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不稳定的背后,是自信还是自卑?

百家 作者:董毅智 2017-11-09 10:49:27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已获授权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编辑:大绿

 

沙特阿拉伯这两天大新闻不断,王子高官接连落马,甚至还出现了飞机坠毁的戏码,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土豪国家究竟在酝酿什么变局。

 

 

 

作为今日阿拉伯世界的代表,沙特阿拉伯的“开放性”有目共睹,但在这种表面的开放性下,它的保守和神秘往往令人迷惑。对近期沙特新闻的解读,也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从现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矛盾的深处去看待这些现象。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看看现代阿拉伯社会表面上的种种不和谐,背后有着怎样深刻的矛盾动机。也许见识了这些矛盾之后,你就能自己分析出沙特最近新闻的深意所在。

 

 


 

 

 

 

等而下之的文明

 

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追寻阿拉伯文明遗产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正确。

 

阿拉伯文明在欧洲的蒙昧时代确实创造过相当不俗的文明成果,在航海、数学、天文、经济各领域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即使是欧洲人,也不能不承认阿拉伯人作为当时文明守护者的价值。

 

贾比尔,现代化学之父

一位具有熟练技巧的实验家

十四世纪他的著作

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

推动了欧洲化学产业的发展

 

 

一个为人熟知的例子是,催生欧洲文艺复兴的希腊罗马书籍,很多是从阿拉伯人的图书馆中转译回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启早期,欧洲的航海家也需要咨询阿拉伯商人关于南方水路的问题。

 

13世纪的阿拉伯语手稿,

描述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进行讨论。

 

 

但是自从18世纪欧洲引领了近现代文明革命之后,阿拉伯文明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一开始保持着开放心态,迎接欧洲文化成果的阿拉伯人很快发现,欧洲文明和阿拉伯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其实这种冲突在欧洲本土也发生了,但是由于是一种内生性的变革,保守势力的退让尚可完成。

 

阿拉伯联盟与欧盟的现代格局

 


 

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新的秩序挑战了原有的生活模式还在其次,最严重的问题是,自己成为了新文明鄙视链条中等而下之的文明。阿拉伯式的生活方式在欧洲人看来是落后的、保守的,这让阿拉伯人很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对于这一点,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

 

嗯。保守。

 


 

这两种被鄙夷的情绪还有所不同,宗教矛盾和地缘上的接近,让欧洲对阿拉伯世界的鄙夷还带有某种报复色彩。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终于觉得自己是更强大、更进步的力量,扬眉吐气的感觉必须抓紧体验。

 

讽刺西方对沙特政策的漫画

 

 

但与此同时,一些欧洲的研究者也开始意识到了传统阿拉伯文明中的优秀部分。对阿拉伯文明的再发现,成为了由西方主导的一项热门学术运动。这种再开发不仅包括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明,还包括位于阿拉伯世界的更古老的文明成果。

 


 

 

一冷一热,两种态度的反差让阿拉伯人的认知开始出现了偏差。西方人一方面表现出对传统阿拉伯生活方式的嫌弃,另一方面又有对阿拉伯古代文化的痴迷。最让人疑惑的是,西方人一旦开始对现代文化认祖归宗,就会发现阿拉伯文明对文艺复兴的价值极高,甚至将其纳入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中。

 


 

 

迷惑的阿拉伯人开始寻找这种偏差的内在逻辑。他们发现,自己如果全盘接受西化,会因为并非这个价值体系的土著而显得笨拙;而如果恢复阿拉伯文明的传统,反而会再次唤起西方人对自己的尊重,正如西方人尊重他们祖先的文明成果一样。

 

对西式文化的认同

沙特和埃及领导人各有看法

 


 

于是,阿拉伯人在拥抱西方文明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了原有的传统生活中。这种趋向于保守的心态,是极端宗教思想沉渣泛起的原因之一,这也变成了对抗现代西方文明的一股力量。但是本质上,这种所谓的“阿拉伯化”,是包裹着一层头巾的“西化”,只是他们太过敏感而骄傲以至于不愿意承认罢了。

 

阿拉伯人的传统宴席

在这个外壳下

很多人其实已经西化

 

 

 

