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创业这件事不分你是不是媒体人

百家 作者:刺猬公社 2017-10-24 03:18:05

导读

大多数的公司都不是死于欲望,而是死于习惯。


刺猬公社 | 石灿

 

2012年,当时还是记者的赵何娟在美国探访交流了很多新媒体,发现“内心总是翻云覆雨,睡不着觉,想要干一番事业”。回国之后,她就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进入到创业的阵营中,创办了钛媒体。


现在回过头来看,2011~2012年间,确实有一波新媒体公司创业的浪潮。不过,那时大家并不是约好一起做的,而是创业者们基于技术发展和媒体行业现状,对未来做出的判断。


作出这种判断的不仅仅是创业者,投资人也一样。特别是对敏锐的内容产业投资人来说,他们渴望未来,更喜欢大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变化,只有在技术变化中,渠道和内容才会改变,新的商业机才会随时“蹦”出来。



钛媒体创始人、CEO赵何娟    

 

但媒体人创业,总要经历痛苦的蜕变,赵何娟说,最开始那会儿,出于一个老记者的本能,她“一心想着发稿子”,但随着对新身份的认识加深,“创业这件事情其实不分你是媒体人还是不是媒体人……现在都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想很多很细碎的事情。


“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特别高的人,不让自己有任何懈怠,因为设定了目标我们就要按照目标努力,我说最后死我们也要死在为这个目标拼尽最后一滴血的路上,也不能为了保持那一滴血而不干了,最后你死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是愿力,创业是非常非常需要愿力的。”在网易新闻举办的《媒体人创业,如何成为黑马?》的沙龙上说,她说得很决绝。 


以下是赵何娟讲话实录整理:


作为创业者就是会每天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你之前的预想不一样,你要思考突然出现要求时如何解决。

 

我在公司经常跟产品部门开会,现在我跟产品部门开会的时间比跟内容团队开会的时间还多,每次一开会我们的产品负责人最怕的就是我一上来就说“上周反响不好,用户数没有提升,哪个不好,改!”最怕听到这个,但创业这几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有时候以“天”,有的时候以“周”,因为例会是周,但有时候一天内突然发现重大事情,就需要很快做出反应,这事儿必须得解决,不然用户体验会降低,用户会流失。

 

今天的主题又是讲如何成为创业黑马,我也在想能讲一点什么,我想讲一点我自己创业以来的教训。

 

我是一个典型的媒体人出身,好像整个行业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媒体人,不相信我会是创业者,或者说不相信我是能做企业的角色,包括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在一块儿经常会说“何娟,怎么看你都不像一个做生意的”,但2012年时选择创业这件事情,选择了跪着也得走完,而且既然选择了,就得想如何达到目标。

 

如果说“黑马”,我觉得我们媒体行业其实是非常难出黑马的行业,因为它跟其它特别强技术的领域不一样,不会有突如其来的颠覆性技术出现,出现了颠覆技术,或者出现大潮流,比如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波一波的浪潮,可能是在这一波浪潮里如何出来。

 

2012年其实有一波浪潮,现在回头来看是无形之中,并不是那时大家一起约好创业,但2012年时不像今天这样大家觉得创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或是一种潮流,我锐意进取,已经在一个领域里做到了很强,功成名就,突破不了自己了,我就去创业吧。这不是很常见,虽然有,但不像今天这样常见。

 

当时可能是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没这么没今天这么火),2012年初微信开始红火,也有个别的出来了,包括我们做科技的领域,一大波基本都是在2011、2012年前后出现(目前来看头部的科技媒体),当然好像也是无形之中的事情。

 

钛媒体是成立最晚的,我们上线是2012年12月,因为我从美国回来是在2012年6月份,之前驻美一段时间,在美国交流了很多新媒体,内心总是翻云覆雨,睡不着觉,想要干一番事业,大家知道我原来在财新,也不知道什么叫创业,只是想自己出来做一个品牌,甚至刚开始做的时候都没用“创业”一词,只是跟别人说“我自己搭了个小网站,你看看?”那时候不是不知道,甚至都不会去融个资,没有这种意识,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把内容做好,每天想的是今天发了几篇稿。

