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妮、杨继红、李鑫、聂阳德等在这场大会上讲了什么 | 干货分享

百家 作者:刺猬公社 2017-12-19 07:51:57

昨天下午,北京繁星戏剧村,刺猬公社2017 Multiverse新内容探索者大会在这里举办,近300个座位的剧场内座无虚席。

 

用刺猬公社创始人叶铁桥的话来说,这是“大半个媒体圈的人都来了”。


 

在参加活动的近300位嘉宾中,有见证刺猬公社一路走来的老朋友,有转型创业的媒体人,也有关注内容产业变化趋势的互联网公司人员,高校教师。

 

从去年11月2日叶铁桥正式离职创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刺猬公社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了蹒跚学步的孩童。

 

“一入江湖岁月催,跟所有的创业者感受一样,痛并快乐着。”作为媒体人转型大军中的一员,叶铁桥说,“有时候痛多一点,有时候快乐不见得会多一点。”


 

在刺猬公社成长的这一年里,我们同时也见证了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之时,媒介和信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巨大改变。短视频、直播、电竞、二次元、知识付费,不断有新的内容形式出现并且迎来爆发。

 

由此,刺猬公社将自己定位于内容产业报道平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整个内容产业的信息流动起来。

 

2017年马上就要结束,回顾这一年,我们发现,在瞬息万变的内容产业,有一群人走在了队伍的前方,在这个崭新的领域内不断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果。

 

昨天,这几位内容领域的探索者在新内容探索者大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

漫画将会变得比文字更加让新生代的人接受

 

为什么讲新内容消费呢?因为过去很多人认为漫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但是最开始我们在做漫画的时候就知道,漫画在未来将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特殊文化或者小众文化,它将是95后内容消费最主要的载体。

 

在中国不同年代的人对漫画的认识偏差是非常大的。70前左右的人,他们更多看的是小人书,所以他们会认为漫画等同于三毛流浪记,或者等同于小人书。80年代左右的人,他们开始看盗版CD,国外的杂志,他们开始认为漫画等同于日本漫画,等同于二次元。到95后这一代,你问他看过七龙珠吗?他们未必看过。

 

对95后来说,漫画已经不代表小人书也不代表某一类国家的文化,漫画代表的仅仅是一种载体,跟小说一样都是阅读故事的载体,不管你的故事是什么样的类型、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文化,漫画是一种内容消费的形式,这是95后的特点。


陈安妮

 

过去的娱乐消费方式,跟今天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别。在过去,消费方式是通过大大的屏幕,PC端,我们可以在上面消费很长的文字,当时娱乐方式也没有今天这么多。但是今天最大的区别是我们从一个大大的屏幕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屏幕,我们的娱乐方式改变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改变是,第一我们的视觉需求提升了。我们不希望在小小屏幕上面还一样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我们希望消费是升级的,希望看到更视觉化的东西。

 

第二,今天因为移动载体,所以我们的时间变得更碎片,当我们时间变得更碎片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看到单位时间内传递给我们信息量最大的载体。所以与其看很长文字,不如看一张图片来得直截了当。

 

我们认为新生代消费方式发生转变的时候,漫画将会变得比文字更加让新生代的人接受,因此我们认为漫画会成为承载IP的最上游的载体,而不一定是文字。


洋葱视频联合创始人聂阳德:

第一批被互联网浪潮淘汰掉的媒体人


我是第一批被互联网淘汰掉的平面媒体人,我是2001年开始做IT自由撰稿人,2003年加入平媒,2007年离开杂志社。2012年才开始去做电商。做电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电商的流量越来越稀缺,整合营销这块内容越来越贵,作为一个中间服务商上游下游都不在它手里,流量越来越稀缺。

 

那么这时候,我们想着,能不能做内容,因为毕竟还是有点媒体人的情怀,想做内容,那时候我们就决定了2015年年底的时候,说要不我们还是做内容创业吧。

 