逃离鄙视链

 

这种表面上从西方世界的抽离,是阿拉伯人能找到的逃离鄙视链的唯一方法。从历史遗产中尽可能地发掘和西方现代文明不同的元素,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焦点。

 

但是这种抽离是一种饮鸩止渴,会带来两个严重的副作用:一是用西方视角评价自身;二是让阿拉伯世界集体罹患拖延症。

 

副作用也有好处

沙特女性被允许开车

就是一种解放

 


 

想要逃离西化,却又用西方视角评价自身的奇特现状,来自于阿拉伯人对一个观念的自豪感:西方现代文明有强烈的阿拉伯文明基色。很多阿拉伯学者致力于证明,正是阿拉伯人把平等、诚信、公平等概念传播到了西方。既然阿拉伯人是老师,那就不能做得比西方的学生更差。这样,就免不了要用西式的观念标准来看待阿拉伯世界的事务。

 

不如把建筑也换成以前的样砸

 

 

其实不仅阿拉伯世界,整个中东都被传染了这一观念。这还主要是因为中东的石油产能,把它放在了西方世界经济版图的“中心位置”,西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不得不出现。

 

如果没有石油产业的支撑

中东诸国还会如此重要么?

 

 


当然这种行为和观念上的撕裂并不是中东的专利,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都在经受这样的变革。用西方式的观点评价自身,是一个地区对接世界经济的前提条件。和西方世界的贸易关系越密切,观念的变化就要越深入。不过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表面的新观点下,旧有的文化传统往往极为顽固。

 

沙特首都利雅得

 


 

伊朗在上个世纪的西化又伊斯兰化,可以认为是这种矛盾在阿拉伯世界之外的一个投射。巴列维王朝的统治者们希望通过全盘西化,把自己纳入西方人的政治版图中,进而提高伊朗的竞争力。但是西方模式套用得太快太生硬,很快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沙特估计就没把

波斯人-波斯语-什叶派的伊朗

当穆斯林兄弟看待

 


 

最终,伊朗的宗教势力冒头,唤起了民众对现有秩序的不满,一场伊斯兰革命由此诞生,干脆彻底排斥了西方世界的影响。表面上看,这次革命是由于统治者操守的污点、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平等原因催生的。但本质上,这就是伊朗固有文化对新来的西方文化之间产生了排异反应。

 

伊朗伊斯兰革命游行

 

 

排异反应不可能只有伊朗一家独有。只不过在伊朗,这种反应由于王室的贪功冒进和革命者浓烈的宗教色彩被放大了。和这些头脑发热的波斯人比起来,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心理更加隐蔽,但是确实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历史,更没有在阿拉伯文明的序列里留下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成果。但这个国家现在却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

 

兴起于半岛内陆的沙特家族

在圣裔哈希姆家族看来

简直就是野蛮的篡位者

 


 

沙漠服装、枣树、弯刀、骆驼……这些典型的沙漠元素是西方人眼中的中东,沙特人就把这些元素全部拿来装点自己。以至于他们看上去比历史悠久的叙利亚、约旦、埃及人更像是阿拉伯人。

 

从沙特的国旗国徽就能看出来

 

在形象上,他们彻底脱离了西方世界的控制。可沙特人隐藏在沙漠长袍之下的生活方式,也许比西方人更西方。

 

门里门外的

 

 

沙特土豪购买西方奢侈品是家常便饭,当地的高档场所除了餐食是清真的以外与西方世界没有什么区别。西方式的生活节奏,也是当地很多中高层人士所向往的。

 

人不如猫

 


 

他们从来也没有真正脱离西方中心论的影响。

 

 

幼稚的拖延症

 

至于阿拉伯人由于表面保守化而逃避解决现实问题的毛病,在这个世纪以来的各种中东问题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不愿意承认西方文明的优势地位,阿拉伯人倾向于在遇到困难时,设法套用自己的辉煌历史。但古代的经验并不能直接作用在现代社会。陷入两难的阿拉伯人于是选择放弃治疗,任凭拖延症蔓延。

 

无论多辉煌,始终是过去的

图为13世纪的医学手稿

 

 

