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敢医敢言!
敢医敢言,敢为人先。哪怕人言可畏,他也从不违心。
——女同事说
最近,之前许久没出现在公众眼前的钟南山频上热搜——
“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大概率会感染。不过如果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估计感染后出现严重症状的几率越来越小。”
“不主张主动感染,也不主张‘大家一起阳’,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敢医敢言,不在意外界言语。
时间倒转回三年前,也是他义无反顾前往武汉,告诉大家:“没有特殊的情况,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
钟南山当时已年过八十,满头华发,因为操劳而显得憔悴,可他的眼神异常坚定。
再回到2003年,也是他奔波在广州危重症病房,救死扶伤。
几十年过去,86岁的钟南山被捧上“神坛”过,也曾被质疑、谩骂过,但或许,他不在意,也不曾变过。
治病救人,俯仰无愧,足矣。
01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以前,接受央视《面对面》的采访时,有记者曾好奇地问:“对于你个人来说,我觉得荣誉不是问题,学术地位也不是问题,那你这样拼命是为什么?”
“想追求一个未知数,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钟南山回答得很平淡,也很令人动容。
他还说:“我的动力,来自疾病对生命对威胁。”
追求未知,追求真理,治病救人,这也是钟南山选择学习医学的朴素心愿。
1936年10月20日,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江苏南京中央医院,哭声洪亮。因为医院坐落在南京钟山的南面,又希望这个孩子以后能够像山一样沉稳、仁厚而又广博,因此,给他取了“南山”这样一个饱含着祝愿的名字。
钟南山从医,有很深厚的家庭渊源。他的父亲钟世藩虽然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就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而他的母亲廖月琴则是名门闺秀,精通英语、擅长音乐,并且考入协和医学院的高级护理专业。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钟南山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做医生,就可以让其他人变得健康,这样多好啊!
不过,钟南山的童年一直在战火中度过,真正近距离接触到医学,已经是解放后的事情了。
钟世藩拒绝了国民党“中央卫生署”要求他们举家搬往台湾的要求,坚持道:“是中国人就得呆在这里,而不是离开。”
终于等到广州解放,钟世藩在广州家中养起了小白鼠,用来研究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实验。
当时广州气候炎热,养小白鼠气味很重,大家都笑称,要找钟家不用睁眼,直接“按味索楼”就行。
不过钟南山不在意这些,他只觉得这些小白鼠很好玩。一放学,他就到父亲的书房里看小白鼠,看着父亲做实验,后来还上岗成了钟家的小白鼠饲养专员。
也正是在日常的观察和体验中,他慢慢地和父亲学到了生物医学的知识,也学到了许多人生道理。
钟南山一家人
于是,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像父母亲一样去北京学医,像父亲说的那样,“为人类创造点东西”。
尽管学医是一条艰苦而又无私奉献的道路,并不能轻而易举就取得成绩。
尽管他可能会面临患者家属的误解,可能会遇到许多无能为力的至暗时刻。
但钟南山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恢复健康,对于他来说,这就足够自己做出选择。
1955年,钟南山收拾行囊前往北京医学院读书,意气风发,立志在医学上做出一番事业,拯救更多的生命。
却没想到,未来的道路,曲折坎坷。
02
大器晚成
1971年底,钟南山终于从乡下回到广州,有一次闲聊的时候,钟世藩问他:“南山,你今年几岁了?”
他回答道:“35岁了。”
钟世藩低声说:“35岁了,真可怕。”
听见父亲的叹息,钟南山也痛心不已。35岁,离他意气风发去北京医学院读书已经过去了16年。
这个年纪,钟世藩以前早已成为一个有名的儿科医生,而他,辗转多地却离医疗岗位越来越远。
一开始,是他专业选择太多,难以兼顾。
在北医读书时,钟南山是远近闻名的运动健将,曾在全运会上打破了全国400米跨栏的记录。因此,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体育训练上,相应地,学医的时间就被大大缩减。
钟南山真正学医的时间只有三年半,只能留校当辅导员,后来又去了放射医学教研组,没办法如愿从事临床医学。
后面,他又因为时代的冲击,不得不放弃医学探索。
那段日子里,他挖过野草、住过破庙、烧过锅炉。有一回,他因为刚献血完就去工作,晕倒在锅炉边,差点就把命交代在那里。
终于能回到广州,能到医院里工作,痛定思痛,钟南山决定用有限的时间,把曾经错过的时光弥补回来。
他想要从事临床医学,想在胸外科做出研究和贡献,实现自己少年时的梦想。
然而,哪怕他在一家条件很差的医院干活,那边的主任也不信任他的能力——
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干什么胸外科?早干嘛去了!
