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回家过年,去年没给的压岁钱你看……

百家 作者:共青团中央 2023-01-21 21:37:35
执笔:程远


此条推文需配合背景音乐食用,点开就听!



春节前最后一周,一场寒潮席卷全国,不过,再寒冷的天气也阻止不了人们回家团圆的念头。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外辛勤忙碌一年,过年了总要跟家人团聚。

春节的记忆
小时候的春节,买衣服、买年货、大扫除、擦玻璃、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吊钱,除夕这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开着电视当背景音,泡上一壶清茶,聊聊家长里短,问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再打打牌,就是一个热闹。孩子们难得凑到一起,由大一点儿的带着,穿着鲜艳的新衣服到外面去放烟花放鞭炮,到饭点儿才回来。除夕夜,全家人围在桌子旁,酒水饮料倒好,一盘盘凉菜热菜纷纷上桌,有鱼有虾有肉。甭管年景如何,这一桌子年夜饭总是最丰盛的。


通常家中长辈会先讲两句,全家人一起碰个杯,然后正式开餐;小辈们则轮流说着吉祥话,哄老人开心;大人怕孩子吃不着桌上远处的美食佳肴,不停给自己孩子夹菜。外面的鞭炮声逐渐从零星响起到连续不停,等吃得差不多了,大人会带着孩子忍着呛味儿出去放一挂鞭,或是几个小烟花。屋里人收拾了餐桌,又开始聊天打牌,等电视里春晚的相声小品节目出来,就停下来喝口茶水,笑过之后再继续。


如今在网络上,“包饺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梗,不过在除夕夜,包饺子确实是一件合家欢的事。拿出饧好的面跟和好的馅儿,搓成条、切剂子、擀成皮,甩给其他人包馅儿。有人家还会往饺子里包一枚硬币,寓意着咬到的人新的一年有福气,只是不太安全。包好的饺子摆满一盘又一盘,到时间就可以下锅煮。它可以让全家人不分老幼共同参与,就是学龄前的儿童,也可以上手把几个剂子按扁,要知道,平常人家的小厨房炒菜时可站不开几个人;它还可以让人一边干活一边聊天,一家人在客厅里围着桌子,聊着聊着一大盆馅儿就见底了。

伴随着春晚里的倒计时和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除夕夜到了最高潮的时刻。晚辈一一给长辈拜年、领红包,伯伯、叔叔、姑姑、婶婶们互相谦辞推让着,不过最终是一个红包也推不掉。孩子们心里有底,先害羞地摇头摆手拒绝,再看向家长,等长辈们走完流程,再甜甜地连说“谢谢”,喜滋滋地收下这压岁钱。偶尔,这些压岁钱也会变成“学费”,变成兄弟姐妹的压岁钱,变成一笔不知道有多少,也不知道存在哪里的“存款”……

拜完年,将此前包好的饺子下锅,用不了多久,伴随着一声“端饺子喽”,大家端饺子、拿筷子、盛腊八醋。有些地方还讲究“原汤化原食”,要盛一大碗饺子汤就着喝。

热闹了一整天,这时候也该歇歇了。鞭炮声渐息,各家带着孩子回去休息,院外、楼下、路边铺满了鞭炮皮,踩着垫脚,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味道,让小孩子忍不住把嘴边的围巾往上提提遮住鼻子。

春节的习俗
一提到过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习俗是什么?这几样肯定少不了:贴春联、吃年夜饭、逛庙会、逛街、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春节习俗之丰富,不胜枚举。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春节是个团圆节,对中国人来说,承载着太多的东西。绵延至今,年俗早就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融入人们的血脉。即便背井离乡多年,亦是魂牵梦萦。

比如贴春联,有一种说法是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桃符起源很早,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可见,最初的桃符是用来驱除鬼怪的,也就是所谓的镇鬼灵符。后来,人们便延续了这种风俗。

桃符开始演变成春联,源起于五代十国时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保留着挂桃符的习俗。宋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足见新年悬挂桃符,已经风行。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便将厚重的桃木板换成了轻便的红纸张。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身份亮相。


通常从小年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一首《过年谣》把除夕之前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了:扫房、沐浴、准备食物……忙忙碌碌迎接新年。

