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真的跑了

百家 作者:毒舌科技 2017-08-10 15:33:23

李嘉诚不再那么重要,

我很高兴。


如果非要狭隘的理解,李嘉诚先生的确是“跑”了,但这跟看空中国经济没毛关系……



-  1  -


7月30日晚,李嘉诚旗下的和记电讯香港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决定将自己持有的和记环球电讯(HGC)以将近145亿港元的价格一次卖光。


以固网通讯为核心的HGC是李嘉诚根植香港电讯市场的核心业务之一,至今保持不错的经营效率。此次出售,也被不少人视为李嘉诚对香港的又一次放弃。


与此同时,8月3日发布的长实地产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在内地的土地储备跟去年年底相比还在进一步下降,由约合1150万平方米降至约合1060万平方米,显示李嘉诚对内地和香港地产已是更加兴趣缺缺。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7月27日晚,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长江基建同时公告,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以45亿欧元(约合412亿港元)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


更早前的今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三家公司则联合宣布,将组团以约42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而且交易已基本敲定。


若Ista收购成功,光是为布局海外能源业务,李嘉诚今年就已花费超过830亿港元巨资,而这仅仅还是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消息。


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让“李嘉诚跑了”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  2  -


事实上,到2016年年末,李嘉诚旗下经过重组及多番挪腾的“长和”系就已经是一个完全以海外市场为核心,严格地说是一个以欧洲为大本营的跨国集团了。


其时,长和集团的注册地已迁往海外,落户到开曼群岛,而集团的收益已有超过49%来自欧洲,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加起来才23%。



如果按EBIT(息税前利润)算,长和集团的欧洲化程度,严格地说是英国化程度就更高。当年,集团59%的EBIT来自欧洲,英国占到36%,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加起来才15%,不到英国的一半。



如果非要狭隘地将投资海外理解成跑,李嘉诚已经是早就跑了。但我以为,他的跑,跟爱不爱国,以及所谓的看空中国经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  3  -


“万变社会,不变承诺”是李嘉诚给自己的格言。


他2006年宣布“李嘉诚基金会”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并把三分之一的资产(当时已超过90亿美元)捐给基金会,如今这笔基金已超百亿美金的规模。


至今,李嘉诚基金已累计捐助超过200亿港元,87%用于以香港、内地为核心的大中华地区。200亿港元在内地动不动就出来一个裸捐或捐款大承诺的背景下,看起来不多,但若论捐助的真金白银以及已发挥的效益,依然是无人可比。


  • 用这200亿港元,李嘉诚捐建了中国第一所私人捐资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

  • 兴办了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

  • 捐资与教育部共同启动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还引入世界顶尖的理工类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广东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在被“别让李嘉诚跑了”困扰的岁月,前往美国接受腰椎狭窄症手术的李嘉诚,因担心手术发生不测,还曾专门在手术前对家人特别嘱咐,无论内地有什么样的评价,李嘉诚基金会80%的项目都必须聚焦大中华地区。


此前,李嘉诚也曾在演讲中强调:


“我的一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历程是好不容易的……四方风风雨雨中,我还是不断在学习笑对人生,作为一个人、一个爱自己民族的中国人、一个企业家,我不断在各种责任矛盾中,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由此可见,说李嘉诚不爱国,不爱香港,是不客观,也不科学的。



-  4  -


既如此,李嘉诚为什么还要不断抛售内地和香港资产跑到欧洲去,而不是加大对内地和香港的投资?


我的看法是,除此之外,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也没太多选择的余地。这个老革命现在要解决的是新问题——为下一代,为“长和”的基业长青做出最稳妥的布局。


作为一艘惊涛骇浪中闯过来的商业巨轮的大船长,他要为“长和”寻找一个更安全的港湾,让下一代可以更轻松地续航,更好地守住他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


你看看他投的大项目,首选法制和经济环境稳定的发达经济体,首选能源、交通、通讯、水等等,这都是标准的难攻易守型都最有利于下一代更好地“传承”。


从以进攻为主的打江山转向以防守为主的守江山,这是李嘉诚的一个大转变。没错,超人已经老了,他已从进攻转向防守,至少是进攻少一点,防守多一点。


但你想一想,通讯、电网、客运铁路、天然气、供水,这些投资如果不往他渊源深厚,而且还天赐良机的欧洲、澳洲做,他还能往哪里做?往内地,往香港?


内地,就算他想买,通讯、电网、铁路、天然气和水等等,这些几乎都是垄断经营的行业,会这样一家接一家被他绝对控股,甚至连锅端地卖给他吗?


就算绝对控股,就算偶尔连锅端一个,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那些硬骨头,他有信心去啃吗?就算他有信心,他对李泽楷会有信心吗?


