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的21条生命,为什么她们总是微笑着死去?|墨墨说

百家 作者:楚天都市报 2017-11-13 12:27:54


今天的“墨墨说”

只想循环这首歌

安静地讲几个故事

她看起来不到一岁

关于未来

她一定还有很多期待和梦想

而现在

她伤痕累累地横尸于此

我们找不到凶手

我们讨不回说法

无限的悲愤让我们攥紧拳头怒目远方

却只见天空浩渺 湖水苍茫

这是属于她的故乡啊

……

这是夏懒写下的文字。写在去年的冬天。

夏懒没有想到,

自己朝思暮想的第一次和江豚的零距离接触,

竟是以这样一种方式。



22岁的夏懒,本名何炳秀。

这位生长于河北大山的孩子,

18岁那年,在岳阳第一次见到了江豚,

“它微笑的样子,只一眼,记终生。”

2016年夏天,夏懒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

加入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

专职从事江豚保护志愿工作。

每天巡湖,远远地看到江豚跃起江面,

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这样的幸福,在2016年的一个冬天被刺疼了。

12月2日,那天,洞庭湖面泛着微弱的阳光。

早上8点半,夏懒接到渔民的电话,

称在煤炭湾水域的一处沙洲边,

发现一头死亡江豚。

夏懒和同事忙开快艇飞奔,

一路上,还看到跃出湖面的多个江豚群体。

9点10分,他见到了那头江豚。


这是一头雌性江豚,

身长110厘米,胸围80厘米,体重52斤。

她看起来刚刚死去没多久,

皮肤还泛着光泽。

身体上的多处勒痕以及伤口告诉人们,

这头小江豚生前遭受了怎样的痛苦。



泪眼朦胧中,

夏懒拍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的主人公叫何大明,

是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会长,

土生土长的洞庭湖渔民,

后来弃渔上岸,

成为江豚保护志愿者。


夏懒对墨墨说起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何叔小心翼翼地洗干净它身上的泥巴,

来回抚摸着它身上的伤痕,

缓缓地抱起它,

嘴里呢喃着我听不清的话语,

抱了好久好久……

昨天,何大明告诉墨墨

那天抱着江豚,

内心真的很疼,

他对怀里的小江豚说:

我们这么多人保护你,

还没有把你保护好,

对不起你……


煤炭湾死亡小江豚被发现3天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出具了尸检报告。

这头江豚的年龄不足1岁,

它的胃里,还有6条半消化的小鱼。

很可能是误入渔网,

被困在里面,最终窒息而死。


夏懒说,

江豚的微笑,

最是撕扯着他的心,

为什么死去的江豚,

总是对着人类微笑。



这样的撕扯,在上个月重来。

2017年10月14日,

早上8点,夏懒接到渔民志愿者举报,

在东洞庭湖鹿角水域发现死亡江豚。

夏懒心头一紧,马上和同事开快艇赶往现场,

那天湖上的风浪很大,

风力达到5级,水面掀起2米多高的浪,

夏懒被淋个湿透却全然不知。

他的脑海里,

满是渔民发过来的那张照片,

又是一头小江豚,

腹部一个血淋淋的深洞。



后经中科院水生所解剖,

推测小江豚与母豚失散,

受外界人为活动刺激导致强烈应激反应而死。


何大明对墨墨说,

小江豚和人一样,

要吃七八个月的奶,

跟着母亲生活至少一年,

才能独立生存。

一旦小江豚被渔船冲开和母亲失散,

很难独自存活下来。



志愿者会对发现的每一头死亡江豚做登记,

从2017年2月今年的第一头死亡江豚在上饶市余干县被发现,

至今已经有21头江豚死去,

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现新的死亡江豚,

大部分都是非正常死亡。


▲2017年3月10日,在江西省余干县康山大堤发现的死亡江豚,发现时已严重腐蚀。


▲2017年4月5日,在鄱阳湖九江湖口公路大桥,一头江豚被渔政人员发现时,已经死亡太久,尸体高度腐烂,人们含着泪将江豚就地掩埋。


▲2017年4月14日,在江西都昌鄱阳湖水域吉昌船厂附近发现的死亡江豚。


▲2017年6月22日,在湖南洞庭湖扁山水域发现的死亡江豚。


▲2017年10月19日下午6点,志愿者在江西省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发现的死亡江豚。


江豚在长江流域生活了2500万年。然而,直到2006年在追寻“长江女神”白鱀豚的过程中,人们才发现,这种被称为“微笑天使”的长江精灵正在加速离开我们。


2006年11月6日到12月13日,一个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士、日本、德国、印度7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淡水豚类科学考察,对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经过总共39天、3400公里的航行,没有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白鱀豚的踪影。


2007年,白鱀豚被科学家宣告功能性灭绝,此后,长江江豚成为中国内陆水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


2550,1800,1040……

这分别是1991年、2006年和2012年估计出的长江干流江豚种群数量。

最近6年间,江豚数量下降速率为13.7%。



江豚至死留给人类的也是微笑。

江豚面临的直接威胁,正是来自人类。


水利工程建设,使江豚种群之间的迁移和交流中断;

水域污染、大面积挖砂,破坏了江豚栖息环境;

高密度航运下,江豚被螺旋桨打死打伤;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江豚食物来源减少;

违法网具,更是给江豚带来直接伤害……


长江精灵的微笑,怎能容我们辜负?

