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惨烈的考公,和7.8亿人的贫穷

百家 作者:36氪 2024-03-04 22:29:48

在印度,考公人被称作“有志者”,每个有志者的故事,都是一场史诗级的“奥德赛”。


沧南

编辑何任远

来源|南风窗(ID:SouthReviews)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医生、工程师,曾是宝莱坞影片中独领风骚的职业。

比如,20年前那部《穆那大哥做医生》中,主角穆那对家人宣称自己当上了医生,背地里却是一个黑帮大哥,真相拆穿后,他决定考个真医生。几年后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则迎来了印度工程师们的高光时刻。

如今世道变改,宝莱坞创作者眼中,印度人光鲜职业的梦想叙事,露出了务实的底色——考公。近些年,你能在各种印度影视剧里看到考公的身影。比如2021年,网剧《心有抱负》就讲了三个年轻人备考公务员的故事。

而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去年年底上线流媒体的《12年级的失败》。主角历经三次失败,第四次通过了地狱级难度的国考——印度联邦公务员委员会(UPSC)组织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这是一个真人故事,原型是印度警察服务(IPS)的警官马诺吉。作为来自贫困地区的小镇做题家,马诺吉经历过徇私舞弊、贪腐成风的教育系统的捶打,但他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决定以自己的方式,闯关地球上难度最高的考试,并成为一名印度联邦警察。

而他要面对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独木桥”,100多万考生争夺700个岗位。而低种姓家庭出身的马诺吉,只有四次机会。

电影在印度颇为火爆,力压《奥本海默》,成为年度最强黑马。这个励志故事很老套,但对于印度人来说,它却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事实上,比起现实的丰富和魔幻程度,印度创作者们的想象力,还是略显贫瘠了一些。在印度,考公人被称作“有志者”,每个有志者的故事,都是一场史诗级的“奥德赛”。

地狱归来的英雄

随着今年5月UPSC预考临近,印度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大量励志故事开始翻涌而来。

名叫维贾伊•瓦尔丹的印度行政服务(IAS)官员,作为曾经的考公钉子户,如今成了颇有名气的榜样,媒体给的标签是:考公失败35次的男人。大学毕业后,瓦尔丹就开始各种参加公务员考试,连续30次都失败了。2014年,他首次尝试UPSC考试,接下来四次,也连续失败了。

2018年,他考上了联邦警察,但他不甘心。2021年,他重新来考,并得偿所愿考上了IAS。

这样一个屡试屡败的人,并非天资平庸——这个来自印度北部的小镇青年,在印度高考12年级科学考试中获得过99.4%的高分。只是因为,印度考公实在太难了。

每年,100多万印度学生都为考公疯狂,争夺700~900个岗位。仅去年一年,就有130万人参加了预选考试,最终,一万四千多名候选人入选了正考。

考公是一场漫长的战争,横跨一整年。以今年这一轮考试为例,2月公布通知,5月进行预考,9月进行正考,而终试和揭榜,则要等到次年2-4月。跨度如此漫长,备战的艰巨,也可想而知。光是正考5天的题量,涵盖了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科技、经济、社会、国际关系、公共管理和灾害管理等各学科,据统计连续答题就要30多个小时。所以,一些“考公导师”会建议,考生最好潜心学习12~18个月,才能掌握完整的考试大纲。

来自印度北部的加米尼·辛格拉,就向媒体阐述过她苦行僧一般的备考生涯:远离家庭活动,远离朋友,远离社交媒体,没有任何业余生活。

三年时间,她天不亮就起床,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为了在两个小时内完成100道客观题,她参加过几十次网上模拟考试。由于这项考试在冬天进行,她甚至尝试跳出舒适区,选择“最寒冷、阳光最少的房间”进行模拟。

同时,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每天只吃水果、沙拉、干果和粥,每天在自习桌前原地跳200~300次。

她说:“孤独是你的伴侣,孤独让你成长。”

好在,一人备考,全家帮忙。家人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父亲订阅几份报纸,每天整理时事新闻和政策,贴心为女儿做好标记,哥哥也帮她刷题和模考。而家里的老人们则每天去寺庙为她祈祷。

“他们是我旅程的一部分,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这是(考试)一整个家庭的努力。”

最终,在2021年,她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考上了IAS。为此,辛格拉出了一本书,讲述自己考过UPSC的故事。在媒体上,她有如凯旋的英雄一般,激励着万千考公者。

这不是夸大之词。在印度社交媒体上,成功上岸者,的确享有英雄般的待遇,他们一跃成为社会名人,接受着赞美和追捧,人们会用“英雄之旅”“奥德赛”“冒险”等字眼来描述他们的事迹。

考公是一场豪赌

在印度,医生、工程师曾经辉煌一时的荣光,如今正在黯淡,公务员成了更具“理想意义”的工作。

很多人都选择放弃“钱途”繁荣的工程师和医学职业,转而涌向更受人尊敬的IAS、IPS或 IFS(印度森林服务)等官员行列。

来自北方邦加济阿巴德的阿帕拉•米什拉,就在2018年放弃了执业医师的身份,加入考公大军,这位才智过人的中产家庭女孩,从小接受精英教育,到最终还是三次铩羽而归。第四次,她全身心投入,以更严格的方式备考,才考上了 IFS。

同样广为流传的,还有阿努迪普•杜里什蒂的故事。毕业后,杜里什蒂在谷歌当工程师,收入可观,前途无量。然而在2012年,他却下定决心辞职回印度考公,连续五年,都没考上梦寐以求的IAS官员。出人意料的是,2017年,未经任何辅导的情况下,他却拿下了当年全印第一。

