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过五关》主创:如何用 iPhone 14 Pro 拍出苹果新年大片

百家 作者:AppSO 2023-01-12 22:15:50
苹果新年大片《过五关》刚刚上映。在这支由 iPhone 14 Pro 拍摄的短片里,导演鹏飞献给了大家一个关于国粹的故事。
姥爷拉二胡、妈妈演花旦,出身京剧世家的导演鹏飞,从小住在京剧团宿舍里耳濡目染,谈起京剧更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甚至能喊上两嗓子。
用 iPhone 讲述一个京剧的电影故事,既是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也是在用一种艺术演绎另一种艺术。上映前一周,我们奔赴北京,与《过五关》的主创团队聊了聊创作背后的故事。
80 年代末,一个落寞的小镇剧团为了维持生计,京剧演员们纷纷转投流行乐和霹雳舞。男主角朝晖是一个从小学戏却天赋平平的年轻人,就在他要终于要扮演关公,成为「角儿」的时候,主办方临时加塞「霹雳舞」和「通俗歌曲」,把这场戏的演出时间砍到 5 分钟,剧团不堪其辱决定罢演。最终朝晖隐忍着独自登台,把《过五关》演绎成一场孤独却又精彩的独角戏。
和电影一样,京剧曾经也是大众艺术的王冠。用 iPhone 讲述一个京剧的电影故事,既是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也是在用一种艺术演绎另一种艺术。
Q:听说您出身京剧世家,《过五关》的桥段是来自亲身的经历?
鹏飞(导演):是的,我的成长经历中就见证了一个分崩离析的剧团。
我姥爷是拉二胡的,我妈妈是学演花旦的,我从小在海淀京剧团里边长大的。住在单位的宿舍里边,对门是老生,隔壁是琵琶。 
有一次我妈妈去演出剧团,本来应该穿着戏服粉墨登场的,后来那天我看到她就是穿了超短裙,几个花旦青衣不唱戏了,反而到台上去跳 Disco 去了,台下的观众的反应也非常的好。
一些年轻人就选择了去跳霹雳舞。乐队的一些年轻人就去组了流行乐队,比如司鼓的就去打架子鼓,弹琵琶的就去弹吉他。这些的只有剩下的一些年长的老的京剧演员。很遗憾,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了,团还在,大家却用不同的方式去迎合那个时代。
我采访了很多京剧的前辈,把故事编写出来,片子里的人名其实都是真的,比如朝晖,我们的男主角朝晖这个名字就是我妈妈的一个同事。
Q:作为曾经的大众艺术,京剧在 100 年前如同今天电影一样的存在。
王宁(京剧演员、《过五关》关公扮演者)是的,其实在清末民国的时期,京剧就是顶流了,那个时候中国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去戏园子里看戏就是大众最喜欢的娱乐项目。
Q:后来是如何落寞的?
王宁(京剧演员、《过五关》关公扮演者)京剧在我们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断代,有很多的观众他就认为京剧就是样板戏。他看过红灯记,沙家浜,威虎山,杨子荣,郭剑光,他就认为这些人物就是京剧。
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京剧慢慢地被淡忘了我们影片里讲的京剧演员就是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离开京剧传承的任务。
Q:演员拍摄《过五关》的过程中,对京剧有改观吗?
于小斌(朝晖扮演者):我是 97 年出生的,是赶在了 90 年代末的一个节点。在我们拍摄这次片子之前,我是真的觉得京剧非常晦涩难懂。每次看电视的时候,都不知道台上的人在干嘛。
经过了这次拍摄和学习之后,让我对京剧有一个 180 度的转变。
京剧为什么叫国粹,为什么能传承到今天。因为它非常的精湛、非常的浓缩了,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腔调里面的一句唱词里面的突然转一下,那种东西,他表达的都是这个角色他本身的一些情绪和他现在正在做的这个事情。
有一次和关公的扮演者王宁老师闲聊时,他跟我提到过,如果你今天要扮关公,就要早上起床洗个澡再去,我问他京剧演员都这样吗?他说至少他是,这一个习惯坚持了很久。
这让我很受触动,因为他对京剧有敬畏心,哪怕这个事情没有人看到。
直到我在现场学习后才发现,原来京剧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它虽然有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但每一个哪怕非常细小的、细微的动作,或者眼神,或者一个手指的变化,它背后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这个是特别有文化底蕴的一个艺术形式。
Q:为什么在投身京剧 26 年后你依然坚持?
王宁(京剧演员&关公扮演者):我曾经拍过电影,也在圣地亚哥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男主。当时话剧院说也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去演话剧,当时都已经谈好了,我可以直接调过去。或许因为我的外貌更适合演儿童剧,也有儿童剧院找我,但是我一直都没敢跟我师傅聊这个事儿,因为我师傅教我的时候都已经 70 多岁了。
在办关系的时候,我就突然决定,我不去了。因为我还是要唱戏,我真怕对不起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教我的老师,现在老师也不在了,我就更加有这种使命感。
在拿到剧本时,导演跟我聊了很多,也改了一些台词,比如师兄要离开剧团的时候,朝辉为什么要留下,其实他就是不舍得。
Q:京剧本身就是一种舞台戏剧,用 iPhone 记录京剧电影,既是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也是在用一种艺术再现另一种艺术的表现力,过程中有什么挑战?
鹏飞(导演):有天晚上让我很惊讶,摄影指导就把手机绑在了演员的胳膊上面。昭君跟马童他是有一个互动的,你会看到昭君是拿着马鞭这样转,与此同时,她的对面马童是跟她是相应的去转。这样就好比把观众的眼睛带到了舞台上,带到了跟京剧演员一样的视角。
运动模式让 iPhone 14 Pro 得以驾驭更多复杂场景,在《过五关》的京剧舞台上,你可以看到大量的运动镜头。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打是非常精彩的,观众也非常愿意看。
一会看到后面的龙王,一会看到悟空的金箍棒,一会看到远处带到台下的观众在叫好,拍得很过瘾,非常的平稳顺滑,感觉就好像拿斯坦尼康在拍一样。但如果是斯坦尼康,你舞台要很大,iPhone 就非常的轻便灵巧,可以跟台上的演员一起转。
而且,这些京剧的武戏其实是比较少能重复的。京剧演员翻跟斗,如果电影就咔再来一遍,人就很容易受伤。
基本上我们只有 1 次机会。iPhone 的灵巧这个时候就给了我保障,它可以藏在舞台的边缘,藏在侧台,藏在幕布旁边,藏在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位置。
于小斌(朝晖扮演者):iPhone 非常迅速、准确。当我们准备要拍一个镜头的时候,我们走戏、商量调度,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 iPhone 摄影的去调整、去配合,不用扛着非常笨重的,比如艾丽莎去试了。
Q:您如何把握京剧和大众之间的距离?
鹏飞(导演):炫技是简单的,但是踏踏实实地传达情绪是难的。我也不是想让观众看一出京剧,而是希望通过台前幕后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京剧人的不容易,京剧人的坚持。
Q:京剧也是曾经的大众艺术,就是如同今天电影一样的存在。您认为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王宁(京剧演员&关公扮演者):京剧的表演是连贯性的,它只要开了戏,锣鼓点一响,你这 3 个小时就不能间断了。
但电影不一样,导演会经常加东西,比如我扮上戏之后,一个动作完成了,特别好,结果「我们能不能再拍另外一个」、「我们再加一个」,他(导演)一晚上能加 4 个镜头。
这次好在镜头虽多,但 iPhone 体积小巧,作为片场唯一的摄影机,它为国粹的表现力注入更多可能。
鹏飞(导演):京剧跟电影都是在传达人文关怀,电影是讲故事,京剧也是讲故事。只不过京剧是在舞台上,它还是一个舞台剧,是一个非常的抽象的艺术。
昭君出塞要骑马,但她没有马,她只有一根马鞭,用马鞭在那挥舞,观众就知道她是在骑马,根据马鞭挥舞的编排,你知道她骑马的快慢情绪。
京剧是在无实物的表演中,让观众去体会到那些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魅力。当然,这个做法在电影中就不行了,因为电影是大荧幕,它是很具体、很真实的。如果你不真实,观众就不相信。如果观众不相信,就没有办法去感受。
虽然同属于戏剧艺术,但电影没有习惯意义上的观众席一说,镜头就是观众,用电影视角和蒙太奇去表现舞台艺术,不管对导演还是演员,都是一次挑战。

