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卑对男友隐瞒了家庭条件”上热搜:请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4-03-20 13:11:12

作者:飞白

来源:精读君笔记(ID:Jingdu999)



前几天在热搜上看到一个帖子,帖主自述因为自卑,对自己的男朋友隐瞒了家庭条件。



点开一看,帖主是一线城市本地人,存款40万+,城中村有两套自建房待拆迁,父母都有医社保养老金,每年还能拿到村里的分红,家里还有个已经工作的弟弟。


帖主男友呢?


独生子,省会二线城市,老家有一套房子自住,一套没入住过的别墅,打算卖了之后支付婚房首付。



光从经济实力来看,其实两人的家庭不相上下,并且帖主年纪轻轻就存款40万,已经秒杀不少普通的打工人。


那么,她自卑的点是什么呢?


帖主说,自己父母都没读过什么书,父亲以前是花农,自己种花自己卖,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没继续种花,转而去做了保安,因为保安的工作是熟人介绍的,所以福利还不错。


母亲呢,以前是普通工人,现在退休了,由于闲不下来,目前也经常去做一些保洁的工作。


而男友的父母都是文化人,父亲是军队退休干部,母亲目前是家庭主妇。


帖主了解到男友的家庭情况后,觉得不好意思告诉男友自己父母的工作是保安和保洁,于是只说爸爸是花农,妈妈是普通工人已经退休。


目前,帖主和男友处了一年,也各自见过对方父母,了解到男友并不介意自己家里的情况,但她还是觉得难以启齿,不知道怎么跟男友坦白。


不少网友看完帖主的描述后,纷纷表示不理解。



说白了,帖主真正自卑的点,其实就是父母的职业。


就像热评中的网友说的:


你俩差距没有很大……问题出在你身上,是你自己看不起保安保洁这类职业。



一语中的。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对父母的职业耿耿于怀。


知乎上就有不少人发帖表示,自己因父母“不体面”的职业而备受困扰。



也有一些人,对父母的嫌弃无关职业,只因他们父母本身的行为。


不久前,我就看到过一个帖子,帖主说,自己有时会莫名觉得和妈妈一起出门很丢脸。


和妈妈一起逛街时,妈妈会突然看到别人卖的东西就转头和她说:“卖这么贵,怎么好意思的?谁会买啊?”


这时候,帖主往往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羞红着脸不敢抬头。


甚至有时逛街看到了喜欢的衣服,妈妈问完价钱,就会直接拉着帖主说,太贵了,这短袖一百多,快走吧。


母亲的这些行为,常常让帖主感到尴尬和丢脸,甚至有了不想生孩子的念头。



帖主大概是觉得,母亲的反应,就是赤裸裸地把自家并不优越的经济条件摆在大庭广众之下。


这位帖主其实和那些觉得父母的职业不体面而感到自卑的人一样,都是没能接受父母本来的样子。


《真相,治疗心灵的妙方》一书中提到:


我们所有的规划与行为模式,都过于视而不见而不是真的看见,太过防御而不是接受,试图改写生命而不是拥抱生命本来的样子……


“接受”自己和生命,始于接受父母。尝试否认、压制、忽略作为儿女的事实来拒绝父母,都会禁锢住生命的重要部分,贬低自己和自己的存在(不只是贬低其他人)。


也就是说,接受父母本来的样子,就是接受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生命从他们那里来,没有他们,也就不会有我们。


接纳事实本来的样子,我们能获得更大的解脱。


同样的,接受我们真实的父母,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自由。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接纳父母本来的样子?


心理咨询师meiya提到一个观点:


我们对我们的父母不接纳、排斥、不满,甚至怨恨,除了我们对他们有完美的期待外,或许还因为他们没有给我们想要的爱,没有满足我们的很多需要。


因为“无条件的自信”,背后藏着的是“无条件的爱”。


即我爱你,不为别的,仅仅因为你的存在本身。


武志红曾分享过自己考试的经历:


小学时,有一次考试他退步很大,怕父母觉得丢脸,直到开学前一天,他才拿通知书给母亲签名。


看到成绩,母亲的确很震惊,但当他对母亲保证下次一定考好后,母亲便不再多说一句,很爽快地签了名。


母亲的举动,莫名给了他一种信心,并且下一次考试,他少有地考了第一名。


后来小升初的时候,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但在初中第一次考试中,他只考了33名。


然而,这时的他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条件的自信”,坚信这次考得差是另有缘由,下次改正就好,母亲同样没多说什么。


果真到了下一次考试,他的成绩再次名列前茅,母亲也不吝啬地夸奖了他。


而有些父母遇到同样的状况,可能会说:“考个第八名有什么好高兴的?比起之前的第一名,你还是退步了。”


这样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就是有条件的,只有考到了他们期盼的分数,他们才会对孩子释放爱意。


但是,孩子渴望得到认可的需求没被满足,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自卑的自我、脆弱的自我,其实都和“有条件的自信”相关。


不过话说回来,父母固然有他们的不完美,已经成年的我们,也不能过度泛化,将自己的一切问题都归结到原生家庭。


我们无法从父母身上获得无条件的爱,但仍然能从其他关系,甚至从自己身上获得这种感受。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内聚性自我”


所谓内聚性,就是你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而构成一个整体。


形成内聚性自我必须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感觉上,这种自恋感,是内聚性自我的核心感觉。


想起两年前看过的一个新闻:女大学生大方介绍父母收废品的职业。


某大学开学第一天,这位新生在讲台上丝毫不怯懦地介绍道:“我家是干收废品的,父母很累,我有个特别实在、特别土的梦想,就是给我妈买个大别墅……”



这个自信的姑娘,就充分持有这种自恋感,她坦然且大方地接受父母真实的样子,从不觉得他们的职业不体面。


所以,无论外界对父母的职业有着怎样的评价,都不会影响到她对自我的评价。


这样的人,不但自信,遇事也不容易崩溃。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的父母是贫穷还是富裕,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性格是温柔还是严厉……皆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实。


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这样的事实,同时把自我修炼得足够结实、强大,哪怕面临一次次人生的寒冬,也不会轻易瓦解。


共勉。


适当的“自恋”,

会让你更坚强。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4年第7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飞白,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公众号:飞小白有话说(ID: feixiaobai2018)。本文首发于“精读君笔记”微信公号(ID:jingdu999)。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