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豪车听个响,这又是一门新的玄学

百家 作者:爱范儿 2018-01-19 06:43:03

   
编者按:安静是电动汽车相比内燃机汽车的又一个优势,但是在某些环境下,安静并不是好事情,所以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都要求电动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对外发出提示音,确保行人能够感知车辆的靠近。

从今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就明确,「新能源汽车时速低于 20km/h,应发出声音警示,提示大家车辆在行驶」。现在无论是最廉价的奇瑞 eQ、还是新下线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都会搭载原厂的低速警示音。

警示音可以避免行人忽略了擦肩而过的电动汽车,那么什么声音才是最理想的警示音?美国认知科学教授 Don Norman 这篇文章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结合新技术普及的历史经验探讨了这个问题。

原文:《What Noise Does the Electric Car Make?》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524241/what-noise-does-the-electric-car-make/#comments

作者:Don Norman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那年六月,我从德国慕尼黑一座酒店出发,驱车走在狭窄的双向两车道马路上前往乡村农田。路边偶尔有人步行或骑自行车经过。我们把车停在路肩上,走近了一群正在打量马路的人。
「OK,让我们开始,」有人跟我说。「闭上眼睛仔细听。」大约一分钟之后,我同时听到了高亢和低沉的嗡嗡声,很明显这是汽车行驶的声音。随着车辆越走越近,我又听到了胎噪。当那台汽车离开之后,有人让我对这个声音作出评价。
这样的实验我们进行了很多次,每一次听到的声音都不一样。实际上我们是在对宝马新款电动汽车的音效设计进行评估。
电动汽车安静至极,它们仅有的噪音就是胎噪、风噪和电机的「嗡嗡」响声。汽车爱好者或许会喜欢这种静谧,但行人的想法则是两边倒,尤其是视障人士和不专心过马路的人,毕竟一直以来他们安全过马路的重要依据就是汽车的噪音,他们可以依据声音判断是否适合前进。
如果汽车从此寂静无声,它也可以变成杀人凶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认定行人被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撞伤的概率高于纯内燃机汽车,其中风险最大的时刻莫过于新能源汽车低速行驶,这种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几乎不发出任何明显的声音。
给汽车加入行人警示音早已不是新点子。很多年前,商用卡车和工程车就开始应法律要求,在倒车的时候发出蜂鸣声,尽管这个功能经常成为卡车司机泄愤的工具,它确实可以有效地保护行人和其他车辆。然而,给普通汽车加入警示音却是一种蕴含挑战的事情。
我们想听到什么声音?一群视障人士建议在轮圈里放石头。我认为这个想法很棒,因为石头可以发出非常自然的声音,易于感知和理解。静止时,车辆不会发出任何声音;低速行驶时,石头会开始发出持续的刮擦声;中高速行驶时,又会演变成石头快速跳动的响声;随着车速的升高,石头会逐渐因为离心力的作用紧贴轮毂,回归平静。
高速行驶的汽车并不需要提示音,因为胎噪已经清晰可辨,最大的安全问题在于低速行驶的新能源汽车安静得过分。
有些汽车厂商的市场营销部门独辟蹊径,想把警示音打造成塑造品牌的绝佳机会,这样一来每个汽车品牌都可以拥有自己独有的警示音来传递品牌形象。
保时捷给自家电动跑车的样车装上了扬声器,模拟燃油汽车的引擎轰鸣声。日产坚信混合动力 / 纯电动汽车听起来应该类似于鸟叫声。另外一些汽车厂商则主张所有的汽车都应该有一样的、标准化的声音分级,以便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警示音的含义。还有的视障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就应该听起来和燃油汽车一样。
拟物化意指将传统的、人们熟悉的形象注入到新技术当中,尽管这些形象已经不再有实际的功能。拟物化设计往往会讨好保守主义者,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即新技术和新的产品一般都会亦步亦趋地模仿旧事物,除非人们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去面对它。
早期的汽车看起来就是一个马车车厢,只是没有了拉车的马(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无马马车);早期的塑料被赋予了木头的纹理;电脑文件系统里的文件夹图标看起来就像是办公桌上的实体文件夹。人们克服对新事物恐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它看起来和自己熟悉的旧事物一样。
虽然拟物化设计被不少设计师谴责,但是另一方面,它确实有着它的长处,即为新旧过渡清除了障碍,便于人们适应新生事物的到来。
现在回到正题,当我们在研究如何给安静的新能源汽车设计警示音的时候,对差异化的渴望似乎成为了现在的主要思潮。但所有人也都一致认为需要有行业标准,这个标准即代表着人们可以通过警示声感知到车辆的方位和速度,而在胎噪明显的高速行驶中警示声是没有必要的。标准必不可少,但也可以有很多周旋的余地。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了相应标准的制定工作,一些国家尽管对商议标准的速度不满,但迫于组织的压力也开始起草相应法案。汽车厂商开始奔走于提示声的研发,为此招募心理学家、心理声学家和好莱坞音效设计师。
NHTSA 当局制定了一系列原则和详细的需求清单,包含音量、声谱等标准。这份长达 248 页的文件中阐述到:
这项标准会通过要求汽车发出在特定标准环境下可以清晰辨别的声音,保证视障人士以及其他行人可以察觉到身边试过的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新的标准对这些汽车的最低音量进行了限制,适用于以下场景:以最高 30KM/H 的时速行驶;系统启动但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倒车。标准制定者之所以设定 30KM/H 的时速限制,是因为在这个速度之上混合动力 / 纯电动汽车才会发出和燃油汽车相近的行驶噪音。
在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音效设计师们仍然不断地进行新实验,汽车厂商、法律制定者还有标准委员会也在持之以恒地做研究。相信新的标准不太可能在 2014 年之前产生,在此之后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让全球数的汽车适应新的标准。
   
