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了何去何从 创业?嗯 就这么干吧(完结)

百家 作者:程序人生 2018-02-23 01:57:28

点击上方“程序人生”,选择“置顶公众号”

第一时间关注程序猿(媛)身边的故事


< 三>



就在准备南下的时候,S公司出现了,S公司是国内的大型系统集成企业下属的金融软件开发企业,主要业务领域是银行系统。

这个S公司在西安建立研发基地,离不开一个人D先生,D先生是从美国华旗银行回来的,之前在去美国之前,在西安和同学还是朋友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去了美国,他的同学勉励维持。后来他回国加入S公司,就极力主张在西安建立研发基地,刚开始就是和他们之前的公司合作的,从十几个人开始,到后来上千人的研发基地规模,现在已经在自己的科技园里办公了。

之前的类似项目开发,基本都是到客户现场去,银行核心系统开发又耗时又耗人力,所以造成大量的出差成本,同时,也不利于人员的稳定。所以D先生提出的基地开发模式,总体上初衷是好的,但是具体实施上还是出了一些问题,当然也是多种因素导致最终D先生后来去了另一家跨国外资企业当了区域总裁,呵呵,就是哪个路虎的现东家。

当时正是人员扩张的时候,人手不够用,西安做过银行系统开发的又基本没有,随着数据大集中的推进,越来越多业务系统都集中到了总行,所以这类有经验的开发人员都集中在了银行总行的研发中心所在地。
        
但西安的优势就是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低,高校资源又比较丰富。所以S公司就到学校大批招人培养。我就是这第一拨人,当时估计是缺人厉害,刚签了一个港资银行的核心系统项目,所以也没调查清楚,就招了我们这批人,给我们研二的实习工资在05年是1800元。第二年就降到1000了,本科500。当时南窑头租个比较好的单间是300块钱,丁家桥一碗泡馍5块。

那时候,我还在西工大软件学院宿舍住,第一天去上班的头天晚上发高烧,我基本上从小不得病,偶尔大学的时候踢球回来跑到水房冲个凉水澡,晚上发烧浑身烫,但是睡一晚就基本上就好了,从来不吃药。而且我在大学期间没喝过热水,都是在水房接凉水喝,除了开学的时候爸妈过来时买的暖水瓶用过一次,后面基本上也从来没用过,早就不知所踪了。所以基本上对感冒发烧这一方面是个白痴。


本着第一天去实习,一定不能出状况的想法,我让宿舍的同学给我带了感冒药,药买回来,一个没留神,我直接吃了常规量的3倍,同学对我一顿埋怨,好在没啥事,感冒第二天也好了。

刚进公司,就是为期一个月的银行业务知识的培训,这么系统的培训,授课老师也是专门请来的专业老师,后来再没有见过类似的了。

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了银行系统的大致情况,学习了基本的会计记账方法,对银行的业务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激发了对金融的兴趣。
   
虽然之前也在小公司干过,但那种在现在看来,就不能称为软件开发,只能称为编程,所以以前还自诩是程序员,后来就只说我是软件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是从项目,从产品,从工程的角度来说的,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工程目标,注重分工配合,而程序员更纯粹点,程序员在我心目中更高大、更理想化。

经过一个月的业务学习,就开始进入项目了。当时给我们每人分了一个导师,我的导师今天还凑巧给我打电话,问一些互联网金融关于风控的事,因为我做过类似的项目。

当时的项目就是我进入银行系统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个港资的银行,我被分在了前置组,简单说,前置系统就是一些业务系统对外通讯时用来转换报文的。因为银行是使用计算机较早的行业,所以在系统工程和软件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应用了,所以也造成各色各样的系统林立,最初每个分行还都有自己的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和内部数据格式又不一样,所以就通过前置系统进行转换和对接。

我的导师是我所在组的组长,起初一切都很顺利,我也算是有过工作经验的,所以很快就冒了出来,没过多久,已经开始在组间的会议上开始讲解系统方案了。迄今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讲解会议上,我的讲解方式受到了当时一个女架构师,L的强烈质疑,这个L非常强势,后面我的一些起伏也跟她有关。会上就产生了激烈的争吵,我这人就是脾气倔,你说服不了我,我一般不会妥协。会间休息,我在洗手间洗了把脸,我的导师走到我身后,拍拍我肩膀说,你讲的非常好,坚持自己,不要太在意。

在这个阶段,有4个人非常值得一说:

L女,架构师,为人强势,干事利索,公司红人。

T女,项目经理,后来被我们称为3无经理,无管理,无技术,无业务,基本上是仰仗L,后来干完两个项目后,不受重用了,因为怀孕,公司闲置待了几年也待不下去了,后来听说去干安利了,再后来居然在我最后一家公司看见了她,她去面试,我在公司的最后一天,真是五味杂陈。

H,技术大牛,刚开始还是T的手下,但是性格乖张,狂放。根本不把L和T放到眼里,但确是牛人一个,升职非常快,现在是S公司研究院的院长了。

再有就是我导师了,因为和L和T不和,很快就退出了这个项目,从此,我的前途就开始动荡起来了。



我的导师走后,很快我就感受到了变化,L架构师直接插手项目组内的日常工作,我当时第一次接触eclipse,也第一次接触大型软件产品的架构,一切都好像跟之前的经历和学习毫不沾边。我记得当时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看源码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源码的作者都是L,我当时真是惊为天人,后来很久才知道,L就写了个模板,项目管理又不到位,大家也就懒得在生成的代码模板上改自己名字上去。

