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汽约车CEO魏东:智能交通需要全社会共建 | WISE·2017
魏东说,其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是首汽约车一家把车调度起来。
文 | Nicholas
在今天的WISE2017新商业大会上,首汽约车CEO魏东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汽车工业主机厂的心态也在从汽车制造商向汽车服务商变化,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拥有车的场景。对此,首汽约车在两年前成立时,就希望做让需要出行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有一个适合的产品。首汽约车强调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服务。
魏东提到,首汽约车认为,其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是首汽约车一家把车调度起来,而是将所有的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的信号和私家车的信号红总起来,实现真正的智能交通。这些数据会上传给政府和主管机构(除了首汽约车的数据,还包括滴滴平台、公交平台和私家车平台的数据),这个交通要由政府主导,需要很多人参与,而不单是一家公司解决。
未来,首汽约车希望在保障品质的情况下,借助AI的技术做好车内空间,提供语音交互、监测,以及其他娱乐信息、内容信息等。
以下是魏东的发言原文:
魏东:大家下午好,说实话让我这样一个70后在95后之后发言挺有压力的,看漫画看的我热血沸腾,因为刚才安妮在讲漫画,然后又是这样一个宫殿般的场景,所以我在回想小时候看的连环画,我也在回想大学看的漫画,我们那段时间的大学看的强是比较传统的漫画,德国写的《父与子》的漫画,后来是看大片为主。
的确我在听的过程中我在想首汽约车里面能放哪些漫画给我的用户?我在接送孩子的场景里面能不能放一些科普类的漫画?我在想我们在一些旅游类的场景里面能不能放一些更加娱乐性的漫画?如果说刚唱完歌的人出来以后,是不是有流行音乐的漫画?当然我不知道安妮怎么收费,这个得商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在聚焦在一些商务场景的时候,当我们的客户从机场下来去开会的时候,有没有漫画产品出来,这个大家可以研究,但是这个内容的确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感谢36氪提供这样的机会,能让我们去听到更多创业者的声音,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机会。当然36氪我们非常重视,因为36氪的记者特别不一样,他们总拿到一线独家的消息,所以经常一些新闻出来的时候,别的新闻都是烟雾弹,如果36氪放的消息的话我可能比较信看一看怎么回事。
今天的主题新出行、新生态,一直在讲新,从去年开始到汽车四化到今年都在讲,在讲新生态之前,我想不仅仅有新生态,还有新问题,或者说新困境。我们说在所有人都欢迎汽车时代到来的时候,欢迎智能驾驶到来的时候,我们一样面临拥堵,拥堵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的重复出现,只是说我们的忍耐限度一直在往下降,以前是说大家这个车堵的着急,现在是说车能动我们就满意了,所以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是一个大城市病,文化是说反过来为什么会这样?经常我在办公楼、写字楼的时候在楼上看楼下密密麻麻的停满了停车场,全都在那儿晒太阳,为什么这儿多车天天开进来,停在那儿停一天晚上再开回去,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字,在美国95%的闲置率,加拿大也差不多,在中国我们的汽车闲置率,平均的停置时间22小时以上,真正在路上跑的时间也就是1到2个小时,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很多原因导致的。比如说我们消费时代,或者说丈母娘经济,现在大家说先看有没有房,再看有没有车,没有办法,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消费的问题,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对车的消费定义资产的拥有,因为大家想拥有这辆车,所以导致说我们拥有车,你同样要影响它的使用场景,就是你要同时去需要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所以一个车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同步在消费一个城市的公共资源,就出现一个资源的不匹配问题。一方面我们大量的人开着车堵在路上,汽车本身是延伸了活动半径,让我们走的更远,我们在30、100公里之外有自己的空间,但是我们为这个空间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我们把时间交回给了路上。大量车停在停车场,道路越来越堵,办公室门口的路本来是随便停车,后来越来越堵,政府干脆中间修一条道出来,里面只能停两排,问题是为什么还要停两排,为什么不是绿化带?经常看到楼下一大片水泥地,晚上空荡荡的,只要有大量的停车场在不同时段资源匹配的,一定是说资源匹配是有问题,效率没有最大化。
