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乌鲁木齐举行的2022年度新疆考古汇报会上,考古专家对过去一年主要考古成果进行梳理和盘点。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者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南北疆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18项,配合性考古发掘27项,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新疆持续提升文物保护能力,推动考古研究与阐释利用,为文化润疆工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支撑。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通天洞遗址,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2022年进行了第七次考古发掘。经过7年的发掘,结合出土的大量文物,发掘者认为,通天洞遗址不仅是一处综合性遗址,还极有可能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遗址,并延续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它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新疆石器时代考古的年代框架。特别是黍麦相逢在通天洞遗址,表明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经过全面发掘,并对800余件出土文书进行修复研究,还原了这座唐代烽燧全貌。同时,多学科研究力量加入,展开了出土纺织品染料分析、出土有机残留物分析和植物遗存研究,推动考古研究进一步深入。图木舒克托库孜萨来遗址,地处兵团三师辖区内,原称唐王城遗址,2022年共发掘500平方米,发现古河道、主干道、城门、灰坑等遗迹现象,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玻璃器、古钱币、佛像等重要器物500余件,为进一步了解城址形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博乐达勒特古城去年对内城中部进行发掘,清理出房址11座,灰坑5座、沟2条,出土陶瓷器、玻璃残片、琉璃珠等小件器物。经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确认了基本形制,明确了内、外城建造演变关系,推定城址为文献所记载“孛罗城”旧址,填补了宋元考古的空白。与此同时,轮台县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发掘与研究不断深入,打破了以往新疆早期铁器时代遗址形态简单的认知;喀什莫尔寺清理出佛殿、僧舍、禅房、佛塔等重要遗迹,揭示了公元3至10世纪莫尔寺的沿革与演变;奇台县唐朝墩古城,清理出带有围墙的院落、浴场、佛寺等遗存,进一步丰富了唐宋城址考古的内容。坐落在伊犁河流域的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在去年考古发掘中有了重大发现,出土木质车轮及构件两组共40余件,其中实心木车轮11件,车辕、车轴、车厢等木构件30余件,初步判定是在营建高台坟冢过程中使用,保存状况良好。这也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木质车轮实物资料,填补了国内早期车辆发现的空白,出土背景明确、特征鲜明,是中国车辆史上的重要发现。同时,该遗址出土的骨质冰鞋也是国内首次发现,为中国境内滑冰起源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的出土也为研究东西方早期物质、技术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轮台县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发掘中,发现大型朱漆木柱和榫卯结构等典型汉文化遗物,这种朱漆木柱是古代高级别建筑专用,在新疆为首次发现。奇台县石城子遗址发掘,在房址与城门处发现大量的筒瓦与瓦当,城址的建筑材料、方式以及形制反映了两汉时期西域地区纳入统一王朝后,城市和社会的变化。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吉木萨尔北庭故城,2022年清理遗址1000平方米。其中的一处建筑,出土有“悲田寺”刻字陶片,还发现了壁画碎片和塑像残块,推测是一处佛教遗存,为全景复原北庭故城的格局变化提供了细节性证据。汗诺依古城是喀什地区境内首座经过正式发掘的古城,不仅出土了釉陶、玻璃、硬陶尖底瓶、红砖等颇有时代特征的器物,还发现了陶瓮、砖窑以及手工业作坊,为城市空间走向“立体”提供了实物证据。除此之外,近几年在吉木萨尔小西沟遗址发现的一批典型石核石片技术石制品,在温泉县呼斯塔遗址发现的仿房屋结构墓葬,疏附县阿克塔拉遗址出土的陶、石、铜各类遗物,都为还原历史事实提供了实物支撑。每一个遗址的考古发掘,每一件文物的发现研究,都凝聚着一位位考古人员的艰辛付出和默默奉献。在“考古新语”专家与谈环节,多名考古人员敞开心扉,讲述着与新疆考古结缘的故事。“新疆的考古让我着迷,也让我为此停留了20年的时间。”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员陈凌回忆说,从主持吐鲁番吐峪沟遗址发掘开始,他与新疆考古结缘,近几年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轮台县卓尔库特古城发掘上。“我常对年轻人说,新疆一些考古遗址的复杂程度非常高,只要充满感情、长期坚守,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作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数不多的女领队,田小红一直忙碌在库车友谊路墓群遗址现场,仅过去两年清理的墓葬就接近500座,这也是目前库车发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叠压打破关系最复杂的一处墓地。“当研究成果被大家周知或者是得到业界认可的时候,挺有成就感的。这份事业已经融入我生命里了。”田小红说。来自甘肃武威的张相鹏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从2018年开始,他一头扎进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发掘现场,“这是目前经过科学发掘且有准确测年,年代最早的城址,为我们研究塔里木盆地北缘从聚落到早期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5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他不仅在新疆找到“家”的感觉,也对未来充满信心。90后余腾飞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师。去年,他走出办公室,到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发掘现场,参与了出土木车构件的现场保护。在对出土文物保存现状、材质、埋藏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后,制定了详细的保护预案。“作为一名90后,我们要从前辈身上学习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同时发挥对科技考古更为熟悉的优势,为新疆考古作出自己的贡献。”记者:李慧、尚杰等
来源:光明日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