我们全心全意做短视频内容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认为做短视频内容最重要的是制作,因为短视频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我们觉得短视频制作非常专业,有非常高的行业门槛,所以我们当时觉得一定要找做影视工艺的人来主导这一块。


聂阳德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我的团队告诉我说老板不行,没火,数据不好看。

 

为什么不行?我们当时棚拍的时候,当时圈子里已经有非常多非常好的美食节目,有非常多精美的短视频,我们对标了前面头部的几家,我们的制作团队告诉我们说我们拍摄的台面不行。我说不就是一块木板?他说我们研究过某某家的台面,人家的台面就花了30万,人家这个台面的纹理比我们家好看多了,我们家这个台面是在旧货市场随便拣了一个木头回来了。

 

后来我醒悟了,我们忘记了内容,不是单靠制作精美,你一篇文章能有非常好的传播性、渗透性,可能是来源于文章本身,而不是来源于它的载体。所以我们当时就想到了,我还得去做内容。如果我的内容起不来,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人会私下问我这个问题,你作为老板怎么管控小野,小野会不会跑?我说合理管控双方的预期。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你只有管控好公司的预期、老板的预期,真正换位思考为你的员工着想,你的员工才能为你着想。

 

小野能活多久那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作为一个公司我们可以为小野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小野不断突破天花板不断往上走,而不是只想把小野过渡的商业化,最快的时间把她榨干。

一条合伙人张晴:

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平台

 

一条的创始团队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岁了,我们都是在外滩画报、周末画报、城市画报都是主流的总编副总编和总监,这是我们自己先天的一点点优势,就是我们擅长做内容,而且我们有强大的人脉资源以及所有的生活美学领域的人都被我们采访遍了。

 

在初期我们非常单纯,就是做内容,电商只是后期的一个转型或者是顺势而为的一个行为。

 

在一开始,文科生奠定了公司美学的基调,我们一开始有一个概念:不在美中渡过的每一天都是虚度的。我不可能做娱乐的、逗比的、八卦的事情,这个事情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所以这是我们到现在都严守的底线。


张晴


为什么一条要来做电商呢?我们一开始是拍了一些小店以后,后台不断有用户问这些东西哪里有卖?我们说不卖,只是报道。

 

在报道这些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它的生存状态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他们也在淘宝上面有店,但是你可以想见这些大平台的文化不是这样的文化。当它一个杯子比如卖600、700块钱的时候,被别人搜到了,那么这个淘宝的基因会让这个用户马上就会搜同款,60、70块钱就可以买到。

 

所以慢慢就开始放开做电商,但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前一年完全没有做电商,因为我们创业的时候,电商这个事情想也不敢想的,其实这一年半的窗口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你一开始路径不是做电商的话,所有视频,从内容角度只是愿意跟别人分享最好的东西。

 

而且一开始用户也在说你们是不是做广告,是不是卖东西?过了一年半以后,用户已经非常接受我们跟他们分享的这些东西,这就是千金难买的信用背书。

 

现在很多娱乐号、流量很大的号,流量非常大,但是如果要卖你的东西卖不动,为什么?它的用户的画像和购买的电商的用户画像是不相符的。我们说你喜欢看我们的视频,你每天每天喜欢看,你留下来的这些人一定会喜欢我在电商卖的这个杯子,他们是同一类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央视新媒体新闻部主任杨继红:

机器的崛起要求我们更加专业


2018年是中国电视一甲子,正好1958年的时候,3月17号中国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5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也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开播、试播,中国有了试运行状态的电视节目。

 

电视行业已经走过了一甲子,到明年60岁,到底电视走到了自己的更年期还是走到了第二青春期?取决于我们对电视生命长度的界定,如果我们认为它就是一百岁,那就是走到了更年期,但如果对它的判断是无穷期的,那短视频的勃发,移动直播的勃发,不都回到电视的主场了吗?

