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理Bixby开始支持中文,类人多步骤操作值得其他厂商借鉴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17-11-23 13:32:50

三星作为Android阵营中的顶级厂商,过去的产品一直停留在硬件功能上激进创新,因为三星作为韩系厂商对软件和Rom的优化一直被视作多余和臃肿的。虽然近年有所收敛开始转向做易用整合策略,开始做减法,但是亮点功能一直鲜有出现。

其实,三星软件上适应问题不仅在流氓软件横生的中国出现,在欧美科技评论当中,三星这类在底层Android上套皮肤的行为也被视作是水土不服,且这种表象被誉为韩系厂商的代表。

不过就在S8发布后,三星开始真正有可说的可期待的自有功能了。一出世就在旗舰机上为Bixby 智能助理添加了实体按键,可见其对其重视程度。当时我给出的评价是:将人工智能助理延伸至三维世界,加之拥有“类人多步骤操作”,这可能是智能助理有史以来最实用的代表。

不过当时S8上并未让Bixby排他性存在,就像当时S Voice一样,Bixby初代产品并未替代Google assistant,不过即便初代产品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却未重演过去自家交互产品的尴尬命运。


01

Bixby开始支持中文,三星用户将体验极致效率

我对Bixby的赞誉不仅在产品角度,我赞同三星做人工智能的策略改观。过去大家都模仿苹果,都是苹果有啥我就有啥的德行,硬生生将不成熟不可用级别的产品塞进Rom,并未发挥自家做Rom做交互的优势,深度整合、超越前者。

而三星,这次将Bixby深度整合系统和支持第三方功能,做到了“用第一张照片发朋友圈并说开会了”这样的复杂操作。这远比那些只能设定闹钟和日程的人工智障强多了。

我能想到的场景类似于自家下厨,手机在桌子上,你满手油污,然后你对Bixby说打开某菜谱软件找到XXX菜的做法这类效率操作。

支持中文的发布会上提到Bixby已经为中国本土用户提供了一系列本土App语音指令操作优化,相信这样的操作一定会有很多用户尝试。

Bixby的独到之处在于把手机降级为了展示屏幕,而不是在你满手油污的时候让你拿起来进一步操作。这相对于很多封闭生态的智能音箱的交互逻辑来讲,是大同小异的,尽最大能力把用户的交互步骤缩减。


02

具有分析场景和开放接口性质,更智能源于更多交互

除了令人惊叹的多步骤操作,Bixby同样和其他厂商一样拥有场景识别和开放接口,自学习能力也被视作是未来完善产品的途径。

虽然内核上大同小异,Bixby的亮点仍存在。其他厂商的交互逻辑在于弹窗提醒、提前安排设定场景转换,而Bixby倾向于继续赋能语音,而功能的细枝末节不让用户多余操心。

其实,这也是借鉴了智能音箱产品。例如喊一句“我起床了”就自动帮你打开窗帘给你播放早间路况的智能音箱,无非手机没有很多外接智能家居产品的能力罢了。

三星的这种做法可谓是舍远求近,彻底放大了语音交互在手机上的地位。而其他厂商很可能在此之后,循着这条路进行改进。

你比如说小米在发布小爱同学后就在MIUI上把原有有些残废的第三方语音助理给换掉,有意在自家系统上进行完善人工智能产品。


03

三星Bixby迈出了类人操作第一步,不过仍有不足

固然三星在模仿人工智能音箱操作逻辑上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其距离那些老牌有数据积累优势的搜索引擎产品,它的缺陷和不足也暴露无遗。

例如Google assistant和百度的 Dure OS ,它们都能轻松做出例如上下文语义理解、进行与用户更自然的对话式问答。让更多用户尝试自家的产品,更加自然的对话是关键一步,不过假如有一家厂商集多种优势于一身,也就没有什么竞争可言。

例如华为、小米、三星这类硬件厂商的逻辑是什么呢?是用深度植入Rom的体验,不断趋势用户尝试初步功能,然后交换索取庞大的用户数据,进行对搜索引擎一派产品的反超。

不过这类做法究竟能走多远也是一个问题,之前微信与华为对用户数据所有权的争端就反映出用户数据价值的可贵之处。未来随着各个厂商都推自家的产品,对于用户数据的争夺将不断上演。

而那时,用户对隐私的关切将达到顶点。手机相对于智能音箱来讲,它承载的数据更加敏感,不过也有可取之处,因为普及了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手机上有这么一个东西。

希望未来,各家都做好安全方面的考量,在数据争夺战中,保持节奏。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依靠硬件上的协处理芯片本地加密运算一些敏感信息,那时候例如三星华为这些大厂的优势又被彰显出来。

总之,未来已来,大家都要竭尽全力。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