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兔年说兔话年俗:大年初三,兜兜逛逛城隍庙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庆,民谚中说“百节年为首”。随着时代变迁,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春节习俗。今天是大年初三,那么,阿拉上海的这些年俗你都知道吗?

《乖兔过大年·白相城隍庙》(戴敦邦 作)

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
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
——选自晚清《过年竹枝词》
原载1876年1月24日《申报》

新年中除了相互拜年,各种游艺活动也粉墨登场了。年初三是上海人看戏、听书、聊天聚会的好时机。若是逗留家中,则室内之乐自可寻得,如亲友欢聚、击鼓弹琴、自拉自唱等,不亦乐乎。至于外出游玩,上海人去最多的地方就是老城隍庙及毗邻的豫园,要不然人们怎会至今还在说老城隍庙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打卡地”呢?
1940年代,聚集在老城隍庙玩具摊前的孩子们
晚清上海城隍庙里的“看西洋镜”颇为引人注目。一个有四条腿子的大箱子,正面有几个镜头,掏二分钱就可以坐在前面的条凳上,对着镜头往里面看。从镜头里看到的是被放大、奇妙无比的美景,有域外山水,有国内风光,还有珍禽异兽。西洋镜摊主则在旁一面说唱,一面拉扯提绳操纵换片。这种游艺装置的结构其实很原始,就是把若干幅画片周而复始地左右推动,观众则透过放大镜来看画片。但是在那个人们视野尚不开阔、影视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看西洋镜”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
1990年代,春节期间游客熙攘的城隍庙(上海市档案馆藏)
城隍庙里还有一些洋玩意儿,如名叫“武松打虎”的拉力机等。而更多的是传统玩具,如扯铃(抖空竹)、汪汪铃、木头做的玩具刀枪等等。最好玩的则是被上海人唤作“野胡脸”的面具,它是用硬板纸做的,两侧有橡皮筋用来固定在头上,遮住面部。城隍庙玩具摊有各色各样京剧人物的野胡脸,如张飞、关公、曹操……孩子们来到新年玩具摊前,看到这些玩具,常常就不肯走了,拉着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定要给他买上一两件,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和小朋友玩起来。打弹子、刮香烟牌子、滚铁环等传统游戏,虽然简陋,却给当年的孩子们在过年时平添了几分童年的欢乐。
每年的豫园新春灯会都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打卡。2023年豫园灯会以“山海奇豫记”为主题,打造了一个浪漫而旖旎的上古奇幻世界


兔年来说兔,关于兔子的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你都知道吗?

清 冷枚《梧桐双兔图》局部
1950年代的宣传画《喂兔》(金培庚 作)
古往今来,兔子都被中国人视作一种能给人们带来吉祥的瑞兽。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兔子主要是野兔,以灰、黑色为主,白兔尤为少见(待白色家兔被引入中国后,白兔才逐渐寻常)。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就提到:“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可见,兔子在古人眼中已是一种仙兽,而白兔则特别被人们所珍视。《宋史·符瑞志》记载:“白兔,王者敬耆老则见。”古代皇帝常以白兔来嘉奖有功的老年人,有瑞兔呈祥、健康长寿之意。正因为如此,世人多喜爱“大白兔”。
兔子也代表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博物志》云“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在祈求子嗣繁衍的古代,兔子常作为吉祥物出现在古代艺术品上。按照传统阴阳观念,兔与妇女同属于阴。《吕览·精通篇》:“月者,群阴之本也。”月中之兔被古人视为生育保护之神,反映了一种对兔神的吉祥信仰。

栏目合作:市档案局(馆)“档案春秋”(作者:仲富兰)
编辑:陈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相知相亲 和合共生 7904223
- 2 男生考上火工大 校领导亲手递通知 7808521
- 3 被运往缅甸 男子称不跳车2天挣10万 7712268
- 4 暑期出游如何“避坑” 7618090
- 5 饭店老板拍菜品被罚款 官方通报 7520849
- 6 几块钱的手机壳可能有毒或致肾衰竭 7424125
- 7 院士预测广东8级地震?官方通报 7331363
- 8 前央视主持人在杨少华灵堂前崩溃 7233668
- 9 3成大城市打工人存款超过50万 7136248
- 10 川妹子仿妆张柏芝 本人来了都怀疑 70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