网约车去年出了新政,北京限房限购,有人说中国的政策打击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我们说传统的出行资源没有释放出来,我们说打车难、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是哪个城市解决这个问题了?大城市来讲本身有它的痛点,交通问题不是单纯互联网化能解决的,一个互联网做得好的人不一定把交通解决好,城市运营不是单纯的效率经济的概念。所以我们说当这种所谓的共享,当侵犯这样的共享是一个有序共享,因为你的共享影响到其他大多数人的正当权益,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我们说单车的共享,单车共享我们说当现在我们用的很方便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单车摆满了行人道,干扰你的行物权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干扰,为什么北京、上海开始限投放量?一样的,网约车也一样,我们说网约车提高效率没有问题,但是前提是提高存量供给的效率,而不是无限量的增加存量,城市交通不靠增加供给来解决。
而且我们看到网约车出来新政以后,很多人在抨击这个新政,不仅仅是北京、中国,我们说日本更发达,欧洲、香港都在锁定(音)优步的打法,为什么?城市交通有自己综合性的效率,城市交通不是靠一个私家车出行,所有的小车就能够解决的,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痛点,所以我们说做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互联网能带来的效率提升问题,不仅仅是互联网创新问题,新出行、新生态,我们不能因为它而引发生态负面的东西,不能引发新的弊端,如何帮助我们生活出行更美好,而是让出行出现新的困境,这是我们统一面对的问题。
在这样的出行背景下追求的是效率与服务的并重,所谓效率是追求城市出行效率最大化,一个出行是有效协同的问题,刚才说车和人的协同是一方面,车和路、停车场的协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城市出行,包括步行和自行车,现在OFO、摩拜不管他们怎么竞争下去,受益的是消费者,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不用买辆自行车,随时随地有自行车,这样解决了我们1到3公里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对于出租车、网约车而言,短距离的下单下降,这是好事情,这是并非效率最大化,对于网约车、出租车而言,司机也不爱接,接这个订单的话从出发到到达也会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所以短距离的订单给自行车解决。我们说中长距离、长中远距离怎么办?我们说城市交通私家车也好,出租车也好,网约车也好,它是有多元化的组合,各有各的合理定位,需要形成一个所谓的均衡,不管再怎么革命,总会形成均衡,不是谁消灭谁,而是谁找到合适的地位,在纽约和伦敦网约车、预约车和集中车也有合理的比例,但是比例可以此消彼涨,这没有问题,但是前提各有各的生存空间。
回过头来,我们所追求的是说如何让一个消费者爱出行?我看到刚才快看漫画讲了95后的消费理念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我们恰恰要服务于这样的一些人,问题是说这样一代人他们的丈母娘是不是要求你买一辆车,善于理财的话你买辆车要维修,你要交保费、物业和办公室停车费,从这方面来讲并非最大效率,但是如果你想拥有私人空间的话,我们认为随着汽车工业整个从主机厂的心态变化到汽车服务商产能的变化,到我们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变化会实现一个随时随地拥有一个你想拥有的场景。所以首汽约车我们在两年前的方案就是说我们让需要出行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有一个适合的产品,这是我们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强调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服务。
我们针对我们的机场是以终端的商务为基础,如何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送机接机的问题,比如一次性来50辆,或者来大巴配小车的模式,大巴拉员工,小车配贵宾等等一系列。学校更强调司机的可靠性,所以我们强调固定线路、固定司机、固定时间,所以刚才我在想不同场景里面内容的确是要去做服务的。最开始想车里面放一些科普类的动画,但是漫画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的确在想商机的问题。对于医院而言,老年人、化疗、摔伤的人需要轮椅的植入,这个过程中避免司机搀扶过程中出现二次纠纷,所以我们还是选择这种车型,不用转来转去的,而这个过程中就是我们更多的职能场景如何定制,我们不用开车在那儿堵半天,而是随时可以叫辆车接你走。这种场景我们需要做,刚刚我说效率和服务并重,提高效率怎么办?不仅仅是调度平台解决问题,首先解决如何让效率真正最大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边最右侧是我们实时的监控,我们知道每分每刻哪里的订单是不匹配的,我们通过颜色深浅就会区分这样一个调度方案,这个方案是随时的车辆自己的判断,便于人工干预。中间是所有信息交互平台的安全监测,我们每个功能的响应速度是否足够快,多少毫秒完成,这样来讲包括我们非可停车的情况,包括确保安全的问题,系统稳定的问题,左侧是我们强调的运营效率,这个所谓的运营效率现代化不是单纯任何一家平台能解决的。
