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
任正非:做世界级企业要容得下“歪瓜裂枣”
提示:点上方"EMBA"↑商学院第一公号,免费订阅本刊!更多交流请添加微信:YYL242
来源:心声社区(ID:HWxinsheng)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是英特尔公司总裁的名言。不站在一定高度去看市场,不努力学习,不努力思考、分析,怎么可能在变化的市场上获得成功?(来源:《刨松二次创业的土壤》,1998)
提起“Kodak Moment”(“柯达时刻”),人们想到的是值得留存与回味的记忆。伊士曼柯达公司,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如今的市值只有不到十亿美元。哈佛商学院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过去,柯达的核心业务是售卖胶片,但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浪潮兴起的时候,他们却失去了创新的渴望,革自己命的勇气。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75年,柯达的相机工程师史蒂夫·萨松(Steve Sasson)就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款数码相机。当时柯达公司高层拿着那台仅有1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原型对他说到:“这玩意儿很可爱,但你不要跟别人提起它。”
柯达停滞不前,它的竞争对手——富士反而创造了许多新机会。这家日本公司开发与胶片业务并行的产品,如磁带光学技术、录像带以及复印机和办公自动化项目等,尤其是还与施乐(Xerox)成立了合资企业。如今,富士的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在医疗及电子业务市场都有一席之地,文档解决方案业务更是为其赚取了巨大收益。
柯达的故事,是一个潜力丧失的悲剧。这家美国标志性公司拥有人才、金钱甚至先见之明,本可以进行漂亮转型,然而却最终沦为颠覆性变化中的牺牲者。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全球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激烈竞争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常胜,行业变迁也常常是翻云覆雨,多少世界级公司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忍痛裁员,有些已途中消失历史风雨中。华为没有任何可依赖的外部资源,唯有靠全体员工勤奋努力与持续艰苦奋斗,不断清除影响我们内部保持活力和创新机制的东西,才能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存活下去。(来源:关于近期公司人力资源变革的情况通告,2007)
“创新虽然有风险,但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有创新就有风险,但绝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流、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来源:《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2000)
1998年,任总在《华为的红旗还能扛多久》里讲:华为公司若不想消亡,就一定要有世界领先的概念。
唯有世界领先,否则随时都可能破产。作为一个直接和国外著名厂商竞争的高科技公司,没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就没有生存的余地。(来源:《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1995)
对于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没有领先的技术意味着没有生存的余地,但是过于超前的技术领先同样意味着死亡。
苹果30年的创新史上,也曾走过弯路。
苹果的追求是做出“完美的机器”。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苹果公司不计成本什么都做,从硬件到软件,而不像微软那样在一开始时就有所专攻。在硬件制造上,苹果既做台式机,也做服务器,还做笔记本,从PC整机到鼠标、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播放器,应有尽有。苹果甚至与运动休闲服装生产商Burton共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件所谓电子夹克衫。但是,苹果似乎忘了自己是为了谁创新,往往造成新产品太过超前,叫好不叫座。苹果牛顿“个人数码助理(PDA)”就因此遭遇了失败。这个产品结合了多种数码功能,却把消费者的脑子搞晕了,消费者不知道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好像后来就连苹果公司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所以其广告语为“这是什么”。在苹果退出该市场几年之后,PDA却很快成长为庞大的产业。苹果又一次扮演了先烈的角色。
“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
超前太多的技术,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但必须牺牲自己来完成。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20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而是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许多领导世界潮流的技术,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反而为“清洗盐碱地”和推广新技术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业没有先进技术也不行。华为的观点是,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盲目地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的。(来源:《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2007年修改版)
只有客户需求真实产生的机会窗出现时,科学家的发明转换成产品才产生商业价值。投入过早也会洗了商业的盐碱地,损耗本应聚焦突破的能量。例如:光传输今天是人类信息社会最大的需求,而十几、二十年前,贝尔实验室可是最早发现波分,北电是首先产业化的,他们可是领导着人类社会,北电的40G投入过早、过猛,遭遇挫折。前车之鉴,是我们的审慎的老师。(来源:任正非与英国研究所、北京研究所、伦敦财经风险管控中心座谈的纪要,2015)
“鲜花插牛粪上,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基于存在的基础上创新,更容易取得商业成功
华为微波的故事
微波是一个50年没有发展的成熟产业,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是以模拟微波/PDH微波/SDH微波为主的传统微波时代。而进入21世纪之后,华为的微波产品颠覆了这一产业,成为微波产业的领导者。
在微波产业,华为最初没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只能靠卖别人的产品,成本高并且带宽小。后来,我们意识到需要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微波产品。