 

其实刚开始还是很幼稚的,2012年12月份上线时,36氪、虎嗅、PingWest等一波都已经上线了,我们是最后一个上线的,当时我一开始的天使投资人后来跟我讲,其实他们主要是因为觉得我那时像个小辣椒,就是出于朋友的角度支持一点,但根本没有人相信我会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来,就连我自己的投资人都不相信我(笑),包括其它几个平台的股东也会说,已经有好几个了,而且大家一开始的起势都挺好,也都觉得你不可能再做起来了。

 

当然这个过程里面后来也发生了很多事儿,但这几年我自己的变化也很大。后来我想创业这件事情,包括今天讨论媒体创业,放之整个商业,创业这件事情其实不分你是媒体人还是不是媒体人,只要你是人,你要创业,就得满足很多非常基本的条件,媒体人只不过是你原来的一份职业,你原来在那份职业里可能有积累的能力、积累的资源,这就像你原来是码农、是工程师,你懂技术,然后创业,不会因为你是码农就可以不想创业的很多基本条件。媒体也一样,会写东西,你懂内容,不管你身上有多少光环,我想这一点晓跃肯定比我更感同身受,不管有多少光环,只要真的创业了,就有很多非常基础的苦活累活得去适应。

 

前段时间我跟合伙人在内部讲到,今年是钛媒体第五年,我原来理解一个,一个公司三年叫创业公司,超过三年就不叫创业公司了,今天回头一想我已经五年了,没有死,这简直是奇迹。但我们仍然是非常典型的创业公司,因为每做一件事情我都要去想这件事情怎样形成商业闭环,每做一件事情你就要想用户不喜欢了怎么办,每做一件事情就会去想一下能带给我多少用户,会去计算数字,这是原来根本不会想的,原来真的就是想内容,我怎么做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怎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之类的,想的都很大,喜欢说大词,现在都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想很多很细碎的事情。

 

前几天我们内部开会,我说我们有的创业精神里有三点特别重要:

 

第一点,强目标感。你有没有很强的目标感,这个目标感不管你是在大的方向上,将来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甚至是多少年也好,大到解决门类的问题,小到解决商业痛点,有这个方向,这是目标感,小到每做一件事、每做一个决策是不是目标非常清晰,如果目标不清晰,就意味着你带的团队是无头苍蝇。

 

自己创业之后带了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也都有自己的团队领导,我真的感觉到什么叫做“大将无能,累死三军”,目标感是很重要的,非常小的一个决策,哪怕小到下周做一个活动,比如做这样的交流会,我们交流会的目标是什么,流程是什么,每个人的角色是什么,哪怕一个产品的改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改版?

 

很多人在工作节奏中,包括我们产品团队有时候讲“好像我们习惯这么做了呀”。昨天我自己突然冒出来一句话对产品负责人说,大多数的公司都不是死于欲望,而是死于习惯。真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这样脱口而出,如果做一件事时是无目标的,为什么一定要改版呢?大家觉得习惯了,每三周就要改一次版呀,为什么有这个习惯,为什么这个习惯一定要做呢?所以强目标感是我特别大的一个体会。

 

第二点,强执行力。创业不是你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想法,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想法,我原来总觉得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创造Idea的人,后来越来越感受到其实最终团队拼的就是执行力。执行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落实,把目标分解,把每个目标分解成不同的步骤,每个步骤下又有什么目标,每一步是不是都能落实,是不是有很强的团队执行力达到目标,不然你所有的Idea就成了空想。

 

创业一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创始人是公司的灵魂,是带动公司向前走的人,创始人要牛。但最终决定的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你能不能带出一支铁军团队。这是我经常跟我们团队说的话,这几年我跟团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的团队不牛,我就一无是处”。但对于我来说我最大用处在于我如何把这支铁军带起来。

 

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包括步骤分解,包括效率,做一件事,有的团队三周就做好了,有的可能要三个月。最近这两天有个大新闻,趣分期在美国上市,后来改名叫趣店,趣分期刚上市时我们也看了它,这几年这个公司跟另外一家竞争对手“分期乐”(的竞争),我们真的是一路看着,趣分期比分期乐更晚,融资也比它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趣分期都没有融到钱,但分期乐融到了很多钱,所有投资人都观望,它(分期乐)已经拿了这么多钱,趣分期还能不能做起来,你的资金、实力都没有人家强,这时候怎么办?

