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投毒案细节曝光:我们该如何看待人性之恶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4-04-25 16:45:42

作者: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湘潭大学投毒案发生后,有不少朋友希望我谈谈看法。


看法,需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在谈看法之前,我先和大家分享两个基本事实:


首先,学校也是社会,凡是社会上会出现的纷争与暗战,学校里也会出现。


总认为校园是一方净土,不该发生恶意与伤害,是我们主观的投射,不是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是,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性的滋生,就有关系的冲突,就有恶意的激发,就有伤害的逼近。


校园惨案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一直都有。


看见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在祛魅中习得客观。


其次,投毒和谋杀案都是小概率事件,对悲剧保持省察,但不必陷入过分焦虑中。


恶意发生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对那个家庭将会造成百分之百的灾难,所以我们对伤害要足够关注。


因为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案件,还有别人的人生。


但关注之余,我们更要有的基本认知是:


小概率事件,不代表绝大多数。


根据教育部资料,我国目前有4400多万大学生、130多万研究生(在校),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会安全顺利地毕业,成为或平凡或优秀的人。


不要看见谋杀案,就认为到处都在杀人;不要看见投毒案,就认为到处都在投毒。


听见远方的哭声,保持悲悯;建设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


达成这两个共识后,我们回到湘潭大学研究生投毒案的事实层面——




4月20日凌晨,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发出通报,湘潭大学25岁的研究生小张,被人投毒身亡,同寝室27岁的室友周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湘潭市公安局的通报@网络


案件发生后,受害人小张的亲友、同学和学校老师,站出来为小张发声,也通过生活细节拼凑出小张生前的模样:


勤奋踏实,温和善良,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喜欢健身;不管是学弟学妹们考研,还是故友老乡有事,只要找到他,他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帮则帮。


小张原来就读于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后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湘大本部法学院研究生,就读于该校闻名于法学界的刑法专业。


小张好朋友的讲述@头条新闻


和他同宿舍的其他两名室友,都就读于法学院。


去年6月,嫌疑人周某某搬到小张的宿舍,从此这间四人宿舍再也无法太平,原因是周某某极其不好相处:


性格古怪,脾气很大,不讲卫生,不刷厕所,晚归影响他人休息,冬天要求开窗开空调,擅自带液化气进宿舍,经常和其他室友发生矛盾……


因为这些极其琐碎又极其尖锐的矛盾,周某某和同寝室的室友,发生了不止20次冲突


需要提醒的是:


周某某不是和受害人小张发生20多次冲突,而是和同寝室的所有人都有冲突。


甚至据知情人透露,这些冲突大多数发生在周某某和其他室友之间。


那么,为什么最后周某某对小张痛下毒手呢?


我翻看了权威媒体的报道后,从中找到了3个细节——




第一,我为你雪中送炭,你却恩将仇报。


小张是宿舍长,当周某某和其他室友发生冲突时,小张每次都要出面协调。


也就是说,尽管不少冲突不是小张引起的,但因为小张需要协调,每场冲突他都当和事佬。


“和事佬”这个词,在小张被投毒身亡后,多名支持他怀念他的同学口中,都曾出现过。


小张好友的讲述@头条新闻


作为一个负责的和事佬,小张甚至为了调解周某某和其他室友的关系,还先后几次帮周某某打扫厕所,以平息众怒。


这里面,就藏着一个事实:


小张是每场冲突的和事佬,且他在某种程度上有恩于周某某。


但最后,周某某为什么选择了恩将仇报呢?


因为人性中最不易察觉的恶意,是受助者恶意


你好心帮了一个人,而那个始终活在危机里的人,不仅不会领情,反而认定你才是导致他陷入各种失败的罪魁祸首,进而对你产生深深的恶意。


受助者恶意的核心是:


“你的每次出现,都映衬出我的难堪,所以你所有的好,在我看来都是恶。”


典型的参考案例,是中科院研究生谢雕被高中同学周凯旋杀害案:


周凯旋一直沉迷于游戏,不思进取,无法自拔,谢雕一直帮助他、提醒他、劝诫他,甚至好心款待宴请他,结果最后在餐厅里,周凯旋把谢雕杀害。


湘潭大学投毒案发生后,很多人联想到其他校园投毒案,我并不认同这种类比:


虽然都是校园投毒案,但背后的真相并不相同。


湘潭大学投毒案嫌疑人第一时间被抓,和妒忌关系不大,更多显现的是隐秘人性的“受助者恶意”。




第二,透过变态和无赖,看见控制和依赖。


小张的好友说:


因为很多冲突都是卫生问题引起的,寝室长小张就自掏腰包,买了清扫厕所的工具,带头清理厕所,并规定同宿舍的人轮流清洁。


小张的这个举动,引发了周某某的又一场反抗:


“叫他清理,他不清理,很多时候装作没看见。”


小张好友的讲述@头条新闻


周某某在寝室被排挤,小张主持公道,为什么周某某不仅不领情,反而还耍起无赖了呢?


