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记:不成功,亦不成仁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18-02-23 11:13:20

我对故乡那段情,懵懂成人后对事物的理解与城市文明联结,放眼世界碰撞的东西都拥有内核式共鸣,所认同、所怜惜、所消费的一切都围绕在丰富无尽的流行和深沉中。

而“近乡情怯”那股归乡时对家乡的复杂情感,越来越偏向对故人故情贫瘠小我的鄙夷上去,事物虽然在变,故人却一成不变。在时代洪流中,我这股“鄙夷”更多是担忧和反思,为何我们出走之后没有欲望改变、亦或是感到无力,我想只有贫瘠主宰宿命的论调能给予我们一丝安慰。

这种宿命论,给我呈现了一种前无希冀、后无退路的破败落寞景象,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自生自灭。2018归乡之旅,除了淡漠难寻的年味儿,可说可谈就这些罢了,新一年我发掘了“非典型凤凰男”、小镇青年及乡土佛系90后三个主角的故事分享给诸位,只求诸位能从生存困境寻获一丝豁达、坚定一些信仰走的坦荡。


1

“非典型凤凰男”无以为继的优越感

刻板印象中的凤凰男是什么样的,乖乖男从幼年至成家立业,拥有传统社会的一切优势标签,在主流语境却因为这些对故乡秩序的执迷被边缘,这是典型凤凰男的认知,它是婚恋市场的雷区、也是直男语境被赞叹有加的夹缝群体。

不过,也存在截然相反的一种情景,他们不通过传统渠道打拼立业、也不具有对立认同的夹缝存在感,在贫瘠的土地中他们依靠的是对时代的嗅觉,前卫前瞻、好似精英阶级中的叛道者,却出自僻壤穷乡。

李,便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作为我的亲戚,他所拥有的追求和思想,在攀登路上时刻格格不入,即便他拥有高薪。

作为家乡少有从事高新技术的小伙子,他学习成绩和学历不够出色、他没有为人处事的精明、他没有所谓“踏实务实”的农名精神,在乡人看来没有一种标签可以划分进他们安全的刻板认知中,这家伙的成功也是无法标榜的,也是无法信赖的。

“这家伙指不定在做什么,唉!反正挣到钱了也就行了呗。”李的父亲在酒桌说,李的叔反驳道:“你得管管,这小子从小主意就正,钱得想办法拿到你手里。”

在我看来,家人无法理解自己拿钱去投资、创业,更无法理解他一个贫家身份高眼光搞什么自由恋爱的对象,“外边瞎搞也不知道底细,别跟他表哥一样到时候被骗搞得人财两空”叔叔评价道。

李对我说他的困扰是两面不做好,中国社会这种身份认同是他事业生活中最大的困扰,见到女方家长被劝分、回到家乡被怀疑,自己从未想到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会演化到今日情景。

而我开玩笑将其称作“非典型凤凰男”,你就像五四时代那些被批判的知识分子一样,在现实面前,传统嫌你不够担当、现代笑你痴心妄想。

 

2

乡绅小镇,青年无青春

小镇青年,过去被主流视野所忽视的边缘群体,如今在互联网语境中,这是新一股被看好的消费群体;更低的生存压力、更多的可支配资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有越过一二线打拼青年的潜力,开始主宰市场和审美,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购物平台试图讨好这部分人。

不过,在我看来,他们所生存的社会要得到发展还需培养主流视野,否则朽老的秩序将他们的后代的青春吞噬,成为无青春之青年。

孙,便是这样一种成长在乡绅秩序下的小镇青年,作为我的同学,十几年光阴眨眼过去,他仍然是孩童时代那个样子,仍是吹嘘自我跟在大哥屁股后头的小罗罗,没有进取心他爸爸的宝贝儿子。

家境优越的乡绅家庭,宠溺呵护下的小镇青年什么样,不用想。

房车工作不用担心、零花钱不用忧虑,早早结婚生子,蜗居在家中整日和叔叔伯伯一辈谈笑风生,即便偶尔心情好出去工作也是蝇头小利吃老本,不过这在家人和亲朋看来无需批判,“人家家里富啊,哪像咱们起早贪黑,孩子没出息行吗?”孙的一位旁系婶子说到。

孙的眼里脑袋里没有对生活环境的忧虑,县城中优质公立中学的师资因为财政原因南下北上、矿产支柱产业因为环保政策砍了又砍,一落千丈的破败在他看来波及不到自己,反正家里亲属有人,即便未来自己的孩子没有好的教育和环境,可以如自己一样搞个营生、混个头衔混日子。

从他的谈吐,我已然看到了《大石碎胸口》歌词中描绘的中年模样:此刻他醉倒在洗浴中心,没有潮汐的梦,胸口已暮色苍茫…………

只不过,这词描绘的是旧一辈拼搏后面对沧桑的无力,而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接受,他还没有当过渔王、就走进了洗浴中心。

 

3

佛系90后,伪悟道、真就和

信佛能代表什么吗?我深刻记得我高中时代深受抑郁情绪困扰的表姐信佛的模样,不过这并代表不了什么,即便是黄土漫腰的舅舅和婶子们他们摆上神龛,他们也未曾失去对生活的热忱,表姐北漂亦然辛苦也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中层管理、老一辈仍在寻找新的机遇生财有道,困境打击中他们更加坚强。

而与佛学不搭边的佛系青年确是另一副模样,湾湾那股小确幸的姿态充斥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高学历没有拯救他们中学时代以来的中二,在社交网络用诗词歌赋或寻一种臆想式的体面、表达书生一己之见。

无所谓一切,无所谓父母工薪阶层越发劳顿和减少的收入、无所谓自身职业前途、无所谓同窗们一路打拼带来的压力,即便是对社会事件也无所谓表达与态度。

“对XXX事件怎么看?”这类社会热点段亦然关注,不过他对世界的观点没有愤慨和分析,只有一句话吐槽的消费,满足一成不变的条件让他失去了拼搏的动力,当我与这个比我学历还高至今还未工作的佛系90后探讨人生时,他假装读懂一切的姿态让我感到生理上的不适。

什么都未曾经历就断言这是利弊参半、这是幸存者偏差、这是你我无法企及的,这颠覆了我过去对他的认知,一向不费力就拿前三的精明人,到了这个年纪为何对世俗无感;他之佛心看待世界,俨然成了等待、徘徊和就和的内核,而非拥有什么烦扰,在我看来他如小镇青年一般无有烦扰,优越和安全感来自父母的佛、父母老实巴交那股做人就和的教养。

“TM的现在的工作都是这样,对口的从基层慢慢爬(冶金专业)、不对口的学历没有说啥用都干业务口低声下气,不好弄,慢慢来吧”,段对我不阴不阳的说到。

结语:乡土中国自有行事逻辑和法则,破败让其显得不堪和落寞,它拥有复杂身份认同机制、它拥有差序人际关系网稳固既有利益、它的道德准则让真作为真担当化作“旁门左道”。

在一切感慨中,我感叹的是青年一代受经验主义局限、受他们教化成为了踱步不前的人,思想和行为被禁锢、一切关乎既有的狭义的成功标签,不过在一步步走向沙漠和废墟的路上,成功的因素渺茫、成仁的潜力也被断送了。

wwwgx2016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