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之父,留下了他最宝贵的遗产

百家 作者:乌鸦校尉 2023-03-08 22:26:41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乌鸦校尉经授权转载


“我们当然可以从国外买,省时省力,但是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国外只要卡住几个配件,我们买回来的预警机就用不了!”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预警机的紧迫需求,面对捉襟见肘的国家财力,面对“造不如买”的观点,王小谟据理力争。

之后的很多年,王小谟不再公开发声。

他回归了隐姓埋名的状态,直到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横空出世

2023年3月6日,当他的名字再度成为热点,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份字字如金的讣告: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王小谟院士走了,而他身后的天空中,一架架性能卓越的国产预警机正盘旋、凝望、守卫着他挚爱的神州热土。

0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化的大潮滚滚而来,效率远超地面雷达站的“空中指挥所”预警机大显身手。

在空战中,占据信息化优势,以预警机主导战斗机群作战的一方,能够对缺少预警机的对手“降维打击”,击落大量敌方战机,取得显著的战果,甚至直接在对方的防空网中撕开一个口子。

接下来,就是对指挥所、交通枢纽、后勤集散地等地面重要目标的逐个“点名”了。

打个简单的比方,战斗机自带的雷达受到飞机自身尺寸和供电能力限制,往往探测距离和范围都很有限,就像手电筒一样只能发出窄窄的一束光,照亮一小片区域,这种情况下空战像是在“黑暗森林”里,两伙人各自左手电筒进行猎杀对抗。

如果不打开手电筒,就无法搜寻敌人的位置,也就无法打击敌人;然而打开手电筒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让敌人现身。很可能在发现敌人之前,自身的位置就已经暴露——就像漆黑的夜里突然亮起的手电筒一样。

而预警机的出现,相当于其中一方搭了个高台子,上面站了高个子手持探照灯,整个战场一览无遗,敌方有多少人,位置分别在哪里,往哪个方向运动,速度多少,通通看得清清楚楚。己方的人,不再需要打开自己的手电筒,冒着暴露位置的风险去搜寻敌人,只需要照着预警机发现的敌人的位置,发起攻击即可。

更重要的是,“手长的高个”手中的探照灯射程很远,所以可以远离战场,躲在敌方的板砖的射程之外,安全地为队友点亮视野。

而没有预警机的一方,则面临着自身位置暴露,随时面临敌方板砖(导弹)打击,却很难搞清楚敌方位置的尴尬境地,只能看着板砖射程之外的敌方预警机干瞪眼。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预警机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架预警机——以苏制图-4轰炸机为载机的“空警一号”预警机启动研制,但当时国力有限,技术基础薄弱,未能解决地面杂波反射等一系列问题,还是下马了。


02

“空警一号”的夭折,主要原因是未能攻克被称为“两高一低”的关键技术,即高纯频谱发射机、高性能信号处理器、超低副瓣天线。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两高一低”的技术难关,经过王小谟团队的不断努力,终于被创造性地攻克。中国预警机发展之路上的一大障碍终于被扫除。

预警机的另一大困难在于电磁兼容与各系统的集成

预警机并非是独立行动的,而是一个指挥所,在实战中与多架战斗机协同。每架战斗机上都有雷达,地面也有多个雷达。

如果出现1架敌机,在5架飞机看来,它就是5个坐标,此时就需要预警机进行综合判断,到底是多架还是一架,而这一精准判断的能力是重点所在。

中国预警机项目重新上马时,这些最难的难题实际上已经被王小谟团队突破了。

王小谟认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要自己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预警机项目实施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自行研制,由王小谟团队对机载预警雷达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并逐步获得突破;另一方面,为加快预警机研制,在预警机项目上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积极借鉴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的成果。

相比于以美国E-3为代表的传统预警机,“费尔康”的领先之处在于其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可以在雷达不动的情况下实施电扫,效率更高,盲区更小。而直到今天,美国预警机背上的“大蘑菇”仍在不断旋转,以实现传统机械扫描。

美国E-3预警机

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

尽管“费尔康”很诱人,在当时,似乎不需要很累很麻烦,花一些钱,就可以买来世界一流的预警机技术,但王小谟坚持认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作为中方技术总负责人,王小谟力排众议,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后来的自主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研制过程中,王小谟创造性提出背负式、大圆盘、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新型预警机方案,也就是后来中国两代自主研发的预警机空警-2000、空警500的雏形。

同时,相控阵雷达收发组件、大型天线罩和系统软件等重大关键技术也被国内科研团队掌握,从而将预警机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作为平台的大型运输机飞赴以色列,进行系统安装的阶段,这一合作项目被美国情报机构发现了。美国再一次对中国发动了大招——技术封锁,以阻止中国获得先进的西方技术,造出自己的预警机。在美国的施压下,2000年7月,以色列撕毁了合同,合作项目宣告夭折。

就在外界认为中国预警机事业将被扼杀在摇篮里时,王小谟临危受命,担纲国产预警机研制工作。

他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中国人必须自己干”

从此以后,王小谟担任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全面指导总师确定型号技术方案和工程设计。

“我们一定要争口气!”

