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研探索推进中的十大关系

百家 作者:人工智能学家 2023-01-29 21:46:09

编者按

这篇文章论述了基础科研中的十大关系,对当前国内基础科研中存在的一些关系不清、学科不分和专业概念混淆等现象,给出了作者自己鲜明的看法和中肯的建议。

编者赞同作者的见解:科学认知是一种当前的“暂时性真理”。我们要持续推动人类文明的科学进化,就要保持对“现有科学”结论的质疑、怀疑、审视。——这是应有的科研态度。

 

在从事基础科研的研究思维里,有一批科研方法论的不同定位和路径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源于哲学思维的不同,导致了基础科研的结论会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是格致而得求真之理的知见,还是思维偏邪走向怪诞不经,这是由科研前置的哲学思维决定的。

一、技术物理和系统工程的关系

系统工程是围绕物理建立的,关键是技术物理,而不是理论物理。当代理论物理学当中夹杂了大量的说不清,比如相对论、量子、黑洞等等,因而基于这些理论难以构建成技术应用的系统工程。理论物理还很不成熟!

某一门技术的系统工程之成熟,是其技术物理功能效应的可靠性得到提升带来的。比如大型民航飞机的安全性达到适航取证,就是要达到109次方安全起降运行的可靠性指标,这是政府民航局方的适航审查要求。系统工程的成熟度来自技术物理的研究吃透

二、数学和物理的关系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观测、获取认知的学术特征,主要靠实证建立,猜想的成分不多,而数学的学术特征是从逻辑符号运算关系的推演起步,这就是所谓的代数。通过运用代数符号的运算来获得逻辑模拟的输出,因此代数运算过程中可能因符号而发生实体世界未曾有过的输出,比如虚数,数学研究因此会有个性化和猜想的可能性学术。数学这个学科的实证性不够强,有思维浪漫的特征,欧美诺奖发布体系从不考虑数学,诺奖都是基于物理的性质。

物理的结论可以否定数学,数学却很难否定物理,数学是物理的表达,是后置的。数学如果否定了物理,也是基于前置的物理常数的背景支撑,比如π值实际精度高于车轮。搞工程科研的人,需要牢牢抓住物理的实证学术,不要沉迷于数学公式的运用,采用不成熟的公式或者仿真软件里只要漏掉了一个物理项,在工程中往往就会不可用、走不通。

三、科研和科幻的关系

科研需要验证开路,得到物理性的结论。而科幻不需要验证,都是用作者视野的逻辑想象,推演构造一个相似人类世界的过程和景象。科幻是天马行空的文学思维,而科研是有具体事物输出的。当前有些科幻内容,或许是未来百年后的科研内容,但在当前不具备基础条件的时期,这些内容还是科幻范畴,比如制造反重力飞碟(UFO)的技术。有的所谓数学是幻想出一种高维的图形模型,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可观测、可验证的对应关系,比如十维的丘成桐-卡拉比流形,实际上今天还是科幻的范畴,未来它是不是能成为具有物理基础的科研实证内容,现在还是不可定论的。

四、论文和验证的关系

论文是逻辑推演的观点为主、试验数据为辅,论文中的数据很少有大规模、多样化实证的数据,多为实验室中的小样本数据,因此学术论文多有验证性不足的特点。不能相信论文,只能参考论文,而要相信物理试验、可信验证更为关键。需要日后大数量的、多重的反复验证及技术应用,才能知道过去那篇论文的观点究竟是否可信、可靠、可用。

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新颖论文观点,都不能立即代表科学,因为它有99.9999999……%的可能性是错误的。即便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一流学术期刊上的论文2018年日本诺奖得主本庶佑说。

五、仿真和验证的关系

计算机仿真学术实际上就是技术进化后的工程草图,仿真不能完全当真,实体验证的高可信是基于多层次、大数量验证获得的。美国女大学生用计算机软件仿真模拟的黑洞图像,把它理解为黑洞拍照,显然是科研思维上犯了把仿真当真的错误。黑洞仿真这和我们日常的拍照截然不同,人类照相机的照片是来自不需要电脑合成的自然场景。

