往往受制于各种搜索排名的掣肘,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平台想让你看到的,以及大多数人可能感兴趣的。


还有虚假信息与网络霸凌的问题,社交媒体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人皆可发声,但是这种不受限制的机制却助长了非理性行为。为了博得关注量、为了吸引眼球,一些媒体平台抛却了媒体应有的专业主义,炒作那些未必真实的热点,甚至成为谣言的生成器……这些年来,我们所看到的“新闻反转剧”难道还少吗?报道总是被事实打脸。


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也是不公平的。


原创作者所产出的高质量内容,在媒体平台上颇受好评,拥有极高的点赞量和阅读量,但是所获取的相关收益,却往往要经过平台的“盘剥”,大多数收益并不归自己所有。


前段时间,汪峰发声,声称要做“发币第一人”,想解决的,也无非是内容创造者从内容的创作到用户的触达,所经历的几级平台的“盘剥”。



02


封建制度下,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资产。农奴在这些土地上工作,创造了价值,但大部分的价值被地主剥削。


放到今天,数据就是新的资产,我们创造这些资产,但是我们的数字化“地主”(社交媒体等等),却剥夺了这些极有价值的宝贵资产。


那么,谁能来解放我们?谁能打败这些“寡头”地主们呢?


答案或许是区块链。


当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大行其道之时,人们发现,作为其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更具有发展前景和无限可能。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 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其最大特点在于“去中心化”。


将社交网络与区块链协议相结合,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所在的传统媒体,保障用户信息安全,还可以用加密货币进行用户奖励,更好地支持区块链社区建设和互动。


首先,我们个人数据的安全能够得以保证。


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帮助社交媒体的用户更好地控制信息的隐私,而发行的代币成为这种社交平台上的货币,用户用代币购买商品或服务,交易记录也受到保护。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的数据被卖给第三方,我们仍可以自动从加密货币中获得支付。


其次,我们对于自己的内容有了高度的“主导权”。


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内容一旦被发布,就不会再属于我们自己,而是归属于该平台的中心服务器。而去中心化的分账技术则将保证你的信息和内容不被用在其他方面。


“假新闻”问题也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网络消息的编辑,以实现一种去伪存真的机制。


最重要的是,区块链能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自己创造的数字资产中获益。


目前,已有一批区块链媒体涌现。


例如Steemit,通过在“Steem”的去中心化网络上运行,除了让用户获取社会关注,平台还有自己的数字货币,并建立了奖励措施并可兑换比特币,鼓励用户发布、分享并回应内容。


还有Qrator,这个去中心化次世代社交网络及内容交付平台,可以让用户通过原创内容获利,与他人分享内容获得奖励,并在互联网上发现最佳内容。


就连巨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于今年新年伊始表示出了对社交媒体的反思和对取款连技术的展望。


在公开信里,他如此说道:“Facebook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处于巨大的困境之中:“我们想阻止所有错误与滥用,但是现在执行的政策与防止滥用的工具有太多错误,如果今年能成功,我们在 2018 年结束时才能步上正轨。””


他将学习区块链技术写入了自己今年的年度挑战计划。他认为,随着科技行业巨头的崛起,人们已经放弃了“科技可以去中心”这一想法,而加密货币恰恰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与时俱进,才是生存的不二法门。



03


区块链的巨大机会,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当绝大多数人还对这个概念知之甚少时,那些时代领先者们已经开始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1月初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超过50家区块链自媒体,这还不包括已有的大型媒体机构单独开辟的区块链媒体板块。拿到投资机构投资的自媒体在20家左右,融资额度在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


正如蔡文胜所言,一个大的变革到来,都是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觉干起来,大部分人都没有感觉。然后慢慢更多人都知道了,却看不清楚而不敢参与。最后大家都明白了,形成共识也就是全民运动了。


既然潘多拉的魔盒已经被打开,与其因为其风险裹足不前,不如好好面对、积极寻找其机遇所在。


当然,任何新技术的勃发都势必伴随着泡沫的膨胀,仅仅靠“概念”的公司,都会被无情地淘汰。在监管的高压与风险的相随下,或许能存活的只有99%,但能够活下来的那1%,或许就是下一个微信。


或许,在技术变革一日千里、市场逻辑唯快不破的当下,不参与才是最大风险。

临走请点下方留个手印,如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看到。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投递BP:bp@wefinances.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