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将“乙类乙管”!甲类和乙类传染病有何不同?
国家卫健委26日晚发布公告:
一、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方案:稳妥有序将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妥有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6日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强化重点机构防控;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
甲类传染病
和乙类传染病都有哪些
管控措施有何不同
来看相关问答

我国对传染病如何分类?
根据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
此前有“乙类甲管”的措施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对于医疗机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在管理措施上有什么不同?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在其他管理上,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有什么不同?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于乙类传染病,则不适用以上管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解除了哪些管理措施?
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有哪些应对措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消息,有以下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调整人群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做好社区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级服务;强化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在疫情监测与应对上,要研判疫情发展态势,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对于入境人员,要求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
News
大家都在看
来源 | 央视新闻、南方+客户端
编辑 | 蔡泽纯
校对 | 居伟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三个层面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前景 7984278
- 2 客机西安起飞后返航 引擎冒火光 7985013
- 3 《哪吒2》票房破135亿 7815497
- 4 产业“破题” 绘就振兴“答卷” 7733748
- 5 25岁女子伪装成律师 当庭射杀黑老大 7629438
- 6 女儿遭家暴失明母亲自责让其闪婚 7521119
- 7 湖南严禁用AI生成医疗处方 7410635
- 8 小伙30多万买机器人对外租8000一天 7366212
- 9 女孩逃票进景区后坠亡 景区被判无责 7240955
- 10 670万买楼王 交钱时发现采光最差 716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