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白”是怎样炼成的?人均35岁的团队有多牛

百家 作者:共青团中央 2023-01-30 20:42:07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网”(huanqiu-com),微博@我们的太空,新华社客户端

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直播中
一句“北京明白”的口令
受到广泛关注
这四个字的背后
是一份属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
“嫦娥”探月
“天问”探火
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
……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一个个成就的背后
有这样一群
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
他们托举神舟、遥控“嫦娥”
牵引“玉兔”、驾驶“祝融”
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
和精测妙控的过硬本领
连夺22次重大航天任务全胜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北京明白”背后
这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


屡次创下太空奇迹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航天器长期管理任务中,担负指挥调度、轨道设计、空间操控等关键岗位职能。据记者了解,这个在十年来出色完成17次载人航天、4次探月工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英才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5岁,成员中80%以上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和学科,91%是硕士、博士。


这群青年人独有的锐意进取和对于浩瀚宇宙的孜孜求索,成为他们在宇宙中不断拓展中国人活动能力和边界的不竭动力。

团队成员于天一,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作为我国深空探测遥操作技术领域的“拓荒牛”,于天一和团队攻克了月球车遥操作多项关键技术,亲手驾驶中国的月球车玉兔二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构建了月球车遥操作规划控制体系,实现了长寿命管理,不断刷新着人类月面巡视器月面生存时间的最长世界纪录。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于天一还带领团队突破了基于状态预测的异步迭代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火星车遥操作飞控技术体系,在遥远的火星表面留下了绚丽的中国印记。


“从事航天事业21年来,我手中生成的几千帧注入数据、发出的上万条指令全部精准无误、分秒不差,我因此也被同事们称为‘遥控发令金手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天一表示,在自己历年执行的重大航天任务中,感到难度最大的还是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和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我们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要落到一个人类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地方,我们降落的地方环境如何?我们该怎样控制?这些未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如此复杂的航天器,宛如一个太空的‘变形金刚’,如此多的舱段组装、转位环环相扣,稍有意外,就会影响全局,我们要确保每一步都要完美,因此难度很大。”

团队成员鲍硕,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成员。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落月后,鲍硕接过月面采样的接力棒,组织各点号开始最关键的“挖土”。曾创造最快仅37分钟就完成了一次“挖土”,比预定时间提早近7小时完成采样封装的纪录。作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首位女性总调度,鲍硕表示,“中华儿女多奇志。作为一名女性,我也爱美,但我追求的是遨游九天当先锋的追梦之美,敢与男儿试比高的飒爽之美,无愧芳华报家国的奉献之美。”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谢圆,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恰逢月球车落月技术攻关紧张进行。她坚持“事业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坚定地将“非结构化环境月球车遥操作”作为课题研究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评价说:“这一课题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嫦娥三号‘落月’技术方案提供了基础。”

除此以外,在历次重大任务中,这个团队的多名成员还各展所长,团队上下协力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月球拉格朗日L2点中继与探测、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绕着巡突破,共填补了50余项国际国内空白。并突破掌握了包括中继星Halo轨道控制技术、交会对接轨道控制技术、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驻留支持技术、机械臂遥操作控制技术在内的58项飞控关键核心技术。在筑梦中国空间站,驾驶玉兔、祝融探索地外星体的伟大征途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的非凡智慧和中国青年的奋发面貌。

全力保障航天飞行任务成功

“每一次的发射任务,每一次载人飞船的返回任务,都会让我们感到如履薄冰。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整个任务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脑海中,在每一次正常的背后,都有许多故障的应急处置方案,我们随时都在准备着,以防出现一些我们没有预见到的情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天一表示,在历次重大任务中,惊心动魄的时刻太多,自己已难言哪一次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对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来说,确保航天员安全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太空抢险能力则是他们完成这一目标的必备本领。

2016年10月18日凌晨4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正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然,计算机接到空间目标碰撞红色预警。此刻,正值飞船入轨后第14圈,距实施交会对接仅剩不到24个小时,如不实施紧急规避控制,6小时后,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可能与空间碎片发生碰撞,情况万分紧急!

空间碰撞红色预警事关任务成败,必须慎重复算确认。飞控团队空间预警规避岗位迅速启动复算程序。随着一条条指令、一个个参数输入系统,很快程序就给出了复算结果:碰撞红色预警!

在确认复算结果后,测控通信指挥部迅速下达紧急规避的命令。几分钟后,各系统的领导和专家也火速赶到现场。大家在小小的轨道机房里围站成一圈,讨论分析应急处置措施。这是一个必须快速求解的超级难题,既要成功规避碎片,又要确保按时交会对接,怎么办?谁来办?这一刻,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中心轨道团队身上。

当天4时30分,团队成员拿出了4种规避策略及其影响分析,经专家组决策分析,决定将原计划实施的远距离导引控制提前进行。紧接着,接力棒交到了轨道控制岗位。航天飞控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整轨控时间,对后面几次远距离导引控制以及飞船的飞行程序都有影响。根据规避策略,轨道控制岗位需要进行应急轨道重构策略计算,在20分钟内重新设计后续3次变轨策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风险一步一步地逼近。轨道机房里,团队成员运指如飞,聚精会神地进行着控制策略计算。一旁的会议室里,忙碌一夜的各系统专家们倦意全无,焦急地等待着计算结果。40分钟后,各系统专家对应急控制策略进行了复核,确定完全正确可行。这时,他们一直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8时59分,一组组应急控制数据从中心准确发出。30分钟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按计划顺利变轨,红色预警成功解除!交会对接按原计划实施!飞控人成功应对了来自太空的威胁!

据记者了解,近些年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在历次重大航天任务中还多次化险为夷,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紧急避险任务、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躲避空间碎片任务、玉兔二号失联救援任务等太空抢险任务,控制中国空间站成功规避空间目标危险接近,确保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展现了高超的应急处置能力。

迈向更深远的太空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此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高精度着陆和阴影坑飞跃探测,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对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年轻人而言,梦想始终在心间,探索太空的脚步也将迈得更稳更远。

高宇辉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在探月和深空任务中,其首次应用人工智能规划技术有效解决了复杂月面环境和火面环境下飞控任务规划面临的多约束难题,实现了航天器每一步动作的精准化、智能化规划控制。在谈及未来时,高宇辉表示,他的下一步是探月四期飞控任务规划、载人登月飞控任务规划,“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太空探索势必面对更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和任务需求,研究更为安全可靠、更加智能高效的规划策略和技术方法,已成为世界航天大国亟待解决的课题。我和我的团队也将以此为目标,努力在智能规划和系统工程领域攻关冲锋。助推中国航天走得更快更稳、飞得更高更远!”高宇辉称。

操控团队是飞控中心最年轻的任务方阵,这个平均年龄仅30岁,由80后、90后担纲主力的年轻团队,组建5年来,牵引“神舟”“天舟”,托举“问天”“梦天”,领“玉兔”跋涉月背,引“嫦五”月面采样,驾“祝融”穿行火面,控“太空巧手”在轨作业……不断创造和刷新着中国航天新纪录。展望未来,中国空间站运控、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探测、行星际探测……九天之上更多的成就正等待他们书写。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将继续践行那句响彻太空的誓言:让中国人的足迹迈向更远的深空!

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担任北京总调度的高健,因在直播镜头中反复报告“北京明白”,而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展望未来,这位“北京明白”表示,“无论中国航天的步伐走得多远,我们始终要为在轨航天员、航天器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我是北京’,就是我们的使命。”
编  辑丨朱皓月
校  对丨孙希雨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汤 杰
点亮“在看”,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