我们最理想的状态不是我们自己把车调度起来,而是所有的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的信号和私家车的信号红总起来,和城市红绿灯的信号汇总起来,所有这些车最终实现的结果,真正所谓的智能交通、智慧交通是电脑汇总这些信息之后来计算,同样一个时间段根据预判大家方向的需求,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路段当走一辆公交车、私家车走多少人,他会觉得公交车走这条线路,私家车走另外一条线路,这个灯应该多长最合理,咱们现在都固定30秒、15秒,到底多少秒最合理,这个路同样左拐右拐都可以的话,电脑算一个最佳的组合,电脑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道路面积加总和所有车辆的方向运力加总算出各自的布局,所以我们自己算这个数据,这个数据上传给政府和主管机构,这个数据包括滴滴平台、公交平台和私家车平台汇总之后,这个才是未来的交通,这个交通要由政府主导,但是需要很多人做事情,不单是一家公司解决。
在2025年无人驾驶进入商用(音)之前,主力还是靠人来开的,这个过程中确保司机能够标准化?不仅是所谓我们之前大家看表面上是说自动车况等等,这是一方面,划出标准化。最右侧是我们的于老师,他是出租司机的第一个劳模,给司机全部上课,告诉司机怎么样服务是真正温馨的服务,我们自己人能感觉到,之前我的服务不能太死板、标准化,因为我们是一个严控的模板,所以有时候来讲大家坐过网约车的知道,司机有要求,我们要求车是默认静音模式,必须询问温度是否合适,必须有这样一个提醒,虽然是显示VIP客户,司机还会这么说了,我们在想既把服务做到,又有舒适体验,这里面都是要有数据和智能化。
我们宣布了和百度的合作,我们在推出我们的一系列智能驾驶产品,所以说我们一方面在国内部分城市正在试点的自主泊车,这里面需要停车场的改造,实现它的全信息的流通。第二个方面是说我们在2018年在几个城市落地的是L4驾驶这样一个实验室的运行,当然我们目前正在跟地方政府对接,在做路段的勘测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做L3的驾驶,目前在紧密的跟几大主机厂对接,我们在对接一些主力车型,比如我们在主力车型定车的时候加入了这样一个L3辅助驾驶功能,这样目的是说降低在高速行驶中的疲劳度,包括在低速行驶中的疲劳度,相信未来一定是解放双手的过程。
我们刚才提到的,我希望下一代车是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车是书房、办公室的延伸,车是一个会合体,因为车是移动的电脑,他完全具有所有的对话功能,车可以跟人交互,你可以语音播报都没有问题,图像识别、语音交互现在都高度成熟,在这个基础上这个车不再是冷冰冰的机械壳,带四个轮子而已,而这个车是一个你可以指挥,跟着你一起移动的电脑,而这个空间是你来创造的,它提供什么内容你来选择,我们正在打造这样的空间,刚刚提到不仅仅这里面在做语音交互、监测,刚刚提到的漫画,我们说我们其他的一些娱乐信息、内容信息都是一个方向,我们需要为车主提供一个移动的个人空间,让它更智能化。
当车越来越聪明的时候,我们基于品质的保障情况下,如何借助AI的技术打造这样的平台能够实现品质化出行,能够和其他的同行、上下游一起实现智慧出行,这是我们的目标,所谓的新出行新生态,我们说出行会有不断地挑战,会有新的技术和产品出现,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是我们需要联合一起解决问题,这个新的生态是需要我们一起联合上下游跨境解决的,我非常认同之前贾跃亭生态的概念,不管其他的问题做得怎么样,生态是一定要打造的,这也是我们所坚持的观点,如何能够环保大家,通过彼此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未来是这样一个时代。
所以我们的理念是需要愉悦每一段行程,即使从这里回到家,即使今天中午从工作室去餐厅都是一段部分,每一段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让这段行程美好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完成的使命,也希望跟大家在座的一起努力完成,谢谢大家。
我是36氪汽车记者卢姿伊,负责特斯拉、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出行及后市场,欢迎直接与我联系,微信:17701221940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沈阳之行的殷殷牵挂 7905643
- 2 寒潮+暴雪+大雾!8省区有大到暴雪 7972275
- 3 女孩偷拿妈妈百万珠宝卖了60元 7865860
- 4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7769814
- 5 何老师都接不住的梗出现了 7617320
- 6 4种坚果吃对养生 吃错不利健康 7505277
- 7 男子带妻子骑摩托2400多公里返乡 7480816
- 8 刘宇宁开口满满的江湖气 7367991
- 9 广州两彩民中奖超1.5亿元 7216152
- 10 李小冉回应对刘晓庆臭脸 716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