阿拉伯国家的实权君主制一直饱受外界诟病。在世界各国基本法制化、平民化的现代,能让王室保有这么大的权威,很有阿拉伯特色。

 

“沙特”先生不止一位

 

 

中东特殊的能源经济模式让人们缺乏优化体制的动力是一个原因,对政治西化的恐惧则是另一个原因。阿拉伯人担心一旦他们也转型民主制,就会失去阿拉伯人的特点,从而成为西方人眼中的四不像。与其被人歧视,还不如跳出这个评价体系。

 

沙特也还有死刑制度

位在首都利雅得市中心的迪拉广场是公开斩首的地点,因此有“司法广场”或“劈斩广场”如此的称号

 

 

 

阿拉伯式的外交也充满了中古时代的风味,而绝非现代外交应有的面貌。沙特带领一众海合会会员国集体封杀卡塔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理智的外交谈判、妥协,在这里变成了找人传话、互不相让。说这是外交手段还不如说,这是一群小孩子在赌气。

 

对卡塔尔的那一次封杀

 

 

对待恐怖主义的束手无策,也是这个副作用的恶果。

 

可能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找回尊严才是重中之重(在一个“封建”国家,威望乃维稳之前提),而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没有那么高的优先度。但是一个困难重重、问题多多的阿拉伯世界,又要怎么获取别人的尊重呢?

 

为了维持威望

宫斗也是在所难免

天家何来骨肉亲情

 

 

 

为了避免被置于鄙视链底端,阿拉伯人在表面上顽固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有的阿拉伯人甚至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模仿辉煌的祖先,再次撼动人类文明。

 

但残酷的现实是,这种保守既不能让他们回到过去,也不能让他们走向未来。最近沙特接连出现的宫斗新闻和他们所标榜的西方体制之间,没有那么大的鸿沟,两者是统合在社会深处的某个层面上的。

 

身处时间夹缝中的阿拉伯人,也许是要等到能源经济巨变的那一天,才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吧。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已获授权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编辑:大绿

 

沙特阿拉伯这两天大新闻不断,王子高官接连落马,甚至还出现了飞机坠毁的戏码,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土豪国家究竟在酝酿什么变局。

 

 

 

作为今日阿拉伯世界的代表,沙特阿拉伯的“开放性”有目共睹,但在这种表面的开放性下,它的保守和神秘往往令人迷惑。对近期沙特新闻的解读,也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从现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矛盾的深处去看待这些现象。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看看现代阿拉伯社会表面上的种种不和谐,背后有着怎样深刻的矛盾动机。也许见识了这些矛盾之后,你就能自己分析出沙特最近新闻的深意所在。

 

 

 

 

 

 

等而下之的文明

 

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追寻阿拉伯文明遗产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正确。

 

阿拉伯文明在欧洲的蒙昧时代确实创造过相当不俗的文明成果,在航海、数学、天文、经济各领域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即使是欧洲人,也不能不承认阿拉伯人作为当时文明守护者的价值。

 

贾比尔,现代化学之父

一位具有熟练技巧的实验家

十四世纪他的著作

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

推动了欧洲化学产业的发展

 

 

一个为人熟知的例子是,催生欧洲文艺复兴的希腊罗马书籍,很多是从阿拉伯人的图书馆中转译回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启早期,欧洲的航海家也需要咨询阿拉伯商人关于南方水路的问题。

 

13世纪的阿拉伯语手稿,

描述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进行讨论。

 

 

但是自从18世纪欧洲引领了近现代文明革命之后,阿拉伯文明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一开始保持着开放心态,迎接欧洲文化成果的阿拉伯人很快发现,欧洲文明和阿拉伯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其实这种冲突在欧洲本土也发生了,但是由于是一种内生性的变革,保守势力的退让尚可完成。

 

阿拉伯联盟与欧盟的现代格局

 

 

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新的秩序挑战了原有的生活模式还在其次,最严重的问题是,自己成为了新文明鄙视链条中等而下之的文明。阿拉伯式的生活方式在欧洲人看来是落后的、保守的,这让阿拉伯人很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对于这一点,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

 

嗯。保守。

 

 

