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年轻人悔不当初地躺在牙科治疗床上时,多半会想起刚发现自己长了蛀牙的那个下午。
或许是刷牙时感到一阵隐痛,或许是照镜子发现牙齿上多了条不起眼的黑线。
如果去问牙医,对方通常会建议你做个检查,看看这是龋齿还是色素沉积,龋坏的程度如何,需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但平时一点小病都要吓个半死的年轻人,此时却会露出无知的勇敢:“问题不大,以后我刷这颗牙的时候使点劲儿!”

但朋友,你体会过绝望的滋味吗?
几个月后隐痛变成了长痛,当你举起手机艰难探寻,发现牙上已经露出了明显的洞。
就是这个洞,宣布你已然陷入了名为“两头堵”的抉择圈套——
要么是走进医院,开启漫长、痛苦又琐碎的看牙之旅;
要么掩耳盗铃、放任不管,直到它量变引发质变,小牙洞变成大缺口。

如果在网上搜索“看牙拖延症”,你将看到的不只是对网友们对治牙流程的分享。
更是一部痛苦的“忏悔史”,记录着人类理性被击溃的全过程。
正如卖鱼佬高启强有无数个选择光明的机会,最终却成了黑帮头子;
多少坏牙人本来有无数机会能够及时止损,却最终把浅龋拖成了深龋+牙髓炎。

看牙拖延症,又名“前人栽树,后人绝不过去乘凉的神奇现象”。
如今年轻人看到肺血栓的新闻会吓到立刻从工位上站起来,坐个过山车都会担心自己被甩到视网膜脱落。
但这样VIP级别的关注可以给眼睛、给大脑、给心脏、给血管,却唯独给不了牙——
哪怕看过再多“牙疼要人命”的惨痛教训,也照样要前赴后继地跌倒在同一个坑里。

一位网友从上高中就开始龋齿,当时全家人都没当回事,如今二十几岁的年纪已经种了两颗牙。
她很后悔当初没有及早治疗,听说闺蜜体检发现牙齿发黑,赶紧提醒她早治早好。
对方嘴上答应着,却硬是拖了一年半,最后喜提5颗烂牙时还在疑惑:
直到对上她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原来都是耽误了病情的坏牙人。
也有人一年前回学校在食堂吃饭咬到石子,从此一咬东西就疼。
却充分发挥了难得的勤俭节约精神:只要拖着不去看,凑合也能用。
他自己觉得可以凑合,但他的牙却不答应。
终于在某个愉快吃夜宵的夜晚——量变引起质变,那颗牙悍然裂开。
根据观察,看牙拖延症患者们偶尔也会产生“对我的牙好点”的冲动。
第一种情况是在体检之后。
平时可以对牙齿的脆弱视若无睹,把牙痛归因为喝了冰水,牙龈出血是因为太焦虑了上火。
但看到牙医监视器里那黑了一半的牙冠,很难不产生本能的恐惧。
第二种情况,是听说身边人把小牙洞拖成大毛病的案例。
什么牙槽骨萎缩啊、神经坏死啊,起到一种直观的震摄效果。
第三种,是自己真的开始牙疼。
多少人在被牙疼醒又找不到止痛片的夜晚,会皱眉发誓“第二天就去看牙,这次再不拖延”。
只不过这些刺激也像兑了水的鸡血——管用,但只能管用一小会儿。
大概率前一晚焦虑得不行,第二天起床时照样抛诸脑后。牙医也不看了,还照常吃香喝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