 

资本其实是很盲目的,中国大多数的投资人没有独立思考,都是跟风意识,大家觉得所有人都投摩拜了我居然没有投,会觉得我不是主流机构了吧,我是主流机构就一定要跟,所有人都投我也投,大多数是跟风,有主观判断的投资人是非常少数的。

 

在那种环境下,趣分期怎样反超,怎样融到钱,最后又领先上市了,这个过程真的体现了中国互联网短兵相接血淋淋的竞争,很多微妙竞争的敌我关系就在分秒之间,可能就在那一个月之间整个态势就会完全变得不一样,这真的是执行力。

 

我听投资人讲了趣分期的创始人的一些事儿,真的是执行力强,在一个月之内扫荡所有店面,设定一个目标这个月一定要做到多少单,签多少商户,根据目标来分解任务,大家看到的结果似乎是敲锣打鼓的一瞬间,但背后发生的事真的没有人在两年前预期或预料将来一定谁比谁前。互联网真的是瞬息万变。

 

我以前做记者、做内容时天天写故事,写某某某白手起家,好简单的四个字呀,自己创业五年,感觉“白手起家”四个字好沉甸甸啊。特别特别不容易,所以强执行力很重要,所有人,给你同样的资源、给你同样的钱,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因为人与人的能力不一样,执行力不一样。

 

第三点,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强愿力。我的合伙人形容我做一件事情,可能我们做那件事情的能力有七分、八分,但是我的愿力可能会到十二分(笑)。这种愿力就是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的决心,杀伐果断的能力,决心做这个事情我就彻底一条路走到黑的把事情做成。这属于愿力,愿力弱一点的,我们公司有人会这样,不说别人,我翻自己的案例来讲也都有,遇到特别难迈的坎,有困难就会觉得“要不算了吧”,“要不再晚两个月”,我可能就会逼着他说,不行,就是这个月必须完成,不吃饭不睡觉我们也得把它完成。

 

因为我们之前已经为这个设定了一个目标,除非我们之前没有设定,我们之前设定了目标本身就一定是经过了一定考证、经过了深思熟虑,在什么时间推出什么事情,那个时间一定是最合适的时机,或者说时间窗。

 

定下目标,真的朝目标努力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可能没钱了,团队某个问题没解决,要不再等等?一旦有这种情绪,其实就很容易让自己懈怠。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特别高的人,不让自己有任何懈怠,因为设定了目标我们就要按照目标努力,我说最后死我们也要死在为这个目标拼尽最后一滴血的路上,也不能为了保持那一滴血而不干了,最后你死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是愿力,创业是非常非常需要愿力的。

 

包括前面我讲的刚开始创业过程里我说一开始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不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有很多熟悉的朋友会觉得,我挺欣赏这人的,这人挺好的,但我不相信他能把这事做成,或是他能做企业、做商业,很多人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


其实我自己原来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所有都是因势而变,但这也意味着我早期创业时融资非常难,所有跟我同时间成立的同行融的钱都比我多,甚至多两三倍,有的多十倍,不说名字了,好多人都觉得我可能坚持不下去,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到一个时间点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谣言”,钛媒体要解散了,赵何娟要不行了。我也不知道这些从哪里来,但我觉得可能是很多人内心的映射吧,可能他自己内心就这么期待,所以不知道传言从哪儿来,但每年都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

 

前几年不像今天这么红火的创业环境,随便就能融到钱,刚开始我也不懂融资,所以两年都没有拿融资,最开始时的那一点钱,100万左右,我用了两年。这个过程中创业团队也有觉得不行了,也有离开的,但我相信自己行,我坚定地认为,既然我选择了这件事情我就要把它做到底,融不到钱的时候怎么办?员工还要发工资,我都是拿信用卡给大家发工资。