这句话被挂在试验场,成为时刻激励全体科研人员的座右铭。

夏天40多度的高温,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90分贝以上的噪声,都不能让王小谟退缩。他在条件简陋的外场试验现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蓝图。

然而对于装备,王小谟却又格外在乎“舒适的环境”。

他带领研制的三坐标雷达是第一个关注人机环境的雷达。

“以前的雷达车上没有空调,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你能眼睁睁地看到汗珠一颗颗冒出来。”

经常待在车里做实验的王小谟有亲身体验。因此,他提出在雷达机里装空调,遭到反对后,他坚定地说:“人是第一战斗力,人都不行了,设备再好有什么用?”而这最终的结果是:耐高温的军用空调首次出现在了雷达机里

后来在研制预警机的过程中,王小谟非要在飞机上装个厕所,这个提议让很多人摇头,因为一个厕所至少重达200公斤,给研发工作增加了极大负担。

但是,王小谟却异常坚持:“预警机不同于一般运输机,试飞时间特别长,厕所必须要加。”他还主动把增加的200公斤揽到了自己身上,想方设法在自己的设备中“砍”掉了相当的重量。

到了第一架以俄制伊尔-76运输机为平台的原型机装好雷达天线,进行首次试飞的那一天,王小谟在地面上,盯着飞机从起飞到着陆,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试飞结束,飞机降落,试飞员走下舷梯,对他说:“感觉非常好!”

王小谟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03

2006年,在预警机工程的关键时刻,王小谟在外场不幸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诊断出淋巴癌。但他依然放不下深爱的预警机事业,即使住院输液,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就赶赴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奋勇攻关,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终于研制成功。

2008年,空警2000获国防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中,空警-2000预警机首次亮相,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引领着庞大的机群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


得益于王小谟的前瞻性和科研团队的高标准、严要求,空警2000告别了传统天线式雷达,采用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不需要使用飞机动力驱动“大圆盘”旋转,即可通过相控阵雷达自身实现360度全覆盖,效率更高,性能更好。

自诞生起,空警-2000就领先美国E-3预警机整整一代。

2010年,空警-2000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1年,王小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王小谟荣获度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空警2000项目成功之后,王小谟又亲任出口型预警机总设计师,提出了以国产运8中型运输机平台背负圆盘形天线罩,组成全国产预警机的设想。

彼时,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还在研制阶段,国内想要获得大型运输机平台,只能从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前苏联加盟国购买伊尔-76大型运输机。

另一方面,空军运输机部队同样渴求机况良好的伊尔-76,使得每年能够匀出来作为预警机平台的伊尔-76寥寥无几。以国产中型运输机平台代替进口的伊尔-76,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当时国内大型运输机稀缺,造成预警机数量受到限制的问题。

国产运-9中型运输机,是运-8的改进型号

最终,以国产中型运输机平台搭载传统机械扫描式雷达组成的ZDK-03式预警机不仅研制成功,还出口巴基斯坦,赚取外汇的同时,也为国产新一代预警机积累了经验。


在新一代预警机空警-500上,王小谟院士“小平台、大预警”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以成本较低,不依赖进口的国产中型运输机平台,托举起了性能超过空警-2000的雷达。

空警-500预警机首次全面采用国产处理平台、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在信息系统方面实现了所有分系统的国产化。

此外,元器件方面,国产化规格比也超过90%,雷达的核心信息平台服务器100%实现了国产化。

直到今天,国产预警机还在不断地改进升级之中,最新型号的空警-500A,已经具备了空中加油能力,持续作战的能力更强。

尾声

“我这一辈子,此时回头看,人生在世,无非是明白一些道理。比如,人吃过真正的苦后,才懂得什么是甜;比如,遇到挫折时,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比如,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把这件事和为党和国家作贡献相连,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王小谟院士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感言

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王小谟拿出5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中的450万元,又想方设法筹集出2000万元,设立了雷达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雷达和预警探测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有重大创新的年轻人。

在他的眼中,为之奋斗终生的中国雷达预警事业,重于泰山;个人的名利,轻于鸿毛。

斯人已逝,但王小谟院士为我国预警机研制彻底打破国际封锁、实现完全自主发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的无可取代的重要贡献。

蜡炬成灰,春蚕丝尽。但他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将永刻于星空之下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乌鸦校尉经授权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送改版
为了避免错过乌鸦校尉的文章
动动手指


快来关注乌鸦校尉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


侠之大者!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