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刚需!刚需压根儿就是薛定谔的猫好不好!

百家 作者:牛透社 2017-10-16 05:22:22
 

 

本文就两部分。

1

 

第一部分:猫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著名的、产品界的箴言”刚需“其实就是这个调性。

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企业服务的需求谜团“,今天再写这个,冥冥中印证了刚需的阴魂不散。但凡做产品的,心中都供了一个圣典吧?当然就是刚需了。

让我再重复一下这个产品界都背烂了的逻辑:

产品要从需求中来,只有符合刚需的产品,才有真正的生命力。用户或客户的需求有很多,一定要找到刚需去做产品。

那么问题就是:你怎么知道这个就是刚需,而那个不是?

在你没验证之前,你敢说你找到的就是刚需吗?(很明显没人敢啊,除了乔布斯)

如果你不敢,那么你又是怎么说服自己根据一个”影影绰绰“的刚需去开发产品呢?

这时候,就用到如下种种:经验、直觉、调研分析、以及情怀、信念、信仰等。

进一步的问题又来了:TM验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如果结果不好,到底是刚需没找对,还是验证方法(或者说创业路数)不对呢?

这下,成无头官司了,两头无法对证。

产品界,就是在这个诡异的图腾里艰难前行,包括创投两方。投资人经常会问你:你这个是不是刚需? 你在心里说:我说是,你信吗?

嘿嘿,这时,你该想起那只猫了吧?

 

 

聪明如各位,不需多解释,谁是那只猫(刚需),谁是观察者(市场验证者),很清楚了。为了尽量客观以及尊重先辈,我原文引用百度百科对薛定谔的猫的解释 ,但为了帮助理解,需重点阅读的部分做标黑处理 --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1]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

 

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2]  。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

 

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

 

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薛定谔的猫本身是一个假设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病毒来制备薛定谔猫态,如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变成量子态的人,人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生命体的薛定谔猫[3]  。

 

可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发现薛定谔猫态(量子叠加态)本身就在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3]  。

 

现在你会问:so what?

 

2

 

第二部分:笃定

就3条:

1、既然,需求(猫)在被验证(从盒子里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刚需(生或死),那么,当别人说你的产品不是刚需时,淡定;

2、既然,验证本身也是后发,不如干脆忘掉验证!在薛定谔的世界里,或者说就是我们这个(尚不被必要认知的)现实世界里,验证本身就是一个二元对立体。有什么好验证的?成了就是生,败了就是死。成了就是刚需,败了就不是。

当然,你会说,败了有可能是运作方式不对、后天人为所致,比如网约车,好多退出赛道的,但不能说他们没抓住刚需,毕竟滴滴做起来了啊(截至目前)。

 

但是你别忘了观察者视角,作为创业者,他们不是作为观察者而存在的,他们好比就是盒子里的放射物质,一样是处于被观察范畴的,所以当你在创业途中的时候,你根本无需考虑生死问题、或者纠结是否刚需问题,你要么杀死猫,要么杀不死。一旦你决定start up,就是二元选项,不必理会其它。

翻译到心理层面就是:创业者不要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两个角色之间游移切换,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片测不准,而混沌世界最先模糊的就是你自己。这有关创业者心态,至关重要。

3、不要依赖所谓的”用户需求确认”,用户从来不是先知,不可能等用户明确告诉你:哦,这是一个刚需,去做个产品吧。用户就是观察者,所见即所得。在用户的头脑里,感知结果比预知结果来得更真实。

但你千万别误会,我并不形而上。用户需求分析还是要做、经验门槛(尤其是2B服务) 还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 ---

刚需的种子是经验+分析+直觉的合力结果,而不是用户直接告诉你的。就企业服务来讲,刚需与其说是合乎用户需求,不如说是符合业务逻辑走向。

 

作为一个资深的从业者,结合必要的研究与洞察,从业务生态的底层出发、预判在某个节点需要某类功能的提升,这才是更本真的2B创业逻辑,只要符合底层业务或生态的逻辑,作为用户届时只是外显的使用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服务面向的是一个甚至几个部门、一个群体或者一个流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别指望有所谓具体的“用户”告诉你刚需是什么(用户肯定是说不出来的、最多存在于潜意识中)。

2C服务亦如是,刚需都是从根本上符合了人类社会与消费形态发展的逻辑走势,至于用户同样只是外显的使用者与承接者。

电商、苹果手机、网约车、云服务。。。史上但凡被证明是刚需的商业模式,有几个是被动等待用户嘴里说出来的?

因此,与其说是用户需求,不如说是业务需求或消费需求。

So,just do that !

(那些为刚需而刚需、纯人工制造的热点需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更多TOB干货,到TO必问!(专业的SaaS知识分享平台-www.tobwen.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