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击案后持枪合法州居民居然带着枪就上街了。。

百家 作者:董毅智 2017-10-08 09:38:36

为什么只有在美国才能看到枪支泛滥和犯罪率同时下降?让大家感受下,如果你在德州想去抢个劫,后果会怎么样。。。美国南部周的民风彪悍你想象不到。。。

 

 

美国西部时间101日晚美国西部赌城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旁的露天音乐会上,发生了一起让全球胆寒的枪击事件。枪击案后的第二天,美国允许公开携带枪支的州之一,德克萨斯州,居然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每一个出门的普通人,都不约而同地带上了自己能持有的,最强大的枪支,

 

并且将它们挂在身上最显眼的位置。

 

 

 

妇女去超市携带枪支

 

 

超市结账女子腰跨枪支

 

 

逛超市的女子

 

 

街上行走的人们都携枪支

 


 

母子携带枪支

 

 

购物便利店中的男子携枪支

 


 

餐厅中的民众

 

 

街头抱孩子妇女

 


 

甚至是学校的校园里

 

 

其实不仅仅是德州,其他允许公开持枪的州,例如俄勒冈州、密西西比州、威斯康辛州、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都出现了类似的情景。

 


看到这里,的确让人想不通,为什么美国的民众不仅没有反对控抢,反而人人开始持枪?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说,允许人们合法持枪可以降低枪击案发生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很多枪击案都是针对“无枪区”的人们发动的,比如学校、电影院、音乐会,

 

在那些地方,只要你开枪,受害者是无法反抗的。

 


 

美国人这样想,其实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

今年1月,家住德克萨斯州鲍伊县(Bowie County)的74岁老妇人罗伯森(Rebbie Roberson)就用她的手枪击退了劫匪 。

 

周日(11日)晚上,罗伯森在家看电视时,发现有名蒙面戴手套的男子持枪指着她。罗伯森没有退缩,抓起附近桌子上的38口径左轮手枪追着劫匪开了数枪。

 

劫匪没有想到老妇人会反击,吓得落荒而逃。

 

 

罗伯森当时也不知道是否击中劫匪。但她告诉KSLA新闻,当时想杀了劫匪,因为她觉得任何闯进自己家的人,都会试图杀害她,所以她要提前防卫。

 

 

持枪和犯罪率有关系么?

近日发生在美国佛州的酒吧枪击事件再次让美国枪支管理状况饱受质疑,不少评论借此称枪支泛滥是美国社会无药可救的顽疾,然而一个社会合法拥有的枪支数量与其社会安全状况是否有直接关系还有待澄清,联邦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暴力犯罪还是财产盗窃犯罪,美国国内的犯罪发生率自1995年以后就明显持续下降。

 

枪支泛滥就会造成社会更不安全吗?这种结论至少在美国还难以简单成立。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91年以来,强奸、凶杀、抢劫、袭击等典型暴力犯罪数量和相对每10万人口的发生概率都在持续下降,从1991年到2014年之间,暴力犯罪发生率从758/10万人口降低至365/10万人口,下降了42%。同样降幅明显的还包括盗窃等财产犯罪,在1995-201420年之间,美国财产犯罪发生率从每10万人口4590起降低至2596起,降幅43%。另一方面,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数据,每1000名居民遭遇暴力犯罪的人数从1993年的80人降低至2014年的20人,降幅达到显著的75%

 

尽管数据证明美国社会正在变得更安全,然而枪击事件显然还是会影响普通民众对于安全感的判断。著名调查公司Gallup1989年起持续跟踪美国民众对于社会安全感的判断,然而在2002年华盛顿枪击案发生之前,认为美国犯罪率比上一年更高的受访民众比例连续10年都在下降,从89%降至41%,这一趋势与90年代初期后美国社会犯罪率明显下降的背景大致吻合,然而2002年认为美国犯罪率变得更高的比例陡增至62%,此后该比例便居高不下,维持在70%左右的比例。

 

每次曝光的枪击事件在激起民众不安全感的同时,也都会引发对于枪支管控的讨论,其中最常见的控枪理由便是美国死于枪支下的人口数量全球最高,严格控枪会显著减少因枪支而死亡的人口。但如果细究该数据会发现,在美国,每3起枪支死亡事件中,其中2起都是自杀,2014年,美国有2.1万人口使用枪支自杀,这一数字占当年所有因枪死亡人口的2/3。而在试图证明拥枪率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中,数据显示在拥枪率更高的州,用枪自杀的人数会比其他州高出3倍,而枪支谋杀率的区别却并没有那么明显。

 

在美国,严格控枪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减少用枪自杀的人数,而对于犯罪分子来说,有心从黑市上弄到武器并不比合法购买武器困难多少。在漫长而无结果的控枪讨论背后,美国社会对于持枪自由权的支持依然根深蒂固,皮尤研究中心持续20年的跟踪调查显示,枪击案并未影响民众对于合法持枪权的看法,最近10年来反而是支持率一路上升。也许美国人会支持更严格的的控枪政策,但如果问他们保护持枪权和控枪哪个更重要,多数美国人依然会选择保护宪法赋予的自由权利。

 

“枪支越多、犯罪越少”理论:人人都持枪,会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

“枪支越多、犯罪越少”(more guns, less crime)的观点最早由美国学者John  Lott提出。早在1997年他就发表了一篇关于犯罪、威慑以及枪支隐藏携带的论文,在论文中,他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1977年至1992年美国各县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计算发现:如果那些没有采取“允许携带隐藏枪支”的州,能够采取这一政策,那么每年将会避免大约1500例谋杀,强奸和抢劫会相应减少400011000例,总体的袭击事件数量下降将超过60000①。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之上,John  Lott写出了后来成为美国枪支游说的“圣经”——《枪支越多、犯罪越少》。美国步枪协会等团体从此以后就不再只引用宪法,而是可以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为“枪支自由携带”正名。

