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理想的毛利润也高于蔚来和小鹏,2022年前两季度均超过20%,蔚来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3%~15%,小鹏则保持在11%~14%。
汽车的制造成本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6.35万辆的全年销量打败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此前,特斯拉已稳坐三年销冠的宝座。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远没有达到比亚迪和特斯拉的规模效应,2022全年,“蔚小理”中卖得最好的理想累计交付13万辆,连比亚迪的零头都差很远很远。
另外在5家亏损的A股上市车企中,就有与华为合作的3家车企:北汽蓝谷、赛力斯和江淮汽车。
这三家车企都与华为有智选车的合作,但华为救得了它们吗?
近日有媒体曝出华为内部会议纪要,车BU CEO余承东非常有信心地表示,“全球汽车行业在大洗牌,就像十几年前的手机行业一样,可能会死掉一大批,我相信跟我们紧密合作的厂家一定能成为少数幸存者。”
但是,合作车企交出的成绩单着实会让余承东压力很大。2022年,北汽新能源的总销量仅为5.02万辆,作为对比,新能源车企第二梯队的零跑和哪吒销量则为11.11万辆和15.2万辆。
北汽是第一家站出来与华为合作HI模式的车企,但极狐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巨浪,2022年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蓝谷净利润预亏52~58亿元,短短三年时间,北汽蓝谷累计亏损超过169亿元。
为扭转销量困局,北汽与华为在2024年推出智选车,不同于极狐的合作模式,华为深入造车环节,而且进入华为的渠道销售,一改以往车企为主导的HI模式。
华为定下的目标是,要让合作伙伴在两年内盈利。虽然仍是亏损状态,但与华为合作的车企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关注,2月21日传出与华为以智选模式合作后,江淮汽车当日大涨8%。在此之前,赛力斯却因海报Logo变更以及华为研发人员大量撤离的传言而股价跳水,2月14日赛力斯股价一度跌超5%。
汽车行业圈外人会觉得,车企都怕华为下场造车抢饭碗,但车企真正担心的是,命脉握在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手里。
“天下苦宁王久矣。”从宁德时代2022年度财报来看,毛利率为18.95%,净利率为9.33%,仅看净利率并非暴利,但是净利润总额为291亿元。这是什么概念?从目前公布2022年财报的车企来看,净利润排名前三的车企比亚迪、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加起来,才能跟一个宁德时代抗衡。
真应了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那句“车企给宁德时代打工”“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60%,且不断增加。”当时,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坐在台下。
比亚迪能够在2022全年挣得净利润160~170亿元,主要归功于自研电池。多位内部员工都认为,其实比亚迪的销量不如前年,之所以去年能保持较好的盈利情况,不仅是因为卖得好有规模效应,更是由于自研的刀片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市占率为48.2%,比亚迪则为23.4%,对车企来说,宁德时代的议价权很强。
车企自然将矛头对准宁德时代,锂矿价格上涨的“锅”也一并让它背了。
2019年碳酸锂均价为4万元/吨,2022年碳酸锂均价涨至60万元,15倍的涨幅。
最近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2月28日已跌破40万元/吨,宁德时代也于近日向车企推出“锂矿返利”计划,看似向车企让利,但细读其核心条款:未来三年,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但车企需要将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这不就是 “对赌”吗?
而在此计划官宣之前的几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刚刚前往宁德时代调研。
卖一辆亏一辆,靠融资输血是不可持续的,“去宁化”是车企必然要跨出的一步。
蔚来计划在合肥建一座电池工厂的传闻甚嚣尘上,加入了广汽等车企的自研电池队伍。马斯克也给上游下了最后通牒:“锂的价格已经到了疯狂的水平!特斯拉可能不得不直接进入(锂矿)开采和精炼领域。”
及时止损,才能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