经过钟南山的一再争取,主任终于放弃把他下放到医疗科当干事,而是让他去内科见习,后面又转去急诊科。
也正是在急诊科的一次致命错误,让他从心底里立下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从医信条。
当时的误诊,险之又险。
钟南山刚出诊,没经验,碰上一个结核病人吐血,还以为是结核病发作,打电话安排转诊把病人送往结核病防治所。
结果,他并没有发现病人咳出来的血是鲜红色的,其实病人是因为鱼刺扎进胃里导致了胃出血,而非因为结核病出血,
这一次误诊差点耽误了人命。患者救回来之后,家属气愤不已,质疑他的专业水平:“连胃出血和结核病都分不清,还当什么医生?”
自责和愧疚之外,钟南山只能加倍努力,去填补过往几十年的缺漏。自此之后,每次出诊的时候,他都细心观察其他医生的诊疗方式,虚心请教,晚上则废寝忘食看书把笔记整理出来。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钟南山日渐消瘦,医术却突飞猛进,不再被同事和病人质疑。
此时,国内号召进行慢性支气管炎的群防群治工作,第四医院成立相应的科室以后,就把钟南山调过去主持工作。
新领域,慢性病,很难做出什么成果。可钟南山扎根于此,在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和诊断中不断突破。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团来中国交流时,还专门去参观了钟南山主持的慢性支气管炎小组。
逐渐地,他在自己深耕的呼吸病学领域成为首屈一指的专家。1987年,钟南山成为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院长。1995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直到1996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医生所能够拥有的殊荣,钟南山都拥有了,可他其实并不在意这些名利地位。
在他看来,能够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贡献,就足够了。
当危难来临之时,他也从不畏惧,担起那一份责任。
03
敢医敢言
“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钟南山在采访时,郑重地说道。
事实上,说真话,是他从父亲身上学来的从医信条,而有许多次,他由于坚持实事求是而被人误解。
2002年12月22日,钟南山所在的呼吸病学研究所接诊了一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此时,一场名为“非典”的风暴已经在广州酝酿。
面对未知的病毒、迅猛的病情,钟南山临危不惧,在观察诊疗中整理出关于病情的调查报告,于2003年1月22日上报了《省专家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
他和其他专家在报告中拨开了非典的迷雾,把预防、诊治非典的方法介绍给人民群众,为全国喂下一颗定心丸。
然而,随着非典的迅速传播,全国各地人心惶惶,许多谣言也传播得沸沸扬扬。人们开始抢购口罩、板蓝根和白醋,一度陷入恐慌。
此时,钟南山再次站出来,一个个辟谣,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方法,尽力对患者进行抢救。并且,他向省卫生厅申请: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这样的申请,仅仅是为了再多拯救一些生命垂危的病人,为了让更多一线医护免于被咳血的重症病人传染,但却把钟南山和他所在的呼吸病学研究所置于最危险的境地之中。
这一年,钟南山已经67岁了。
他亲力亲为地主持诊断和手术,经常近距离观察患者的口腔,为患者示范“啊”的动作。这样近的距离,让很多患者重燃希望,但也增加了医生感染的风险。
终于有一次,钟南山病倒了,出现了肺炎症状。
所有人的心,都悬起来了:钟南山来抗击非典,如果连他也得了非典,那这病还怎么治呢?
幸好,他患上的,是因为操劳过度而引发的普通肺炎。为了避免引起群众的恐慌,他没有住院,自己一个人在家休养,堪堪能起身的时候,就又去医院参与工作。
要想真正研究清楚这个未知的疾病,首先需要搞清楚它的致病因与病原体。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洪涛院士认为病原体应该是衣原体,一个已知的、有特效药的病原。院士盖章,官方发布,全体民众都如释重负,开始欢呼。
然而,钟南山却很煞风景:
“衣原体可能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却不是致病因!尝试过了治疗衣原体的方法,没有效果,临床上不能按照衣原体思路进行治疗。”
公然和民意、和官媒唱反调,钟南山一时间承受了许多非议和压力。
朋友劝他,已经是院士了,别砸自己招牌,明哲保身不好吗?