 

说实话干短视频干直播我们是最专业的,我们仿佛是教挖掘机的蓝翔,我们就是做直播和做短视频的发祥地。回到我们的主场的时候,我觉得有信心去判断它回到了第二青春期。


在一场新闻发生、发展、发酵过程中,机器不能替代人的过程是什么?机器可以做地震速报,可以做灾害的灾情分析,可以做数据的搜索整理,可以做信息推送,但是机器不能做的是去往现场的调查,在现场发现问题和关联。

 

体验式调查,信息比对式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横向分析、环比分析这些东西都是机器取代不了人的。需要添加除了纯抓取,纯组合之外的,其他需要进行信息比对、关系比对、真相调查内容的领域,是人真正应该进入的专业领域。


所以机器的崛起要求我们干什么?要做得更加专业。


杨继红


今天我们用户在我们的内容传达中需要获得的是自我表达和寻求对话,不是来找淹没感的,是刷存在的,哪怕一个评论转发者也是刷存在的。今天的用户正在从大屏阅读到移动端阅读,从单纯阅读到参与创作,从创作者主体到用户主体。

 

我们今天理解的传播规律就是用户行为趋于社交化,消费时间趋于碎片化,优势媒体趋于平台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现在真正的危机在于我们与用户需求的脱节,在于我们怎样让自己更具交互性和同传感。

 

电视究竟是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青春期还是走到了更年期?最主要指标是对它生命力的判断。作为媒介介质,电视机这套已经走入暮年,其生命力已经接近了暮年。半个世纪以来优质内容不缺优质渠道,但是今天优质内容在寻找各种各样的社交渠道。

 

所以今天我们一方面回补用户缺口,一方面回补内容缺口。无论是短视频的风口还是移动直播的大众化普及,这都是电视行业、电视机构的绝对优势,这是来自基因因素的竞争力。


梨视频总编辑李鑫:

我们很容易说一个事件中谁撒谎了,但是很难说谁对谁错


我大学毕业后在济南的报社做了一年多时间,后来想出去看看,就投简历去了广州面试。再后来我到了上海,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到现在,在报社工作了12年。然后,2014年做了澎湃新闻,2016年做了梨视频。

 

其实最近这两年多,我觉得我最大的变化,并不是我职业的变化,而是我生活方式的变化,跟参与社会方式的变化。

 

很多人都说媒体人比较多,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媒体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交环境里,而且很多社交关系并不是真实的,我甚至都有社交恐惧症,后来我挑战自己一定要做这件事情。而且我认为这种改变不是走出一栋楼走进另外一栋楼,而应该是走向一片森林。

 

我们在团队开始筹备的半年时间里,我每天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每天就是不停地争吵,不停的推翻一个又一个方案,因为我们大部分伙伴都是来自于纸媒,绝大部分人都是做文字出身的,真的我们对短视频确实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负责拍客的同事跟我讨价还价,说这个体系每天只能产八条短视频。我当时狠了狠心跟他说,每天不能少于十条,现在我们每天可以产生七百条短视频。

 

为什么会有这样爆炸性的变化?很关键的一点是关于连接,我们没有把拍客体系作为一个简单的内容生产体系,而是作为一个关于连接的体系,这是目前我们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


李鑫


拍客网络的实质是什么?就刚刚我讲关于连接的故事,我认为它的实质,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不只是一个生产内容的体系。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最近一年中发生过各种击穿娱乐场的事件,全部是跟人性相关的,这考验了所有内容生产者关于真实的重新的评价维度,人性的复杂在每个场景中,真假是很容易分辨的,但是黑白、是非是很难分辨的。

 

我们很容易说一个事件中谁撒谎了,但是很难说谁对谁错,所以我们遇到的挑战压力是以前不具备的。有软弱的地方就有谎言,我们遇到的真实的谎言就是这样子。

好传动画CEO尚游:

每一次改编都是一次新的风险


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这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东方,在日本,导演中心制模式比较多,导演拥有最大的权力,所以我们会记住日本动画导演的名字,但是说不出来非常有名的美国的大片导演的名字,因为他们是制片人中心制,导演权力会被削弱,会有一个制片人控制整个项目。

 