改写江豚的命运,人类仍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看到,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

意识到对于江豚应该怎么做。


就在本月初,杭州一渔民意外捕到一条江豚,有人当场出价6000要买。


渔民说,就算给6万也不卖,这是国家保护动物。他在渔政部门的指导下,将江豚放生。



我们看到,

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

江豚保护正在升级。

2016年12月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由国家农业部正式发布。

2017年5月

“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专题论证会”在上海召开,推动国家尽快批复江豚提升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

2017年6月

长江江豚拯救联盟成立。


今年11月10日,汉口江滩武汉渔政码头,两艘科考船鸣笛起航,溯江而上,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启动。


这是时隔五年,农业部再次开展的全流域长江豚类大型科考。也是“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后的首次长江生态大型科考。


这次科考计划持续40天,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也将覆盖到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行程约3400公里。


长江江豚还剩多少头?它们的栖息地质量如何?这些问题,将由此次科考解答。



11月9日,墨墨提前探访,随科考船进行武汉江段的实地演练。


这次科考运用国际先进的豚类调查方案,主要采用目视观察、声学考察、环境数据采集等方法。


科考船二层甲板上,设置有观察平台,平台两端各站一名观察员,用高倍望远镜在江面分别进行100度左右范围的搜索,观察跃出江面的江豚。


江豚要浮出水面呼吸,平均每分钟出水两次,每次也就两三秒,在辽阔的江面,肉眼只能看到几个黑点。为了防止视觉疲劳,观察员每隔30分钟换一次位置,每一个半小时换一次班。


科考队现场指挥、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告诉墨墨:有一次他在江面考察江豚时,突然发现江面都是江豚,眨了眨眼睛,才发现那是错觉,可能是太想看到江豚了吧。


想看到江豚的,还有胡发运和曹宏扬。


胡发运是科考船的轮机长,

在武汉渔政工作。

上一次看到江豚,

还是5年前,

跟随2012年江豚科考那一次。

47岁的胡发运,

忘不了1984年,学校组织参观武汉长江大桥。

那天突然变天下雨,

一群一群的江豚在大桥下集体跳舞,

成为少年胡发运永恒的记忆。

后来他在船上工作后才知道,

江豚跳舞是在告诉人们,

风浪要来了,

老人们叫作“江猪子拜风”。

墨墨则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过“江豚拜月”:

团风罗霍洲上的一位渔民讲,

明月之夜,

经常可以看到江猪子排成队,

在江心里一拱一拱地拜月亮、参星斗,

这东西有灵性。


46岁的曹宏扬是科考船厨师,

也是在武汉江边长大。

小时候,看见江豚不是什么稀奇事。

听老一辈讲,

武汉第一次办渡江节的时候,

游泳爱好者由中华门游向武汉关,

江豚也成群结队地出现了,

为人们嬉水助兴。

老曹说,上世纪90年代武汉江面还能看到零零星星的江豚,

现在是完全看不到了。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江豚科考,

老曹一边忙着切菜一边对墨墨说:

动物都是我们生态链食物链中的一环,

当它们都消失了,

我们人类最终也会消失。


这一次科考,没有放弃对消失了的白鱀豚的寻找。


2002年7月14日。

郝玉江对这个日期铭刻在心。

这是人类饲养的最后一只白鱀豚淇淇在武汉死去的日子。

这位生长于河北的豚类科研者,

2003年来到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

和他心目中的“长江女神”擦肩而过。

1980年1月11日,

淇淇在洞庭湖口被渔民捕获,

后转运至中国水生所白鱀豚馆,人工饲养。

那年,他2岁。

2002年7月14日8时,

25岁的淇淇已至暮年,心跳停止。

那一年,墨墨在武汉读大学,

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

全城痛心。

人们不愿相信,

白鱀豚就此消失。


在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的第9年,

2016年10月4日,

一支由民间爱好者组成的考察队

在长江安徽芜湖黑沙洲附近的水域看到了疑似白鱀豚。

中科院水生所立即前去调查,但不知所踪。


今年的科考名称,原本叫“淡水豚考察”,后来变为“江豚考察”。郝玉江解释,科考重点关注江豚保护,避免成为第二个“白鱀豚”。


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白鱀豚的寻找。此次科考专门制定了发现白鱀豚预案。


郝玉江说,我们永远不会放弃寻找白鱀豚,这是一个科学态度,更是一个情感问题。


科考队出发前,此次科考的总指挥长、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专门上船给35名队员讲了一堂课。


参加了2006年那次科考的王丁,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43天的科考,没能发现白鱀豚,大家情绪低落。回到武汉的码头时,发现岸上站了很多人,有媒体记者,也有普通市民。王丁当时临时决定,要开一个媒体见面会,给公众一个交代。


参加见面会的,有一位是七国联合科考的技术负责人,来自美国。王丁说,这位美国科学家是全世界亲眼见过野生动物最多的人,没有之一。他唯一没有亲眼见过的中国的几种动物中,就包括长江的白鱀豚。此前王丁到美国邀请他参加科考,他二话不说地答应:这个事情太重要了,我马上跟研究所领导请假,同意最好,不同意我不拿工资也要去。


就是这位科学家,哽咽着,在媒体见面会上代表科考队向世人宣布:中国再无白鱀豚。全场静默。


说到此,王丁语重心长:我们要吸取教训,我们把白鱀豚送走了,不能再把江豚也给送走了。


对了,你听到的这首《感谢》,正是WWF“留住江豚的微笑”活动的主题曲。


还记得今年2月,那只现身鄱阳湖、身挂巨大锚鱼钩的江豚吗?



人们遗憾,

那么大的拯救行动,

最终没能找到它。


人们也心存希望,

没有它的消息,

或许是最好的消息。


也许它挣脱掉了鱼钩,

畅游在广阔的大江大湖,

等待着某一天,

再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微笑。

 


来源:楚天都市报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陈凌墨

编辑:肖苔


楚天都市报新闻爆料,随时随地!

1、新闻热线:027-86777777

2、新浪微博:私信或@楚天都市报  

3、"看楚天"APP:点击右上角“报料”“我要报料”即可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