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澳门,这23年,我们很骄傲」
23年前的那个深夜。
贵州山区,一个侗寨全村几百人围在一起。
大家眼睛眨巴眨巴,全盯着一台20寸的黑白电视。
当五星红旗飘扬在澳门的夜空,
那一刻,老人、小孩、青年们一起欢呼,一起哭。
△澳门回归
△侗寨老伯
就像那位伯伯,告诉他的那样:
没有想到啊,这一生,还能看到澳门的朋友来到这里。
带着爱和善意。
伯伯的胡须,已发白。
而年轻的裴承贤,越发感受到了身为澳门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在侗寨,裴承贤(左一)穿上民族服饰
不管是在贵州山区志愿服务的那十年,
还是如今回到澳门,带领着更多青年加入志愿服务中来。
这个在澳门长大的80后,一路都走得无比坚定。
就像他说的,
「无论澳门,还是贵州,
我们就是一家人,是同一个国家一起生活的亲人朋友」
今天,是澳门回归23周年。
在这20多年的时光里,我们曾多次走过澳门的街头。
大三巴前合影的人们络绎不绝,葡挞吃过一家又一家…
400年风雨留下的多元文化,和欣欣向荣的繁华锦绣,交织在一起。
△ 澳门街头
这得益于“一国两制”,和祖国对澳门的殷切关注,
让奔跑在快车道上的澳门日新月异,也交出了时代最好的答卷。
△ 澳门大三巴牌坊
而这份答卷的作答人,离不开每一个他们和她们。
作为澳门当代青年,同裴承贤一样,
或走出澳门,或回到澳门,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领域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于是,我们邀请了四位澳门青年,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来讲述他们和澳门一同成长的故事。
△ 澳门老街
那一年,16岁的裴承贤,正是青春懵懂时,也并不知道澳门的未来会有着怎样的改变。
他只记得,一片欢腾。
“2001年高三毕业,政府非常重视澳门教育,大力投入到青年社团当中。”
澳门青年社团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尤其是加强了和内地往来的机会。
裴承贤视自己为最早的一批受益者。
而这也成为往后几十年,他感恩、回馈的源泉。
△在山区做志愿服务,离开村寨时与孩子们合照
在广州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澳门,参加了志愿者团体。
到现在,快20年过去了。
从第一次面对灾难时的手足无措,到带领成百上千澳门青年,深入澳门社会,深入祖国内地山区,做志愿者服务,再到成为澳门青年协会会长。
这些年,让裴承贤最骄傲和感动的,是澳门的人,尤其是澳门青年骨子里自带的人情与暖心。
△澳门志愿服务者
△澳门志愿服务者在台湾“八八水灾”后协助清理现场
△澳门青年志愿者参加抗疫
今年,也是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的20周年。
“我们就是在回归之后成立的”
从最开始的几百人到如今注册的5000多人,
如果服务以小时计,那早就数不清了。
△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
“让不同青年朋友看到有需要的群体 ,我们把自己成为一个媒介,去影响身边的朋友。”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
在裴承贤看来,做志愿不是图个热闹,图个表扬,图个名利。
踏踏实实地去做,不为什么而求,这就是澳门青年志愿者。
△ 与孩子分享澳门生活点滴
不管是在街头做义工,为老人理头发,提醒大家微笑,为小朋友办亲子活动,捡起一个垃圾…
还是走到偏远的地方,帮老人修修屋子,改善一下生活,陪他们聊聊天,给那里的孩子讲讲故事…
也许微不足道,但微光成炬,也能在人们心底种下温暖。
提及每一次深入山区,遇见那里的人们。
裴承贤心中,总有一股暖流。
有次从村子离开,孩子们偷偷跟着他送了好几里路,他转身蹲下,抱住一个小男孩。
男孩说:“送一送,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
他始终记得,第一次到山区时,发现从23年前开始,澳门就被无数个素未谋面的人们关注着。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相遇。
大概,也就是血脉相连的意义吧。
澳门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未来,澳门青年应该继续做好桥梁的角色,让澳门成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发达城市。”
△ 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广东省青联委员、澳门直播服务中心副主任
容甄甄的角色太多了。
成长于澳门,希望澳门更多元化一些的她,把自己不断地“多元化”。
△ 容甄甄(左二)在深圳时装周
△ 容甄甄(右一)在音乐会
容甄甄笑着说自己以前比较腼腆,其实在直播间、镜头前侃侃而谈的她,始终透着一种自信和坦然。
作为广东省青联委员,澳门直播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她,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创业者,也是一名澳门直播代言人。
宣言是,把澳门的好物,推荐给全世界。
△ 镜头前的容甄甄
早几年,内地热火朝天的新媒体直播,在澳门还算是个新鲜事儿。
在澳门青年协会的容甄甄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她对接了一批澳门青年,大家一股脑儿就开始干了。
一边学习,一边开直播。
成为澳门最早做直播的一批人。