 

好长的时间,估计有一年的时间,我就是用信用卡给大家发工资,反正就那么过去了吧。

 

就还好,其实我不创业,我也可以好好地做个白富美,我们家也不缺钱,我还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创业就是,自己选择了做这件事,你相信能把这件事情做成,那就不管怎么样,只要还有一滴血就要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创业的残酷之处,或者说也是美好之处,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你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我想把这个事情做成,这其实不痛苦,唯一痛苦的是我要怎么把事情做成,我得想办法,我怎么想办法的过程会有一些焦虑,但对于我的目标、对于我要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我觉得每个做内容出身的人,或者每一个在某个技术领域里有所专长的人(都很清晰)。

 

我跟一个科学家关系特别好,他每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自己手上有很多专利,之前也是在商业上跟人合作,他完全不懂商业,但技术很强,他一走进市场、走进社会,就被一个企业骗了一千多万。很多人遇到这么大的损失,可能就放弃了,甚至可能崩溃了,但我不得不佩服有的科学家的毅力,愿力,他会觉得有他的问题,现在我再想,也会觉得那时候可能很多事情是有我的问题,而不是为什么别人不相信我。的确,我也有一个成长过程,当我还是每天想着发稿子,每天只是想内容这件事情的时候,企业是需要以另外一种思维来考虑企业组织运行的,后来我觉得的确是我自己还不够好。

 

但成长的过程很快乐很满足,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当这一段过去了,后来我们自己团队开会时我说,如果创业,除非你含着金汤匙出生,即使条件再好,如果没有这三力,可能(也不能做到),以前我见过太多中途关门、中途倒下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这三个力,创业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因为创业跟你做职业经理人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接受了你在一个公司一定会吐槽你的老板,我原来也吐槽我的老板,很多员工也会吐槽他的老板。一开始我没觉得,后来发现我的公司很多人吐槽我,但这就是常态,你得接受,而且有的吐槽有道理,你可能也得想一想。

 

创业,你就是公司里最后的那个人,最后的那个人意味着你后面没有人了,你是所有人的后背,所有人都能倒下你不能倒下,你要有能扛能熬的意念。

 

所以很长时间我都是在想这个问题,原来真的不理解,自己从小到大,其实也是呵护下长大的孩子,永远都觉得这个事情搞不定有人帮我搞定嘛,实在不行我爸妈还在嘛。自己创业后发现,你永远是最后的那个人,而且你还得有足够的胸怀,足够的心胸去承受这些事情,要是你不能承受,你就成不了这家企业“背后的那个人”。

 

两年前,我曾经跟我的合伙人说,创业这件事情最坏的打算,当这个公司没有一分钱了,所有人都走光了,没有人相信你,不跟你干了,这是最坏最坏的打算,那时我们还有什么?我们想来想去觉得我们还有一支笔,我们就自己写。我们还有自己的一点技能,我们每天都自己写。想到这里就觉得不害怕,大不了就是撸起袖子自己干嘛。这就是创业。

 

作为女人,我在职场向来没有男女性别之分,我发现自从创业以后公司再也没有人把我当女的,我的合伙人从来就不把我当女的,甚至比当男的还要男的。这个过程里我也会想,我天然会觉得,所有女性只要进入创业公司是不是都跟我一样?最后发现不是,我承担的不仅是要忘记性别角色这个事情,更重要的是我就担当着企业最后一道墙。但很多时候我也不得不说,经常有人说职场上有性别歧视,很多人愿意用男性,不愿意用女性,我就一句话,在职场上不矫情、不拧巴的女的永远不会有人把你当女的,真的特别在乎角色这件事情往往是你真的很有“公主病”,把家庭里的“公主病”带到了工作上,这会有很大影响。

 

这就是我创业的一些心得吧。


石 灿

关注资讯社交平台、泛媒体领域  

微信号:S1468002343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刺猬公社垂媒学院 

限时报名,点击跳转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