进入新领域要基于已经建立的优势,在华为自己的微波产品诞生之前,我们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网新牌大量出现,3G建设如火如荼,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的有利地位,尤其是无线市场的份额……以上这些为华为IP微波产品的成功奠定了有利的局面。
除了已经拥有的强大的研发和市场优势,并且我们还积极吸收外面的优秀人才。比如在微波之乡意大利米兰,我们就找到了微波领域的“明白人”----Renato,他帮我们解决了“看清微波的发展方向”和“室外单元的自研开发”这两个问题。他还组建了一支微波专家团队。他们在架构设计上的经验,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研发出了质量高、性能好、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产品,华为IP微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PDH/SDH微波的传统功能,同时还满足了大带宽、全IP和全网运维的要求,提出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IP微波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提供弹性传送管道,是面向无线回传宽带业务的最佳选择。
同时,借助着在传送和IP方面的研发的优势,华为微波在解决方案和特性上不断创新。就这样,我们打破了之前已经被其他友商稳固占据的全球市场格局,成为全球微波行业的领导者。
创新不是推翻前任的管理,另搞一套,而是全面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从事新产品开发不一定是创新,老产品上不断改进不一定不是创新,这是一个辩证的认识关系。一切以有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成本为依据,要避免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来源:《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98)
华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是基于“鲜花插牛粪上”的战略,从不离开传统去盲目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存去开放,去创新。鲜花长好后,又成为新的牛粪,我们永远基于存的基础上去创新。云平台的前进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鲜花要插牛粪上,绑定电信运营商去创新,否则我们的云就不能生存。(来源:《五彩云霞,飞遍天涯》,2010)
所谓允许创新,还要提倡功过相抵,允许犯错误,允许资源配置上有一定的灵活性,给其创新空间。不允许功过相抵,就没人敢犯错误,就没人敢去冒险,创新就成了一句空话。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热情高涨,是因为有创新机制,允许功过相抵,而到后期乃至现为什么没有创新?就是因为功过不再相抵、没人敢犯错误。而没有了创新机制,用再大的声音喊“大胆创新”的口号也没有用。因此,无论过去、现还是将来,无论是减慢速度的过程中,还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机制都不能停,创新精神和意识华为永远不能泯灭。一旦磨灭,我们的队伍很快就会被消灭。因此,一定要给创新以空间。(来源:《分层授权,大胆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2001)
创新中要容忍失败,还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
秦王宽容了“歪瓜裂枣”的想法,才有了八百里秦川的富饶
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要出兵讨伐东方各国,韩国首当其冲。韩王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一位大臣献计说,秦王好大喜功,经常兴建各种大工程,我们可以借此拖垮秦国,使其不能东进伐韩。韩王采纳此计谋,水工郑国被举荐承担这一艰巨而又十分危险的任务,受命赴秦,去实施“疲秦之计”。
郑国到秦国面见秦王之后,陈述了修渠灌溉的好处,极力劝说秦王开渠引泾水落石出灌溉关中平原北部的农田。秦王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委托郑国负责在关中修建一条30余里的大渠。
工程进行当中,韩国的疲秦之计被发觉,秦王要杀掉郑国。郑国平静地说:“不错,开始我确实是作为间谍建议修渠的。我作为韩臣民,为自己的国君效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杀身成仁,也是为了国土社稷。不过当初那疲秦之计,只不过是韩王的一厢情愿罢了。陛下和众大臣可以想想,即使大渠竭尽了秦国之力,暂且无力伐韩,对韩国来说,只是苟安数岁罢了,可是渠修成之后,可为秦国造福万代。在郑国看来,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郑国并非不知道,天长日久,疲秦之计必然暴露,那将有粉身碎骨的危险。郑国之所以披星戴月,为修大渠呕心沥血,正是不忍抛弃我所认定的这项崇高事业。若不为此,渠开工之后,恐怕陛下出10万赏钱,也无从找到郑国的下落了。”
秦王被郑国的话打动了,让他继续主持修渠。大渠修成之后,引来含有泥沙的泾水灌溉关中北部的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可以收获粮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成为肥沃的田野,再也没有荒年。秦国因此富强起来,吞并了各个诸侯国,统一了天下。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郑国的业绩,就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2016年,任总在IPD建设蓝血十杰暨优秀XDT颁奖大会讲话时就提到过同样的问题:“在座各位能接受贝多芬到华为应聘吗?谁知道,聋子也能成为音乐家呢?华为公司要能容忍一些“歪瓜裂枣”,容忍一些不太合群的人,允许他们的思想能在公司发酵。”
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做基础科学的人,更多要看到你对未来产生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我们公司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以前一说歪瓜裂枣,他们把“裂”写成劣等的“劣”。我说你们搞错了,枣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他们虽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们从战略眼光上看好这些人。今天我们重新看王国维、李鸿章,实际上他们就是历史的歪瓜裂枣。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有时候不需要急功近利,所以我们从来不让你们去比论文数量这些东西,就是想让你们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但做得也不够好,为什么说不够好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也不能完全做到统一,统一的价值观是经过多少代人的磨合才有可能的,现我们也不能肯定,但是我们尽力去做。(来源:任正非与2012实验室座谈会纪要,2012)