 


John Lott 1997年发表在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上的论文John Lott 1997年发表在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上的论文

John  Lott的理论主要来自枪支携带的威慑效应。在他看来,如果人人都有携带枪支的权利,那么就会对潜在的犯罪分子产生威慑,因为犯罪分子并不知道谁身上携带枪支,因而不敢贸然行动。而且,一旦发生暴力犯罪行为,携带枪支的公民也可以施以援手,帮助惩处犯罪分子。这样的威慑效应也体现在他的另外一个研究结论中:犯罪分子更可能去进行相对隐蔽的财产性犯罪,因为可以避免与受害者直接接触②。

“枪支越多、犯罪越少”的论调在提出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书被主流出版物引用至少达727次,美国步枪协会、立法行动机构在他们的网站也重点提及达140次③。每当美国发生影响较大的枪击事件后,John Lott也往往冲在前线,第一时间通过各大主流电视报纸为枪支携带自由发声。在奥巴马宣布对枪支携带者进行背景审核后,John  Lott就明确表示了反对,并且在Twitter上发布最新的研究。

 


John LottTwitter上反驳奥巴马的行政强制措施,称背景审核对减少大规模枪击案几乎没有作用John LottTwitter上反驳奥巴马的行政强制措施,称背景审核对减少大规模枪击案几乎没有作用

 

然而“枪支减少犯罪”理论出现后就持续遭到质疑

就在“枪支越多、犯罪越少”的观点大行其道时,质疑它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200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进行了一项针对枪支携带法案和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做对John  Lott的正面回应。调查小组把研究数据从19771992扩展到2000年,小组中除一人有不同意见外,多数人都认为,自由携带枪支法案并没有减少犯罪,就现有的证据来看,在自由携带枪支法和犯罪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④。

 

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  Donohue和他的同事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基础上,把数据又延伸到2010年。统计模型最后显示,自由持枪并没有带来犯罪率的降低,而是相反,犯罪率实质上有所增加——从总体袭击事件来看,自由持枪带来8%的犯罪增加。另外,虽然关系不是特别强烈,在强奸和抢劫的案件上,自由持枪也产生了正向影响⑤。

 

媒体人对这一问题也很感兴趣。赫芬顿邮报的科学编辑就针对“枪支管制鼓励犯罪”进行了事实查证,他们收集了FBI犯罪报告以及各州的枪支管制法律,对48个都市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那些有不同形式的枪支购买许可要求的城市,杀人犯比率是4.3210万人,而在那些不需要任何许可的地区(枪支购买自由),这一数字是5.74。枪支管制等于高犯罪率的假设并不成立⑥。

 

在美国问答社交网站Quora上,一位用户制作图表,认为枪支拥有数量和犯罪率之间并没有强有力的关系:华盛顿特区有最少的枪支却有最多的暴力事件,田纳西州和阿拉斯加州枪支和暴力事件数量都很高,而肯塔基州和达科塔州枪支很多,暴力犯罪却很少⑦。

 

Quora用户自制的分析图表Quora用户自制的分析图表

无论是国家研究委员会、学者,还是媒体记者、个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来质疑“枪支越多、犯罪越少”的结论。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分析都得出相反的结论,但是多数都从不同侧面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强而有力,还需要更多研究。

 

目前来看,枪支与犯罪联系很难确定,美国人也很难彻底搞清这个问题

 

相同的数据可以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可见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存在很大的差异。正如“枪支越多、犯罪越少”的说法受到很多质疑一样,那些认为“枪支越多、犯罪更多”的研究同样也受到攻击,而且面对异常结论也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无论是证实还是反驳,研究者们似乎都陷入一个怪圈:认为枪支管制和犯罪率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然而如今在越来越多的人看来,二者即使存在关系,也只是相关而非直接因果,影响一个地区犯罪率的因素有很多,枪支问题或许最引人注目,但未必是最大、最直接的因素。许多犯罪学专家认为,文化、经济、人口结构等因素在解释谋杀率方面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Stephen Breyer曾经在调查了相当多的关于“枪支控制是否有好处”的研究之后,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这些正面的研究和反面的研究,让法官们对判断政策是否适当,感到无所适从。”

 

到目前为止,看不出美国学术界对“枪支与犯罪关系”形成统一意见的迹象。遗憾的是,完全搞清这一问题可能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很难在这个问题上随心所欲地进行实验,而他国经验也很难照搬到美国,毕竟国情的差别经常是天差地远。想要让这一问题取得进展,或许只能让革命性的政策先行,以观后效再做出判断了。

 

结论

无论是“枪支越多、犯罪越少”,还是“枪支管制让社会更安全”,对于美国而言,都没有定论,且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部分。事实上,诸多研究也只能说明枪支和犯罪之间的相关关系,而无法得出因果结论。到目前为止,任何肯定性语气的表述都值得怀疑。

 

原文编辑来自,网易,腾迅,澳洲Mirror                 




董毅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法律自媒体人、专业互联网律师(EC/TMT)、投资金融律师(PE/VC),风险控制专家。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和讯、金融时报、环球时报、创业家、法人、创业邦、品途网、虎嗅网、艾瑞网、雷锋网、I黑马、极客网、TechWeb、钛媒体、天下网商、百度百家等多家机构特约撰稿人、创业导师,有上百篇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著作有《互联网+产业风口》、《Uber 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微信公众号:dongyizhilvshi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