我们作为制片人中心制,在过程当中会控制一些东西,还会放一些东西,这个点很难拿捏,比如说个人风格,这个东西是我要强烈保留的,我们会最原汁原味的呈现创造者的个人风格。


尚游


大家知道动画主要是两种风格,日式的和美式的,日本的二维更多,美式的更多是三维。在这种逻辑下我们很难追上他们。同样在西方好莱坞的动画逻辑下,我们去超越他们也非常难。所以我们在内容上一直是强调风格化的,我们要站在他们的基础之上去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扎根于我们自己文化环境的东西。

 

我们对制片人的工作要求会非常强调保留创作者这种本身的创造风格,就是因为差异化和风格化一定是未来我们去践行的一条路。

 

作为一部剧,无论是多么强的顶级的IP改编的,改编本身就是二次的创作,这个创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问题,不是说最顶级的小说就能做出最顶级的漫画,最顶级的漫画能改编成最顶级的动画,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每一次改编都是一次新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我们以什么逻辑去面对IP、知识产权,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地尝试。但是至少有一个方向是清晰的,那就是播放本身的付费,只是现在我觉得我们内容还不够强。

腾讯网AI项目总监刘康:

人和机器的关系中“人”是最重要的

 

AI技术在媒体行业的一些应用可能会超乎大家的想象。首先是垂直行业,比如说我们在体育、财经,大家都已经知道的。现在还有房产、汽车、品牌导购、游戏电竞,各个领域里面都有很多的应用。

 

第二块是新闻提炼,前不久腾讯在上海媒体+峰会上的实时的会议报道系统,它其实是基于算法摘要和文本重构技术的展示,难度不是特别大,但是它代表一个趋势,我们以后会把这个慢慢优化出来,给外部的媒体朋友们,让他们用一下这个系统。

 

除此之外我们还把摘要技术用在音频产品里面,为什么要强调音频产品呢?刚才我也听过各位老师讲过,音频产品是我们很重视的一个未来可以挖掘的市场。

 

但是在听的环境下面,我们觉得太长的文章也不好,我很难在长时间用耳朵去听一个报道,它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用Dreamwriter的技术来获得概要,这样短时间内把一篇文章大部分的内容消耗掉,中间留那么几秒钟让你休息一下,大脑过渡一下。


刘康

 

从2015年开始我们做这个AI项目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始问说这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做它?它有什么意义?可以做哪些东西?如果我们要革命,会革谁的命?当然最早期的时候我们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机器人吗?怎么可能写成这样?

 

但是现在过了这么久大家会稍微了解一下,技术的迭代是非常快的,最早期的时候我们通过智能模板技术解决基础通报,现在我们已经通过新的办法进行衔接,这个过程也就花了半年时间。

 

更多人问的是,这个技术我怎么用呢?这个技术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枯燥的底层应用。比如说一些最基层的整理、文本分析、数据收集,这些都可以交给数据来做,甚至可以分析一下它大概什么意思,提交一个初步的文本,最终还是给人类判断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工具性的系统或者说助手。

 

最后提一下人的重要性,很多人问我说,机器不都是自动都可以做,干吗还要人?人以后怎么办?其实人是最重要的,所有其他的条件都是围绕人来做的,没有人的话,你的产品不是那么成熟的,是有风险的。

 

所以虽然我们运行到现在没有出过事故,但是不代表机器没有犯过错,机器也可能犯错,比如我们的数据源一旦出了问题也是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但是通过风控系统、逻辑系统,纠错,最终展示出来是没有问题的。

 


 

到这里,刺猬公社新内容探索者大会就要暂时告一段落了。我们很庆幸,能够在今天这个时代和这些具有先锋精神和冒险精神的探索者们,一起见证这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明年,当我们举办第二次新内容探索者大会时,又会是哪些嘉宾站上舞台和我们分享?他所尝试的又会是哪一个领域?或许,还是今年的我们完全不知道的新鲜事物。


在未来的日子里,请继续和我们一起见证,内容产业的发展和变化。

 

期待再会!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平台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