仿真是起步,验证是推进。仿真当真是一个很大的科研思维误区,现在容易流行于研究生的课题论文中。为了设想一个事物规律的发生效应,把一批仿真的试验当真的现象进行总结,这就违反了科学来自验证的铁律。

六、现象和抽象的关系

发现现象和逻辑抽象,是能够进行科研思维、发展学术的主要途径。因而要反复和高精度地对一个现象进行大量观察、观测,方法如使用显微镜、做数据库记录、进行概率统计、设立天文台(专业实验室)等工具性措施,从大量的现象重复中我们可以发现客观事物发生的特征,这就是抽象

在抽象的过程中,现象中常常有扰动因素,能否克服扰动因素的波动而总结出科学性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抽象研究的能力了。抽象思维得对不对,符不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总结,这就是科研思维的水平所在。

七、失效和可靠性的关系

事物的效应和失效是对立的,失效发生的概率持续降低,就是系统可靠性的持续提升。失效的控制过程,就是设法提升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推进过程,产品、事物的表面现象可以是一样的,但失效却是五花八门的——高温失效、低温失效、电磁辐射失效、腐蚀失效等,控制了多种多样物理环境特征的失效,就是获得了高精度、大范围的可靠性。

工程科研就是功能效应和失效控制之间的总体把握。比如大型客机的高安全性,就是用对于飞机发生A级灾难的10-9次方失效控制来保证的。从失效中提升技术系统可靠性,这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线

八、机器计算和自动控制的关系

机器计算的技术过程就是化繁为简,用电子信号的机器来工作,获得计算输出是系统目标、控制目标的实现。计算是控制的手段,二者是外和内的环路嵌套关系,因此计算技术和控制技术二者不宜进行学科、学术的切割。

信息计算与自动控制切割了就是系统的离散化,耦合了就是高效的一体化,我国“863计划的信息科学与自控科学的学术定位对此做出过误判。因此,要有计算和自动控制一体化的思维,才能在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出现引领世界的创新

九、暂时真理和持续进化的关系

科学的认知有持续进化的特征,这种进化形成了人类文明的进化,科学的内容不是固化不变的。科学认知是一种当前的暂时性真理,波普尔定义Science可质疑的事物。但历史上的很多学术权威却常把科学树立为不可质疑的,并且把自己不同的新颖认知推向异端邪说,比如牛顿和今天我国喜欢贬斥民科的一批学者。创新的认知即便不是科学真理,但它可能某些条件下有理,并不能确认它就是异端邪说要有认识到当前的科学永远处于可能被改进的状态,只能把科学当作暂时真理,需要持续推进

十、定义和训诂的关系

定义就是科研术语成熟后的事物,是观察、观测的核心认知,训诂就是在定义完善的过程中不停地进行思考。训诂会导致不同宽窄、不同范畴的同一类定义结论,概念定义是理论体系构建的最前置。不同的基础概念定义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科研认知,因此要重视概念定义的变动和训诂

比如我们设定了一个东西叫做计算机软件,那么隐含着就有了计算机硬件,顺理成章地普遍在教科书上阐述计算机=软件+硬件。事实上,这是一个常见的设备现象,与计算机的基础原理是有不符之处的。Computer本质是电子信号自动化设备,通过门电路的逻辑关系能够表达数学计算,也能控制目标任务,还能等效于智能性的处理能力Computer的技术非常复杂,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思路根本不足以把握这个学科的客观规律。

要有持续训诂、修正定义的科学思维。

我们要持续推动人类文明的科学进化,就要保持对现有科学结论的质疑、怀疑、审视

以上分析十个关系的研究方法,是我进行科学思维和技术研究的方法论哲学的说明。以此思维方法和特定路径为工具,我长期从事中国适航科学、民航航电设备、智能飞控算法、功能芯片设计等计算控制方向的工程科研。


2023128日晨
撰写于城南春天
【作者简介】
作者翟冬青是国家工信部入库评委、民航局岗位专家、中科院高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