在中国,考公这一行为,被赋予了追求稳定和安逸的意味。但在印度,它却是一种“冒险”。

印度作家、电影制作人阿努拉格•米纳斯•维尔玛就曾说,UPSC是印度最受欢迎的冒险运动。在一个视频中,他谈到,如果考试是赌博,那么穆克吉•纳加尔就是拉斯维加斯。

穆克吉•纳加尔,被称作考公培训的圣地,这是德里北部的一个街区。每年,成千上万的考生,从印度各邦的村庄和城市赶来,参加这里的辅导机构。

这场马拉松考试,不仅需要耐心和毅力,还要有充足的资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UPSC考试不可能一战而捷,在辅导机构一学就是数年,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前述全家陪考的辛格拉,父母都是政府医生,属于有特权的少数人之一。

不是所有考生花了昂贵学费后,依然能过上舒适的生活。为了节省房租,他们住在昏暗的街道,拥挤在逼仄的出租屋。为了节省伙食,他们吃馍馍(Momos)和马吉(Maggi)面条。他们把醒着的时间都花在学习、复习和讨论时事上。

维尔玛说:“这是一种持续多年的成人仪式,直到他们入选或承认失败。”

来自拉贾斯坦邦的阿希什,曾在这里待了7年,来自农民家庭的他,每个月都伸手向家里要钱,这让他无比羞愧,为此,他七年中没买过新衣物。除了学习,他做任何事都感到内疚,但他最终还是没考上,不得不在浦那找个公司上班。

印度脱口秀演员阿努巴夫•辛格•巴斯在一场有关UPSC考公的专场中调侃:“在穆克吉•纳加尔,每个人都在准备UPSC考试,那些考不上的人,就开始卖馍馍。”

演出录像在油管有近5000万播放,评论区,除了赞美他演出技巧的,也有无数人在此照镜子,看见了自己的辛酸、迷茫,或者重拾希望。有人评论说,看这个视频时,自己一边哭一边笑。
唯一的翻身机会

在印度,成为公务员,不仅意味着稳定,也意味着尊重,更意味着翻身。对于贫困学生来说,成功上岸,能带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

网剧《心有抱负》第一季,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名叫古里的角色,喝酒时谈论他那拥有20英亩土地的父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很怕他,但有一天,一位IAS官员来了,吓到了他的父亲。

看到父亲被吓到,年轻的古里大吃一惊。从那时起,古里才知道,IAS才是真正的强权,古里说:“从那时起,我决定成为一名IAS官员。”

该剧编剧迪佩什•苏米特拉•贾格迪什这样阐述印度年轻人对考公的热情:“你什么都不是。但下一刻,你就会成为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人们喜欢这种变化,越是困难,越是令人向往。”

这种驱动力背后,则是阶层阻滞的结果——考公,是唯一翻身的机会。

印度种姓制度存在3000多年,尽管1947年独立后在法律上废除了这种禁锢阶层的制度,但实际生活中,层级分明的阶层秩序,在财富、工作和社会地位分配上,依然发挥着难以撼动的作用。两大高种姓中,婆罗门约占总人口的3%,刹帝利占5%左右,但他们垄断了全国80%以上的优势工作岗位。

财富分配也尤其如此。《财富》杂志指出,印度是生产富豪最快的国家,也是亚洲亿万富豪最多的国家。尤其是,疫情期间,印度富豪增长数量,更是冠绝全球。然而,联合国报告指出,这个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有7.8亿人处在贫穷线以下,只占有整个社会财富量的4.8%。

也正是如此,印度媒体和公共舆论才把穆克吉•纳加尔街区那些考公人,喊作“有志之士”,给予了某种隐含的祝福。但对于大多数低种姓考生来说,要实现阶层跨越,比登天还难。不那么富裕的家庭,要实现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可能需要全村人的努力。

好不容易供养孩子上完了大学,这些贫困家庭还要继续贷款、卖地、省吃俭用,一家人同心协力,甚至还有同村人的帮助,以博取一个翻身的机会。

在穆克吉•纳加尔,来自拉贾斯坦邦的巴拉特,每月有6000卢比(约合人民币521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在他为公务员而战的同时,家里人也鼎力支持。父亲在家乡跟村民们筹了钱,他的母亲和辍学的妹妹打小工支持他。全家人削减了蔬菜牛奶的供应,以确保每个月及时寄钱给远方的儿子。

然而不幸的是,2019年,巴拉特出了车祸,右手骨折。后来,母亲也生了重病。疫情期间,父亲的自行车修理店倒闭,家里的生计就此断了。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极不平等的现象,其他中产家庭的“有志者”,一次派对就是他父亲一个月的收入。那些考取率高、费用也昂贵的顶级培训机构,几乎全是政府官员们的孩子,农民的儿子,没有资格登堂入室。

对于巴拉特这样的有志者来说,他们心中各有一个英雄,不是虚构的X战警、超人或者钢铁侠,可能是一个人力车夫的儿子(一次就通过了UPSC考试),或者一个小贩的儿子(以UPSC第45名被媒体奉为榜样)。

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是奇迹,是极端特殊的个例。没有丰厚资源作支撑,失败才是底层有志者的常态。

印度当地媒体“世界一体新闻台”采访了一批苦苦挣扎的有志者,多数人传递了相同的感受,所有人都在进步,而他们困在原地,越来越无力。在他们身上,情绪障碍普遍存在。

27岁的报考者钦迈•德赛,已经毕业6年,5次考试都失败了。在他看来,他们这样的考公钉子户跟同龄人已经严重脱节,可能还需要花2~3年再学个课程或文凭,才能匹配职场。

巴拉特还在苦苦追寻属于自己的奇迹,他说,他不打算放弃。为了维持生计,他一边备考,一边卖菜。

巴拉特的父亲也说:“我们没有被打败。我们不会失去勇气。”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