这两种被鄙夷的情绪还有所不同,宗教矛盾和地缘上的接近,让欧洲对阿拉伯世界的鄙夷还带有某种报复色彩。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终于觉得自己是更强大、更进步的力量,扬眉吐气的感觉必须抓紧体验。

 

讽刺西方对沙特政策的漫画

 

 

但与此同时,一些欧洲的研究者也开始意识到了传统阿拉伯文明中的优秀部分。对阿拉伯文明的再发现,成为了由西方主导的一项热门学术运动。这种再开发不仅包括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明,还包括位于阿拉伯世界的更古老的文明成果。

 

 

 

一冷一热,两种态度的反差让阿拉伯人的认知开始出现了偏差。西方人一方面表现出对传统阿拉伯生活方式的嫌弃,另一方面又有对阿拉伯古代文化的痴迷。最让人疑惑的是,西方人一旦开始对现代文化认祖归宗,就会发现阿拉伯文明对文艺复兴的价值极高,甚至将其纳入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中。

 

 

 

迷惑的阿拉伯人开始寻找这种偏差的内在逻辑。他们发现,自己如果全盘接受西化,会因为并非这个价值体系的土著而显得笨拙;而如果恢复阿拉伯文明的传统,反而会再次唤起西方人对自己的尊重,正如西方人尊重他们祖先的文明成果一样。

 

对西式文化的认同

沙特和埃及领导人各有看法

 

 

于是,阿拉伯人在拥抱西方文明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了原有的传统生活中。这种趋向于保守的心态,是极端宗教思想沉渣泛起的原因之一,这也变成了对抗现代西方文明的一股力量。但是本质上,这种所谓的“阿拉伯化”,是包裹着一层头巾的“西化”,只是他们太过敏感而骄傲以至于不愿意承认罢了。

 

阿拉伯人的传统宴席

在这个外壳下

很多人其实已经西化

 

 

 

逃离鄙视链

 

这种表面上从西方世界的抽离,是阿拉伯人能找到的逃离鄙视链的唯一方法。从历史遗产中尽可能地发掘和西方现代文明不同的元素,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焦点。

 

但是这种抽离是一种饮鸩止渴,会带来两个严重的副作用:一是用西方视角评价自身;二是让阿拉伯世界集体罹患拖延症。

 

副作用也有好处

沙特女性被允许开车

就是一种解放

 

 

想要逃离西化,却又用西方视角评价自身的奇特现状,来自于阿拉伯人对一个观念的自豪感:西方现代文明有强烈的阿拉伯文明基色。很多阿拉伯学者致力于证明,正是阿拉伯人把平等、诚信、公平等概念传播到了西方。既然阿拉伯人是老师,那就不能做得比西方的学生更差。这样,就免不了要用西式的观念标准来看待阿拉伯世界的事务。

 

不如把建筑也换成以前的样砸

 

 

其实不仅阿拉伯世界,整个中东都被传染了这一观念。这还主要是因为中东的石油产能,把它放在了西方世界经济版图的“中心位置”,西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不得不出现。

 

如果没有石油产业的支撑

中东诸国还会如此重要么?

 

 

当然这种行为和观念上的撕裂并不是中东的专利,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都在经受这样的变革。用西方式的观点评价自身,是一个地区对接世界经济的前提条件。和西方世界的贸易关系越密切,观念的变化就要越深入。不过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表面的新观点下,旧有的文化传统往往极为顽固。

 

沙特首都利雅得

 

 

伊朗在上个世纪的西化又伊斯兰化,可以认为是这种矛盾在阿拉伯世界之外的一个投射。巴列维王朝的统治者们希望通过全盘西化,把自己纳入西方人的政治版图中,进而提高伊朗的竞争力。但是西方模式套用得太快太生硬,很快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沙特估计就没把

波斯人-波斯语-什叶派的伊朗

当穆斯林兄弟看待

 

 

最终,伊朗的宗教势力冒头,唤起了民众对现有秩序的不满,一场伊斯兰革命由此诞生,干脆彻底排斥了西方世界的影响。表面上看,这次革命是由于统治者操守的污点、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平等原因催生的。但本质上,这就是伊朗固有文化对新来的西方文化之间产生了排异反应。

 

伊朗伊斯兰革命游行

 

 

