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不少朋友似乎都“阳”了。
许多人“阳”了也不着急。该吃药吃药、该休息休息,回头不忘做个抗原,并发朋友圈:“我阳了!”
图源网络
于是,各种“抗阳”段子出没在各大社交场所,让人发着高烧、哑成鸭子,也不由看得笑出了“嘎嘎”声。新冠“中招”的人越来越多,病毒在泛滥,段子也层层升级。新冠版武侠世界里,杨过、杨康遍地走,重阳几度出江湖,偶有郭襄、郭芙之流,终身不得杨过,此生不入“阳间”,堪为人间大幸。
新冠版甄嬛传世界,“宝娟嗓”“剪秋头”“颂芝呕”堪称三大自然现象。
图源网络
最初,人们只是根据症状的轻重,概括性地给毒株分类,如“温和的毒株”。喉咙塞小刀、鼻里灌水泥,这些已不足以概括网友们的遭遇。各种奇葩症状,让种种画风清奇的毒株上线。尽管专家再三表示,所谓“不同毒株”并无科学依据,但挡不住大家挖掘新症状、发明新毒株的热情。自从人们发现布洛芬有不同“皮肤”后,关于布洛芬小人的“角色扮演”活动,便在社交平台上流行起来,不少网友模仿小人动作,还自发编排“新冠退退退”等跳舞,给“阳”人们打气。一时间,病毒扩散,段子遍地。不少网友未必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早早地看了不少新冠段子。但生病就是生病。大规模地感染,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并非轻松的事情。此时,段子就像一剂“精神止痛片”,平复焦躁和不安。而“抗阳”段子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把人与人联系起来,传达“你阳我也阳”的事实,告诉人们,面对新冠,你不孤独。图源网络
段子取材于生活。“抗阳”段子里,是疫情下的千人千面。不少人在“阳”了之后,第一反应是发朋友圈,讲述“中招”体验,分享治愈经验,让周围人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也在用轻松的态度,不断向周围人传递乐观情绪,缓解旁人的新冠焦虑。编段子,也是一种自我“治愈”。心理咨询师葛怡指出,分享变“阳”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身处境,调动更多前额叶资源,帮助我们应对问题,同时引发“他人在场”的旁观情景,一定程度上激活我们的优势应对。同时,在“阳”气冲天的段子世界,不时出没一些“负隅顽抗”的天选打工人、天选伺候人。他们在段子中不甚活跃,却在周围人纷纷躺倒时,一边吐槽,一边扛起工作和家庭的担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起“新冠”段子,“抗阳”段子,更适合用来概括这些有趣的内容。如今,“阳”已经成了流量密码。为博眼球,各种摆拍的分享视频、生造的词汇和瞎编的段子,在各大平台上涌现。网上盛传的不少段子,看似诙谐风趣,却经不起推敲。在某些段子里,一些不符合科学、医学常识的内容,庸俗、媚俗的观念,悄然混迹其间,引发读者的不适。有的段子把“别人都阳,就你不阳”解读为社交能力差,把防疫措施做得好、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好事给“污名化”。有人在毫无科学依据的前提下,声称要主动感染、人情感染,并围绕所谓“初阳权”,提出“爱一个人,就要感染他身上的毒株”等反智言论。还有人把毒株娱乐化,扬言要主动感染“美容株”、“减肥株”,称“发烧一天两夜”,就能“皮肤细腻白皙、脸变紧致、眼睛变大、单眼皮变双眼皮”,还要“紧急出售美貌毒株”。事实上,疫情并未结束,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面对它。无论如何,基本的警惕不能放松,此时过分渲染轻松欢乐,哪怕通过段子的方式,也不大妥当。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好的段子,要乐观,但不能盲目乐观;要幽默,而不能把无知当有趣;要共情,而不能把低劣当谈资。
封面来源网络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