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套娃会员”之一:连环收费“坑”用户
这个兔年春节,“看个电视太费劲了”的话题依然很热。有消费者惊讶地发现,在自家互联网电视上甚至连收看新闻联播也要付费。“不买各种会员付费,电视就是一个摆设,什么内容也看不了,还不如买个投影仪。”“电视要一个会员,APP的会员另外再开,搞得非常迷茫。”“开机太复杂了,老人都调不到电视频道,孩子们不在,老人看不了电视。”“一台电视要充不同的会员才能看,要不就是片头片尾片中的插播广告,没人管管吗?”……网民们的吐槽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在情绪上却殊途同归,即“天下苦智能电视久矣”。
智能电视,以其出色的屏幕表现力,依托互联网的海量内容资源和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的个性化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作为必不可少的家电来购买。常言道: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智能电视时代,看电视反而更麻烦了?导致麻烦的缘由有很多,首当其冲者当属“套娃式充会员”让看电视变得复杂且闹心。所谓“套娃会员”模式,是指商家利用智能终端的差异化和霸王条款,对消费者进行半诱导半逼迫的重复消费行为。具体而言:电视里安装不同的视频APP,而用户想看的内容又不集中在一个APP里,只能不断下载APP不断开通会员才能顺利观看;但同时,同一个APP的电视端与手机端会员二者又不兼容,手机上能看的电视上看不了,电视端价格还要高出许多;此外,电影会员看不了电视剧,电视剧会员看不了体育节目,体育会员看不了动画片。如此种种,连环收费套路名目繁多,就像“套娃”,总有下一个等着你。
智能电视主要有3种场景让消费者陷入“套娃会员”的陷阱:一是不同平台的会员充值,二是同一平台的不同端口会员充值,三是区分内容的会员充值。这些会员充值系统相互交织,甚至互斥,直让用户“抓狂”,让电视机由一个单纯的影视作品呈现窗口,沦为一个充满算计的“充值窗口”。
总之,渠道不同要充会员,内容不同要充会员,权限不同还要充会员,真是“一充再充”、应充尽充,让人无可奈何。细究可知,“套娃会员”的商业伎俩,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加价,这比直接一次性会员提价要隐蔽,但它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肯定会招致消费者的反感和声讨,乃至“用脚投票”,最终将导致市场和口碑的“双输”,乃至影响到内容付费市场和互联网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子 鸣)
言江
微信号:xj-talk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勇担重任 7939520
- 2 超级计算机算出人类灭绝时间 7955119
- 3 上万人涌去杭州周边追雪 多车碰撞 7891695
- 4 中国家电的出海秘诀在这里 7705437
- 5 《家有儿女》花了多少经费在餐桌上 7675432
- 6 小学生神还原《哪吒2》土拨鼠抬头 7514359
- 7 《变形计》农村娃成硕士 被夸剑眉星目 7475227
- 8 天雷滚滚我好怕怕传到联合国 7336326
- 9 U20国足遭沙特绝杀 无缘世青赛 7250828
- 10 130亿三岁影帝接了多少广告 717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