但钟南山不愿意如此,他担心的只是,一旦大家都板上钉钉地按照衣原体思路去进行诊疗,那么疫情可能会恶化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至于名誉,至于其他,他不在乎。如果是他错了,那他承认错误,倘若是其他人错了,那至少救了许多人,被骂了也不亏。
事实证明,钟南山是对的。4月的时候,大陆、香港和其他地区相继发现,导致非典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这一结果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
还是4月份,非典在北京隐匿传播,时任北京市长孟学农却不以为意,认为北京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钟南山发现了这背后隐藏的危险,可哪怕他是院士,他发声,也不一定会被相信,不一定会被倾听,还可能被谩骂。
回厦门扫墓时,他站在父亲的墓前,喃喃自语:
父亲,我该怎么办?
焦灼几日,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在记者发布会上,当记者问他,现在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他斩钉截铁地说:“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他说出的真话,为北京非典疫情的控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拯救了许多普通民众的生命健康。
如今,“敢医敢言”这四个字还挂在钟南山的办公室里,提醒着他,行医救人,不说假话,实事求是。
生命至上,是最大的原则。
图源 央视专访 《敢医敢言 钟南山》
04
86岁,仍未止步
2004年,被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20年获得“共和国勋章”……钟南山身上的荣誉无以复加,他所做出的贡献也有目共睹。
但荣誉之外,他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普通的胸外科、呼吸病学医生,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生活朴素,安居一隅。
他说:
“当医生本身就是如何对待人,只希望他们能够健康。”
所以,尽管取得了很多奖项,他也一直做着医生的本职工作,经常在医院问诊,还培养出了许多和他一样优秀的学生。
2010年开始,钟南山就在广州医科大学开办了“南山班”,亲自参与授课培养。从教几十年以来,他的学生魏春华、管轶、桑岭、刘春丽等人已经活跃在各种疾病防治的一线工作岗位中,成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
而他,似乎可以功遂身退,颐养天年了。
但钟南山还是没习惯闲下来。2020年初,他和助手毅然前往武汉调查疫情,为疫情的防控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钟南山连夜前往武汉
在那一年里,许多人将他捧上神坛,过不久,又有很多人搬出“黑料”想要让他跌落神坛。
不造神,只是尊敬英雄,或许是对待像钟南山这样敢为人先的医生,最好的方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钟南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道生命的防线,更是他身上百折不挠、敢医敢言的医者精神。
低谷时不放弃,高峰时不骄傲,始终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大地上。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上,给钟南山的颁奖词这么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 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高山仰止,如今他已86岁,仍未止步。
至于名利荣辱、是非功过,时间和人民会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1.李秋沅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2.叶依 《你好,钟南山》
3.熊育群 《钟南山:苍生在上》
4.何加盐 《钟南山》
5.最人物 《富二代钟南山》
6.大家专访 《敢医敢言 钟南山》
7.魏东海 《还是钟南山》
每日互动
你想对钟南山说什么?
评论区告诉我~
好书推荐
新东方出版了《小灯塔人物传记》系列童书(注音版),我们希望能让更多孩子从小了解到鲁迅、梁思成、林徽因、袁隆平、华罗庚、屠呦呦、钟南山等前辈的故事,体会榜样的力量,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or购买~
王彦老师作为《小灯塔人物传记》系列童书的编辑,也分享了她们制作这套书的初衷,欢迎大家点击视频查看~
//
更多好看的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三个“一” 7982469
- 2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913249
- 3 男子求助如何打开亡父遗留14年手机 7883943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58929
- 5 中国对日本等国试行免签 7619296
- 6 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没有真羽绒 7570028
- 7 女生半裸遭男保洁刷卡闯入 酒店回应 7431112
- 8 70多辆小米SU7同一天撞墙撞柱 7394835
- 9 操纵股价 2人被证监会罚没近3.35亿 7270285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9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