未来的蓝图是美好的,作为一个直接和国外著名厂商竞争的高科技公司,没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奋力发展各种尖端科技之时,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来源:《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1995)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但是华为的知识产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3 年,是华为的低谷,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元旦刚过,中国的春节前夕,1 月22 日,全球数据通信的巨头企业思科,对华为发起猝不及防的进攻,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起诉书长达70 多页,该诉状实际上几乎涵盖了全部的知识产权法类别……
仓促之间,华为的高层团队们被迫应战……
……在美国,华为以昂贵价格聘请了好的法律顾问,在诉讼和媒体两条线上与思科展开正面较量,其间的跌宕起伏,惊险曲折,完全不亚于一出商战小说的情节。一年半之后的2004 年7 月28 日,这场被3Com 全球总裁布鲁斯·克勒夫林称为“有趣的戏剧表演”的官司,终于尘埃落定,双方以和解告终,各卖各的产品,各付各的诉讼费,没有道歉,更没有赔偿,而且判定思科永久不得就同一问题起诉华为。
从2003 年开始,华为的产品长驱直入,突进到西欧、北欧以及整个欧洲大陆,进而打入到日本、南美、北美市场。到2010 年,华为销售额的70% 来自国际市场。一个没能被思科打趴下的事实,就是对华为最好的宣传:瞧,华为是干净的,美国人将它洗白了;它也是有实力的,连思科也惧怕它。华为企业网的一位高管感叹:华为的企业网产品在美国的知名度远高于其他区域……(节选自《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2008 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 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日本松下和飞利浦,名列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这个“世界第一”引得了中国媒体的狂欢,但华为内部一片平静。
华为的领导层很清楚,尽管华为已经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但在全球信息技术的大棋盘上,华为仍然是后进者,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而已——
至今为止,华为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主要做的、所取得的,是在西方公司的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进步,与国外竞争对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累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华为所缺少的核心技术,只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和支付专利许可费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市场准入,并在竞争的市场上逐步求得生存。这比自己绕开这些专利采取其他方法实现,成本要低得多,由于华为支付费用,也实现了与西方公司的和平相处。
2010 年,华为向西方公司支付的专利许可费为2.22 亿美元,2013年为3亿美元。仅支付给美国高通公司的知识产权费用已累计接近10亿美元,在中国公司中无疑是最多的。不过这换来的,是华为几百亿美元的合同销售额。曾经,华为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在向任正非汇报研发成果时,面有得意之色,任正非笑着说:“你什么时候可以不让公司交这两亿美元了,再来吹牛吧!”(节选自《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我国引进了很多工业,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呢?关键是核心技术不自己手里。掌握核心,开放周边,使企业既能快速成长,又不受制于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来源:《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98)
从本世纪初开始,10 多年来,华为遭遇过的专利交涉、案件有若干次,动不动西方公司的CEO 就写信给华为高层,说你侵犯了我们什么专利,我要起诉你,一开价就是天文数字。思科起诉华为的案例在当时对华为构成了巨大压力,今天这样的事情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而华为也屡次因专利被侵权而起诉西方公司或其他公司。这样的忽而战云密布,忽而握手言欢的情景,在全球电信业界屡见不鲜,最后多以和解而告终。(节选自《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未来一定会有一场知识产权大战,我们要构筑强大的知识产权能力,来保护自己不被消灭,但我们永远不会利用知识产权去谋求霸权。当我们想从这里谋取利益,实际就开始走向死亡。(来源:任正非IP交付保障团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有了知识产权,也不要强势不饶人”
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尽管我们很努力,尽管我们做得很优秀,但是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还是不够。所以谈判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适当地妥协,这就是“开放、妥协、灰度”。不要强势就不饶人,得意变猖狂是小人,我们要做肚量大的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不见当年秦始皇。”就是说其实我们合理谈判的前提下,可以对西方公司让步一点,因为我们还会更强大。你们可以去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好好体验一下古时候伟大人物的胸怀,有胸怀才能有天下。(来源:任正非与法务部、董秘及无线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
喜欢就点,爱就转发。您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动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农文旅融合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7989927
- 2 超级计算机算出人类灭绝时间 7969931
- 3 130亿三岁影帝接了多少广告 7887509
- 4 春回大地农事起 春耕备耕正当时 7700847
- 5 天雷滚滚我好怕怕传到联合国 7631993
- 6 下周将迎超级大回暖 气温火箭式飙升 7522683
- 7 男生用镜头记录下女友5年的蜕变 7438548
- 8 《家有儿女》花了多少经费在餐桌上 7389929
- 9 美国将完全退出联合国?联合国回应 7291908
- 10 深圳女子报警:“我举报我自己” 7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