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成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虚拟财产继承问题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最关注的问题之一。3月21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微信账号、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已经成了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
白皮书指出,中青年人的遗嘱中,处理的不动产类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2023年的数据显示,遗嘱中处理的不动产,除了常见的商品住宅用房以外,还出现有别墅、公寓、小产权房、办公楼、商铺、厂房、车位等类型的不动产。
在不动产的数量上,比较多的是2处到3处不动产,白皮书分析发现,大部分人拥有房产和车位,该数据说明,订立遗嘱的中青年人群普遍属于“有车、有房一族”。
值得关注的是,有5%左右的遗嘱人名下没有不动产。白皮书认为,该现象说明,部分中青年人逐渐意识到订立遗嘱的重要性,即使没有像不动产这种重大的资产,也提前做好了安排。
在财产登记类型中,公司股权、理财合同、保险单与其他财产类型出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老年群体数据的平均水平。白皮书观察指出,从近四年的走势情况可以看到,“其他”类财产的数量增长明显。“其他财产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财产的多样化,也能反映出市民对自己财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其他财产既有收藏品,个人物品,保管箱、合同权益,也包括虚拟财产。”
白皮书特别指出,自2017年起,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群开始订立遗嘱,这类群体的遗嘱中处分“虚拟财产”的情况越来越多,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计收到488份遗嘱,内容涉及“虚拟财产”。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总数89%以上。
统计发现,微信账号、QQ、支付宝、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了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白皮书举例称,2023年初,拥有百万粉丝的“90后”“B站up主”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计划待自己离世后将百万粉丝账号留给好友运营,并将自己名下价值300万的虚拟资产继承给父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龙翼飞表示,《民法典》127条明确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是公民的合法财产。因此,虚拟财产只要是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都可纳入遗嘱中处理,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来保护虚拟财产。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主席致敬老战士的动人瞬间 7904787
- 2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举行 7809580
- 3 本科生发14篇SCI 副院长父亲被免职 7713738
- 4 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7615999
- 5 普京与巴西总统会谈 举着耳机不说话 7522890
- 6 上门做饭月薪近2万被质疑 女子回应 7423847
- 7 网警查处一起法律服务公司侵公案 7330530
- 8 印度称不会升级冲突 7231445
- 9 男子地铁上做怪异行为致3人恐慌受伤 7139765
- 10 关税乱拳打乱不了我们的发展节奏 704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