答案是:他在用无赖,控制小张。


他不打扫卫生,宿舍长小张就要替他打扫,那他就能用无赖,调遣小张为他服务。


这里面,牵扯到一种非常微妙的扭曲心理:


周某某又懒又自私,被众人排挤,不被人喜欢,也没有什么朋友,他内心里也是渴望被关注被帮助被偏爱的。


但他让自己被喜欢的方式,不是让自己变好,让小张欣赏他,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坏,制造烂摊子,让小张为他收拾残局,进而感到自己被关注被在乎


“看,寝室长都不替你们扫厕所,却替我扫厕所。”


周某某这种扭曲的求关注心理,在小张另外一好友那里得到了印证:


小张曾和好友提及,去年七八月份,其他两位室友外出学习,只剩下周某某和他独处,周某某经常监视小张的一举一动,甚至偷看小张的手机。


小张好友的讲述@头条新闻


周某某这种越界的行为,让小张不适。


但恰恰是周某某的越界,让我看到了他对善良、勤劳、负责的小张的扭曲依赖:


他监视控制小张,其实是害怕小张和别人说他坏话,也像别人那样讨厌他。


他一方面对小张扭曲依赖,渴望小张能站到他这一边,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又不愿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得到欣赏、融入这个集体的能力。


他最后的投毒,恰恰是他这种内心冲突的最后爆发。




第三,最后的谋杀,是自觉背叛的恨之投射。


在媒体公开报道的事实里,今年3月,实在无法调和周某某与同宿舍人的关系后,小张和另外两名室友,向学校提出了调换宿舍的要求,不愿和周某某同一宿舍。


就在学校同意后,4月初,周某某对小张下了毒手。


小张和好友的聊天记录@网络


周某某的毒杀,和他的扭曲、残忍、偏执的性格,有着极大关系。


但从心理深层分析,他对小张下此毒手,是他觉得小张背叛了他:


他肯定曾自恋地幻想过,替他主持公道、在中间不断调和、帮他打扫厕所的小张,能一直包容他迁就他维护他。


当小张在忍无可忍中,坚定地站到了其他两位室友身边,将周某某驱逐出宿舍,周某某认为这是小张对他的背叛。


小张作为宿舍长,带头向学校提交的申请,让他再次陷入了被驱逐的命运(之前周某某因问题多多,就被调换过三次宿舍),他在恼羞成怒中,起了恶意和杀心。


这里面,依然有个残酷的认知:


心理扭曲的偏执者,从不会向内反思,只会向外归因。


谋杀,是恶的极致,是恨的投射,唯独没有自省与反思的影子。


对杀人犯心理暗区的扫描,绝非为了给杀人犯开脱,而是为了最后的呐喊和呼吁。




有的文章在写湘潭大学投毒案时,都在规劝学生们如何搞好同学关系、如何体谅别人、如何避免矛盾。


这当然没错,但受害人小张还不够懂事、体谅和大度吗?


这桩悲剧的最后漏洞是,没有更强大更有效力量的介入,而不是同寝室的人不够好。


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27岁的研究生、嫌疑人周某某,很早之前就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中:


曾先后3次被其他宿舍的室友投诉驱赶,曾先后20多次和小张宿舍的室友发生矛盾,曾长久和周围人的关系不睦……


来自媒体的报道@网络


这样的一个人,哪怕他在读研究生,也一看就知道是陷入了心理困境的人。


只是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在面对这样一个有潜在危险的人时,是否采取了什么有效而正当的措施呢?


我翻阅了诸多报道,没有看见哪篇报道说,学校或家长及时洞见周某某的异常,带他去看精神科或见心理医生。


我们关注教育、书写悲剧、探究心理,并不是为了凝视恶意与杀戮,而是为了避免眼泪和不幸。


而避免不幸的最好途径,就是看见:


看见问题,看见困境,看见隐秘角落里即将跌落凶险的伤害,看见茫茫人海中无处躲闪的伤痛,看见成绩之下、面子之里那个需要帮助的人。


而后,直面痛苦,找到方法,有效解决,避免伤害无辜和更多的人。


不难想象的是,如果周某某被及时治疗,小张没有遇见周某某,或者他遇见了一个心理相对健康的周某某,那他就能顺利毕业,一边钻研他热爱的法学,一边拥抱崭新的人生。


但现在,他走了。


他走了,但他的伤逝,依然拷问着这片土地和这群大人。


拷问着我们,要以怎样的看见和守望,把这个世界交到我们下一代的手中。


共勉!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4年第9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本文转载自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本号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