至于香港,香港就那么大个地方。


因此说,与其讲李嘉诚是在资产大转移,不如说李嘉诚是在策略大转型,而刚好,这些转型,都最适合,甚至只能转到海外去进行,而刚好,内地的房地产让他觉得没劲了,甚至还风险了,于是就有了这边不断买,那边不断卖。


这样一个纯粹结合他自身实际做出的商业考虑,说白了,也就是卖了几个楼盘,就跟爱国,跟所谓看空中国经济扯在一起,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



-  5  -


还有人问,既然不看空中国经济,那他为什么不在内地做些其他投资?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我的看法是,如果非要用看空还是不看空来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李嘉诚不是在看空中国经济,而是他在看空自己。


事实上,李嘉诚旗下的内地业务,比如零售,码头,医药,包括地产本身,都依然是马照跑,舞照跳,甚至某些业务还在加大投资。但除了这些,除了最好到欧洲搞的公用事业,李嘉诚还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能在内地发挥吗?


就以地产为例,就算他看好地产的长期前景,就算他持续投资,在当今内地地产巨头个个如狼似虎的环境中,他的投资又有多大个意思,多大个赚头?


李嘉诚做生意是求利润,甚至高利润的,今年上半年,长江地产收入不到300亿港元,利润超过144亿港元,这个盈利水平往后在内地恐怕是难以保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既然他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自己,而是考虑下一代,那他就一定会结合下一代的情况去做最合理的安排。


李嘉诚的下一代都在西方接受教育,做人做事的习惯都非常西化,缺少在内地的历练,也缺少中国式经营智慧的洗礼,在中国企业家群雄四起,而且个个全球眼光,本土智慧的环境,他们又能在内地有什么竞争力,或者占什么便宜?


内地已经完全不是李嘉诚当初走来的那个内地了。


当年,李嘉诚们在内地是什么待遇,什么机遇?跟内地比,又是什么实力,什么优势,什么竞争力?



但现在,内地已经大不同了。


李泽钜、李泽楷之于内地,和李嘉诚之于内地,也是大不同了。


“中国现在太强大了,30年前,我们投资一个千万小厂就惊天动地。现在不要提了,几十亿,几百亿美金下去,影子都没有。”


我曾询问一位谈到激动处会跳起来拍桌子打板凳的印尼华人大富豪,你为什么不到中国投资,他的反问是:


“你问我为什么不去中国投资,我要问你,你觉得我有什么本领,什么优势,可以到中国去投资,我可以贡献些什么,我能占到什么便宜?我坦白说,我一到中国就有自卑感。


李嘉诚内心,恐怕也跟这些企业家有相似的想法——


“你们问我,骂我,为什么不到内地投资,而是到欧洲去投资,请你们告诉我,我还有什么本领,什么优势,可以到内地去投资,我可以贡献些什么,我能占到什么便宜?”



没有什么优势的生意,李嘉诚不会做。与之对应的是,内地也已经不再需要,至少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李嘉诚的投资了。


到今天,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房地产投资,或者说需要他像“买下半个英国”那样,来买下我们的通讯、电网、客运铁路、天然气和供水吗?


不需要了。



-  6  -


李嘉诚是有优势的,优势在于他的全球化。


从1980年代收购“和记黄埔”这一当时就已非常国际化的企业开始,李嘉诚就一直在海外持续投资,这让他成为华人社会全球能见度最高,也全球化能力最强的企业家。


在英国,李嘉诚已累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到2016年,“长和系”已控制了该国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供水,并因此被称为“买下了半个英国”而早在20来年前,他就曾创下一笔交易(出售Orange)从英国赚到1680亿港元的好成绩。


除了以英国为重心的欧洲,在加拿大,李嘉诚的投资也不少且同样收获甚丰。他在油价低谷时抄底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被称为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为他带来了数百亿的回报。至今,李嘉诚已累计在加拿大投资超过300亿加元,以至于加拿大总理到香港,都是先见李嘉诚,再见梁振英。


而到了以科技为引领的美国市场,李嘉诚则投资大量的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开发者——DeepMind都曾是他碗里的菜。



拥有全球化能力甚高的经营管理团队,且能在西方经济体长袖善舞赚足利润,这是李嘉诚能够不断加大欧美业务布局的原因,甚至也是他可以为国家再做贡献的新方式,而很多海外华商,甚至国内企业家对中国的贡献,也都该换个方式了。


这个方式是什么呢?


其中一条应该是,为全世界做更多贡献,也换个方式赚全世界的钱。


国家都在加速拥抱世界,企业家们的脚步要跟上,这才是未来新方式。



李嘉诚不再那么重要,这或许也是李嘉诚自己,是国家都希望看到的。


最好有一天,李嘉诚的慈善基金都不必再80%用于大中华,就像成龙当年去日本捐钱,人家告诉他,我们这里没有穷人。


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跑到中国来了,百事可乐跑到中国来了,大众跑到中国来了,奔驰跑到中国来了,那么多世界500强都跑到中国来了,也没见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说,这些企业跑过来,他们本国就不行了。


所以,李嘉诚跑了,跑去海外攻城掠地,我很高兴。相反,如果中国到今天还需要他来多买几块地,多盖几个楼盘,那才真的是没意思。


如果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可以像李嘉诚那样,像可口可乐、大众、奔驰那样跑出去,像我们最近采写的一位企业家一样跑出去。跑出去,然后更好地回来。我们会更高兴。


来源: 华商韬略 ID: hstl8888,作者: 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 END -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你错过的精彩内容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buluo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