一切从零开始,从小白在镜头前的胆怯,到如今两年多后,有所积累。
当看到不只是内地的朋友,还有新加坡的、泰国的、柬埔寨的订单涌进来,容甄甄他们更加有信心。
她组织了澳门直播协会,相信团结一方可以讲好澳门故事,展现中国好产品的力量。“让更多青年参与进来,也成立了一个直播服务中心。”
刚好就这几天,他们筹备了许久的澳门好物直播,也终于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
“所有讲故事的人,都是澳门青年,将近50位,都经过了培训”,电话那头,容甄甄兴致勃勃地说道。
1999年澳门回归后,带着她最深的感触,是澳门对话祖国,面向世界的机会更多了。
而作为澳门青年,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中国历史。
当时在港澳两地,有一个合作的培训基地。
在这,容甄甄遇到一个女孩,妈妈是香港人,爸爸是外国人。女孩跟着社团一起到内地演出,在广州博物馆,看到了中国一路走来的历史。
“在最后的纪念册上,她第一个从人群里冲出来,写下了:我很幸运,我是一个中国人。”
那种来自内心的冲击,让容甄甄备受触动。
也明白了努力发声,不断尝试和挑战的意义。
她会带着镜头走进冼星海纪念馆,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是澳门人为荣,也为这爱国爱澳的拳拳之心而深深动容。
每个人都有生之来处。
澳门是容甄甄生长的地方,而大湾区是她实现梦想与成长的舞台。
△ 澳门路环岛,氹仔街
△ 澳门葡挞
“葡挞大家都知道,但不知道葡挞在澳门的种类很多,有一口就化的,有曲奇皮的……”
“在澳门融合了葡萄牙口味和澳门本色的猪扒包,比比皆是。”
在澳门,没有葡萄牙菜,只有澳门菜。
做了一百多年饼的老夫妻,坚持手工。
偶尔他们会有一些新的创意,比如加了意大利咖啡的杏仁饼。
△ 澳门塔石艺墟
创新和创造,是澳门人的精神之一。
每一天都在变化,也许今天和明天相比,就会又多了一种口味的蛋挞,城市也有了新的发展。
“把这些澳门在传承中又不断变化的东西,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这是澳门青年一代的责任,更是我们的骄傲。”
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得咖啡创办人
△ 梁威
国外留学回来的朋友,关心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和规划,以及探讨未来可以做什么。而身处大湾区的他,也会将自己在经营咖啡厅时的经验和心得,分享出去。
可谁能想到,这个对咖啡已经熟稔的90后男生,却是一个从医学院毕业不到两年的学生。
临床医学毕业后,去过生物岛工作,也在人生迷茫时,选择了创业寻找自己。
在广州和澳门之间,梁威有着深刻的体会。
△ 梁威(中)
他喜欢广州的多元和包容,这里有年轻人喜欢的氛围,也有能够不断从头再来的机会。
而澳门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小到生活像是个图书馆,或是下楼逛了个花园,走在街上随时能偶遇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回归那年,梁威的感触很笼统,也很朦胧。
“就是小城,突然一下,更有活力了。过了两三年,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校就在大三巴附近,回归前放学每天路过,都没什么人。之后,游人如织,每天中午回家吃饭,都得绕来绕去,逆流而上”。
△ 澳门大三巴
长大后才发现,以前目光所及,都是上下学经过的日常。
慢慢地不再懵懂,是第一次到北京,站上舞台,集体演唱了《七子之歌》。
那是唱得最大声,也表现得最好的一次。
唱完后,台下,掌声雷动。
那时梁威才真正体会到回归,是被所有人接纳,包围,且爱着的。
直到下了台,掌声都没有停。
“我们才看到,台下的表情,有感动,有泪光,有欣慰,有笑容…这幅画面,很难忘。”
△ 澳门街景
澳门、珠海、广州,这三座城市对于还是大二学生的谢嘉莉来说,每个都代表着不一样的意义。
△ 珠海和澳门
2015年,谢嘉莉回到澳门读初中,此后开始了每天往返于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跨城跨关上学模式。
“那几年,我一次都没有迟到过”,这是谢嘉莉觉得自己坚持得最久,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
早上6点起床,拿着澳门回乡证和身份证,快速过关。早上8点多,就已经坐在教室里了。
当时学校一个班,只有25人。但老师特别用心,记得每一个小细节。
这对于“初来乍到”的谢嘉莉来说,是种莫大的安慰。
△ 澳门街景
下学后,不着急回家的话,总和同学约着去小吃街,好好吃一轮。
“咖喱、炸串,还有豆腐花,以及便利店的鱼蛋、烧卖、车仔面,都是我们的爱。”
在澳门读到高中毕业后,谢嘉莉成为了广州暨南大学的医学生。
△ 谢嘉莉拍摄的广州暨南大学校园落叶
——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30216
- 2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912919
- 3 女子遭老板性侵后被公司开除 7824770
- 4 2024 向上的中国 7769063
- 5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656273
- 6 男子钓上一条自带“赎金”的鱼 7538043
- 7 大三女生练咏春一起手眼神骤变 7448055
- 8 赵丽颖带儿子探班 7350353
- 9 80岁顶级富豪再婚娶33岁华裔妻子 7205923
- 10 美国女子在地铁上被男子点燃身亡 717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