编者按: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 2016 年曾经颁布过一项规定,要求新能源汽车要在 20KM/H 以下的时速中启用声音警示系统,还针对 10KM/H、20KM/H、倒车三种车速提出了最低音量标准,分别是 50 分贝、56 分贝和 47 分贝,以便人们靠听力即可了解车辆行驶状态。
有什么原则可以给新能源汽车警示音的规定提供参考?我认为有几个标准值得注意:
警示:这些声音必须可以告知路人即将有新能源汽车驶过。
导向性:警示音必须能让路人辨别车辆方位、速度、行驶方向。
避免干扰:由于类似的声音会在车流中持续出现,所以不能干扰环境,特别是不能与其他警报器、鸣笛等涉及安全的提示声产生干扰。虽然新能源汽车警示音有时候会很恼人,但因为它并非频繁地出现而且持续时间比较短,所以还是可以接受的。新能源汽车警示音设计的真正挑战在于警示性和导向性。
(太多的警示声在拥堵路段就是一种噪音污染)
标准化 VS 个性化:标准化可以保证所有的新能源汽车警示音都可以被准确理解,如果警示音差异太大,反倒会令人不知所措。个性化也有两个功能:安全和市场营销。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如果有很多汽车同时出现一条马路上,差异化的声音可以方便人们识别不同的汽车,这在混乱的环境下很有必要。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个性化可以保证每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都有自己的特点,让声音也能成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现在,站在街角聆听身边经过的汽车,把安静的自行车跟电动汽车的人工警示音对比,这些汽车是否能满足我所说的这些标准?多年的努力成功让汽车更加安静地上路后,有谁能想到有一点我们会为了给汽车增加声音投入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资金和数年的心血?

关注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热文。

《微信公开课 Pro 的 7 个重点:张小龙坐地成佛,公众号要出 App》

 关键词:微信

  

《你要逃离北上广,硅谷的留美人才却掀起「回国潮」》

 关键词:回国潮


《苹果初代 emoji 揭秘:我们将大便用在冰淇淋上了》

 关键词:大便


《iPhone 云端数据迁入国内,到底是好是坏?(附换区攻略)》

 关键词:云端

《找回被盗的微信号后,我总结出了这份微信防盗指南》

 关键词:防盗

最受好评的解密游戏又来了,还有香肠的 100 种死法!?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data-vidtype="2"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666666666666666" data-w="848"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a0534aaygb5&width=370&height=208.125&auto=0" width="370" height="208.125" data-vh="208.125" data-vw="370"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70px !important; height: 208.125px !important;"></iframe>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AppSo,回复「0315」获取手机安全详细指南


款式简单的小白鞋堪称「穿搭范品」。

然而爱穿小白鞋的你,肯定揪心于它的易污。

这瓶德国公司出品的「小白鞋清洗剂」,

可以帮你解决这个烦恼。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