排异反应不可能只有伊朗一家独有。只不过在伊朗,这种反应由于王室的贪功冒进和革命者浓烈的宗教色彩被放大了。和这些头脑发热的波斯人比起来,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心理更加隐蔽,但是确实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历史,更没有在阿拉伯文明的序列里留下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成果。但这个国家现在却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

 

兴起于半岛内陆的沙特家族

在圣裔哈希姆家族看来

简直就是野蛮的篡位者

 

 

沙漠服装、枣树、弯刀、骆驼……这些典型的沙漠元素是西方人眼中的中东,沙特人就把这些元素全部拿来装点自己。以至于他们看上去比历史悠久的叙利亚、约旦、埃及人更像是阿拉伯人。

 

从沙特的国旗国徽就能看出来

 

在形象上,他们彻底脱离了西方世界的控制。可沙特人隐藏在沙漠长袍之下的生活方式,也许比西方人更西方。

 

门里门外的

 

 

沙特土豪购买西方奢侈品是家常便饭,当地的高档场所除了餐食是清真的以外与西方世界没有什么区别。西方式的生活节奏,也是当地很多中高层人士所向往的。

 

人不如猫

 

 

他们从来也没有真正脱离西方中心论的影响。

 

 

幼稚的拖延症

 

至于阿拉伯人由于表面保守化而逃避解决现实问题的毛病,在这个世纪以来的各种中东问题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不愿意承认西方文明的优势地位,阿拉伯人倾向于在遇到困难时,设法套用自己的辉煌历史。但古代的经验并不能直接作用在现代社会。陷入两难的阿拉伯人于是选择放弃治疗,任凭拖延症蔓延。

 

无论多辉煌,始终是过去的

图为13世纪的医学手稿

 

 

阿拉伯国家的实权君主制一直饱受外界诟病。在世界各国基本法制化、平民化的现代,能让王室保有这么大的权威,很有阿拉伯特色。

 

“沙特”先生不止一位

 

 

中东特殊的能源经济模式让人们缺乏优化体制的动力是一个原因,对政治西化的恐惧则是另一个原因。阿拉伯人担心一旦他们也转型民主制,就会失去阿拉伯人的特点,从而成为西方人眼中的四不像。与其被人歧视,还不如跳出这个评价体系。

 

沙特也还有死刑制度

位在首都利雅得市中心的迪拉广场是公开斩首的地点,因此有“司法广场”或“劈斩广场”如此的称号

 

 

 

阿拉伯式的外交也充满了中古时代的风味,而绝非现代外交应有的面貌。沙特带领一众海合会会员国集体封杀卡塔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理智的外交谈判、妥协,在这里变成了找人传话、互不相让。说这是外交手段还不如说,这是一群小孩子在赌气。

 

对卡塔尔的那一次封杀

 

 

对待恐怖主义的束手无策,也是这个副作用的恶果。

 

可能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找回尊严才是重中之重(在一个“封建”国家,威望乃维稳之前提),而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没有那么高的优先度。但是一个困难重重、问题多多的阿拉伯世界,又要怎么获取别人的尊重呢?

 

为了维持威望

宫斗也是在所难免

天家何来骨肉亲情

 

 

 

为了避免被置于鄙视链底端,阿拉伯人在表面上顽固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有的阿拉伯人甚至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模仿辉煌的祖先,再次撼动人类文明。

 

但残酷的现实是,这种保守既不能让他们回到过去,也不能让他们走向未来。最近沙特接连出现的宫斗新闻和他们所标榜的西方体制之间,没有那么大的鸿沟,两者是统合在社会深处的某个层面上的。

 

身处时间夹缝中的阿拉伯人,也许是要等到能源经济巨变的那一天,才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吧。




董毅智

 

专业互联网(EC/TMT)、投资金融(PE/VC)律师,风险控制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会员、法律自媒体人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和讯、金融时报、财经国家周刊、法人、创业邦、品途网、虎嗅网、艾瑞网、雷锋网、极客网、TechWeb、钛媒体、百度等多家机构特约撰稿人专栏作者、创业导师,有百篇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及接受专访。著作有《互联网+产业风口》、《Uber 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微信公众号:dongyizhilvshi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