过年的第一个重头戏,自然要数除夕,又叫“年三十儿”、“年三十夜”。《说文解字》里讲,“夕,太阳下山”,字意可以引申为夜晚,除则是易和交替的意思,连起来就有了“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寓意。这一天,人们要张贴年画、春联和福字,有的还要贴上窗花。图案一般都很喜庆,有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有花开富贵的牡丹,还不乏当年的生肖,比如2023年是癸卯年,可以贴上可爱的兔子造型剪纸。


年夜饭是除夕夜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各种美味佳肴在年前早已备好,餐桌上必有一道鱼,为了讨一个好兆头,寓意“年年有余”。北方还必须得吃一顿排场隆重的饺子,配上腊八醋和腊八蒜,色味双绝;南方一些地方要吃年糕。水饺外形像“元宝”,年糕谐音“年高”,都是团圆如意的好兆头。

吃罢年夜饭,照例需要守岁。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出屋外,把铺在院里或路边的芝麻秸踩得声声作响,这叫“踩岁”,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期待一年更比一年好。

除夕之后,就可以逛庙会了。庙会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欢乐的人群挤在一起,吃小吃、买玩具、看表演,感受着年味儿。如今,全国各地都会在春节期间打造一系列庙会活动,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春节的变与不变
有人说,小时候盼着过年时的新衣服、压岁钱和煮好的饺子;有人感慨,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日子,那一天天攒起来的年味儿,隔着岁月也好闻;也有人说,小时候我们拥有的少,会对只有过节才能吃到的饺子和穿到的衣服有着期待,而现在,我们拥有的多了,饺子和其他好吃的东西想吃都能吃到,衣服也有钱买了,物质上的仪式感就逐渐虚无了。

还有人说,变化更大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已经从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了事事经心的青年。曾经只盼着过年了买新衣服、到处去玩耍,到现在过年回家帮爸妈包饺子、贴福字春联,自己再动手做一桌年夜饭,看到家人的笑脸比什么都满足。


有些事情真的变了。不知从何时起,饭馆的年夜饭开始一席难求,一家人不用再为做饭劳心费力,可以轻松吃顿年夜饭。这两年还流行起预制菜,上桌前稍微处理一下,就能让全家人享受一道料足味美的菜肴。

除了吃,玩的花样也多了。以往春节时全家人一起聊聊天、吃吃饭、打打牌的模式,变成了游园、逛街、看电影等。说到电影,如今贺岁档已经成为业界竞争最激烈的档期之一,动画片也好,喜剧片也好,全家老幼一起热热闹闹图个喜庆。年轻人的玩法就更丰富了,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约在一起,除了传统的聚餐、唱歌,还可以玩桌游、密室、剧本杀、赛车、射箭、泡温泉等。有心人还会顺手组个相亲局,在游戏中流露真性情以了解彼此,远比尴尬的“过审式”相亲要舒服得多。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和喜爱。春节期间欣赏一场原汁原味的曲艺演出,逛一逛古香古色的民俗文化街道,选购一些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点缀生活,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如今,不仅逛庙会的年轻身影越来越多,捏面人、剪窗花、刺绣等摊位上、店铺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中,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这背后是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也饱含着对生活深深的热爱。

不只在国内,中国的春节习俗早已传播到世界各地。每逢新春佳节,总有外国政要名人会送上春节祝福,海外华人也会举办盛大的活动庆贺新春。不只是华人,历史上很多亚洲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熏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节日。

变的是生活方式,不变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如今中国的经济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能够制造生活中所需的各种产品,科技取得长足进步,这让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更加自信地平视世界,爱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之勇敢发声。

那些属于我们的,几千年来流淌在民族血液中,一代代传承至今,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的共同记忆,谁也夺不走,而且必将发扬光大。

过年期间(大年三十起)

关注团团的微信公众号

每条推送都将送出

@共青团中央兔年红包封面~
@共青团中央x重庆共青团 隐藏款红包来啦!
先到先得,记得关注哦!

作者:高玺璐(南宁师范大学)

编  辑丨安志伟
校  对丨李之媛
校  审丨贾文程
值班编委丨钟亚楠
点亮“在看”,团团祝您新春快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