也是在这个阶段第一次旁观了辞退员工,之前职场的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好像离我的生活遥不可及,这次确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不过,也就是从这个阶段,我才从编程真正的进入了软件开发,即使是之前维护的第一家公司的后台系统,几乎每一行代码我都清楚含义,知道来龙去脉,但是现在完全不可能了,光是学习现有的架构,搞清楚数据和业务流程,搞清楚一条交易指令,怎么从银行柜员的终端电脑上,到最终形成一笔会计分录,怎么形成账务,怎么生成报表,就累的我半死,还是弄的稀里糊涂,很多细节都不明就里。对于从小不管干什么,都想刨根问底,寻求根源的我简直是一种煎熬。

而最让我不适应的是管理对我的束缚,对于从没有经历过的我来说,心理的压抑比每天加班研究代码带来的身体的疲劳要大的多。前面已经说过,当时所在项目的项目经理T被我们称为三无项目经理,这更加重了我的不适感。也许这就是一个编程爱好者,或者说深点,程序员和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区别吧,虽然当时我还只是一名实习生。
        
时间就仿佛在温水煮青蛙,就这样大概过了5,6个月,我自己都感觉我自己更像一名工程师了,我知道了任务的轻重缓急,知道了不是每个细节你都要清楚,知道怎么在项目经理啥都不懂的情况下偷偷懒,但是也仅仅限于对抗不合理的任务要求下的迂回。这在当时整个项目组的人员在把鬼吹灯粘到需求文档里看的情况下已经是另类了。
        
很快,我就被派到客户现场去出差了,从娘胎里出来第一次去比西安南的地方,一下就去了深圳了,哪个年代,深圳在我心目中还是很神往的。没想到,后来一下子在深圳呆了很多年,几进几出深圳,至今,对深圳的印象还是最好的。顺嘴说一句,印象最不好的就是北京,后面有描述。
         
虽然到了改革开放的圣地,但是还是每天忙于加班,加班,加班,天天都是公司租的宿舍和客户现场之间来回,偶尔偷闲去看了地王大厦,看了邓小平像。当然,去的最多的,还是华强北。
        
这中间因为项目上线任务重,我的毕业答辩也没回去,项目组还有一个同学也一样。所以也导致没能拿到学位证,当然,硬回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谁让咱从小就被教育,给公家干活一定要好好干,认真负责,自己吃点亏没关系,再亏不能亏单位。其实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实习找工作的时候,碰到很多公司,一听说你是单证的,都不考虑了,也造成了自己也不太把这个证当回事的态度,当时就觉得自己凭本事吃饭,不用靠这个也不太硬的证。后来在这家单位转正,也是因为如此,虽然没有毕业证和学位证,还是以硕士毕业生身份转的正。


项目是一个接一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只要你不跟自己较劲,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在公司的框架下开发交易,你要对自己没要求,那也很轻松,当然,代价就是你只能原地踏步。

转正满一年了,第一次涨工资,不太清楚涨薪的算法,当时一起从软院实习,留下来几个人里,就我涨了800,其他人都基本没动,注意,是基本,说明还是动了,有零有整,还有一位涨了12块零8毛,我清楚的记得当时他的表情。后来这位同事兼同学因为跟随项目经理在在上线前的关键时刻集体跳槽,被列为黑名单,在北方,很北的一个城市待了很多年,直到今年初又回来这家单位新成立的一个新公司担任总监。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个环境,当你待的久了,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了,每天的工作虽然是忙忙碌碌的,但是,你也学会了怎么应付,怎么使别人看来你很忙,也学会了在晨会中、在报告中把一件事情从不同的维度,多角度的阐述,使我们的工作量看起来是那么的饱满,充实,有意义。但是只有等三两知根知底的好友、同事在一起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抒发一下情怀。
       
婚姻生活中有七年之痒之说,工作中用不了这么久,三年就到了临界点了。工作第一年,适应环境,工作边学边干,第二年,有些经验了,有些总结心得了,如果第三年还是同样的工作环境,那就驾轻就熟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第一次创业就这么来了,在几位同事的拥护下(撺掇下),兼职干点啥吧,确实也不敢,也没资本把工作辞了干,大家就商量着先兼职干干吧。

一个轻易的决定,把我陷了很多年,后面的职业发展,人生轨迹就此改变。说个简单的,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信用卡有啥用,后面是每个月就是想办法怎么倒信用卡上面的欠款,每个月光利息就好几千,那时我工资才不到5000。

这次从公司离职出来,我的一位好友,也是一路走来的老同事说我,你这走哪都是自带大哥光环的人,真不好给别人干,只能自己干了。

第一次当大哥,就是从这次开始的。(完)


点击回顾:

40岁了何去何从 创业?嗯 就这么干吧(一)

40岁了何去何从 创业?嗯 就这么干吧(二)


点击图片get往期内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