Q:电影已没有习惯意义上的观众席一说,镜头就是观众,这是一种电影化的重组。京剧的舞台表演和电影中的京剧表演有何不同?

王宁(京剧演员&关公扮演者):其实京剧它有几个特点,一个就是程式化,一个是虚拟性,还有一个是夸张化。

鹏飞(导演):要让观众席的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才可以。然而电影不一样,你会把人物的细微的表情放得很大。

Q:从《三分钟》到《过五关》,iPhone 春节影片中辅助设备的使用似乎在逐年减少。这次用到了哪些辅助工具?

鹏飞(导演):完全没有用外挂镜头,纯拿手机拍,纯靠手机的镜头。辅助设备其实也不是辅助设备,实际上就是拍电影的一些器材,比如轨道、伸缩炮、平滑的小轨道等。

Q:像《霸王别姬》这样脍炙人口的京剧主题电影并不多,但它们也让更多人接触到国粹,让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意识到:京剧曾经和电影一样,是一种大众艺术。电影可以为国粹的传承带来怎样的帮助?

鹏飞(导演):我希望通过台前幕后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京剧人的不容易和坚持。尤其是在今天的背景下,很多人在很多岗位上都经历着各种磨难,不只是京剧人,包括我们电影人也是在想办法克服各种的难关。希望大家都能过关斩将,坚持自己的理想。

Q:京剧行当的环境和土壤,相比十年前,有什么改变吗?

王宁(京剧演员&关公扮演者):我们以前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在台上往下看台底下全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但是现在往下看,有很多年轻人,包括一些十七八岁的学生和小朋友。

我现在就在用 iPhone 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演唱京剧,在线的观看人数中,年轻人还是非常多的,接受度也很好。

我觉得现在的京剧现状是日渐变好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大家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觉得真的是太棒了。

*文章内容来自采访实录,部分表述有调整。



点击「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