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国家公祭:历史需要这份重量
澎湃社论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日子。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以国之名,进行公祭,公祭是对亡灵的告慰,对和平的召唤。记住历史,照亮明天。
8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种种兽行,罄竹难书,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希望通过国家行动记住这段历史。
重温历史,不是为了仇恨,是为了汇聚和平力量。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南京大屠杀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深深地嵌入我们当代的国家生活、民族记忆之中,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共识、为中国大国崛起奠定道义基石、为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背景。
当日本APA酒店的床头,还放着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当日本右翼势力一次一次通过否定日军暴行、篡改教科书,动摇中日两国关系基石;当中国、韩国两国的“慰安妇”受害者,不得不在风烛残年继续抗争谎言时,谁说历史已经远去?
中国正在崛起,国人也正在以胜利者的心态纪念历史: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如果我们遗忘苦难、残暴,那么,胜利就会显得轻佻。
所以,我们要对那场80年前的旷世劫难,不断地记忆、重现,将之内化为民族的共识和精神动力,“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我们不仅要自己纪念这段苦难,而且要把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不是为了寻求怜悯,而是让世界知道当今国际秩序的建立,积聚了太多中国人的苦难与贡献。
20多年前,美国图书编辑苏珊·罗宾娜第一次听华裔作家张纯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她为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竟鲜有人提及而震惊和困惑。英国著名政治学家、《中国,被遗忘的盟友》的作者拉纳·米特也提到: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大国,而这段经历在西方至今仍然鲜有人知。
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影响、构建中国崛起的道义基础,刻不容缓。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这也意味着南京大屠杀成为全人类史上一处不可磨灭的记忆。
同时纪念南京大屠杀,也是为了以史为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世界大同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
记忆,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重新出发;纪念,不是为了彰显仇恨,而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国家公祭,历史需要这份重量,民族需要这份记忆。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余生拥有锦绣年华
“教科书式老赖”要求再次尸检,受害人之子怒斥:我爸连全尸都留不下了
中学生扶摔倒老人被讹,开价从50涨到10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会见记者 7904887
- 2 中方调整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7809025
- 3 北京冰雹比鸭蛋还大 7711888
- 4 中拉去年贸易额超5184亿美元 7617684
- 5 中国巴西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 7523018
- 6 特朗普突然提到“统一” 台当局急了 7425618
- 7 65款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遭通报 7329087
- 8 京东美团等外卖平台被五部门约谈 7232844
- 9 10名干部学习期间违规吃喝 1人死亡 7135341
- 10 DeepSeek回应“崩了” 704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