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公众瞩目,各方关注。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达到1.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96.8%,79.8%的未成年网民具有网络安全意识,比2020年分别提高1.9和5.7个百分点。同时,报告也反映,有38.3%的未成年网民遭遇过不良信息,31.9%的未成年网民使用家长账号玩过游戏,“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却难逃家庭失防,网络素养教育依然任重道远。未成年人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成长已经离不开网络这片土壤。不少人担忧:充满好奇心但缺乏自制力、判断力的孩子过早接触网络,是否会“中毒”于“奶嘴乐”文化而消逝奋斗激情?是否会沉沦于纵横驰骋、快意江湖的虚拟空间而逃离现实拼搏?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从长远看,网络空间是知识汇集、信息流动的平台,人际交往、互通世界的舞台,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开阔眼界,了解家乡外的世界、书本外的思想,作为器物的网络本身无善恶,又怎能因噎废食?堵不如疏,我们真正要做的、该做的,不是一味阻拦,而是要在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上多费心思,在汇聚各方力量净化网络上下足功夫。近年来,多方众志、合力成城,网络空间治理卓有成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从立法角度织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各大网络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从技术层面防止网络沉迷现象;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以雷霆之势清理种种网络乱象……成果令人欣慰,但仍有不少痛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有些平台的防沉迷系统漏洞百出、形同虚设,低俗媚俗、炫富拜金等不良信息屡禁不止,网上诈骗、信息泄露等新问题潜滋暗长。净化网络空间、护佑孩子成长,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持久战,也是一场需要多管齐下、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网络沉迷是顽瘴痼疾。《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62.3%经常玩游戏、47.6%经常看短视频,尽管相较去年已有改进,两组数字却仍令人忧心忡忡。当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面对网络,很多成年人尚且难以抵挡诱惑、常常欲罢不能,何况未成年人?在这个问题上,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很关键,但也离不开执法监管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家长的示范作用同样重要。法治提供保障、技术予以加持、孩子提高自觉、家长以身作则,才是正确而全面的应对之策。负面信息是善变“病毒”。《报告》显示,血腥暴力、唆使犯罪、歪曲历史、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些负面信息此消彼长、改头换面,既狡猾又顽固。现在网上“丧”、“佛系”少了,代之以“摆烂”、“躺平”,但传递的消极颓废气息依旧。对于涉世未深、“三观”尚在塑造之中的未成年人而言,影响尤其深、危害尤其大。我们呼吁所有网络生活的参与者,不做网络消极负面信息的生产源头、传播渠道,向上向善向前,真正让这些害人的网上“病毒”无藏身之所。特别是网络平台企业,更要落实主体责任、展现社会责任、肩负道德责任,加强行业协作,推动技术改良升级,加强优质内容资源供给,让“青少年模式”不仅能用、管用,更要让青少年好用、爱用,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空间。网络安全是必守底线。《报告》显示,79.8%未成年网民具有网络安全意识,相较2020年提升5.7个百分点,但这同样意味两成未成年网民对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危险“呆萌”懵懂。《报告》反映,过去半年内25.5%的未成年网民认为自己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相较2020年下降1.7个百分点,但这同样意味仍有数以千万计的未成年网民亟需我们保护、呵护。随着网络空间执法的深入和校园法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的普及,未成年人网民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自护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陷阱也在“与时俱进”,网络诈骗、“隔空猥亵”、网络暴力、信息泄露等“魔爪”不时伸向未成年人。有人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那我们便要当好“执剑人”,持法为刃,斩断网络黑手,铲除网络毒瘤,维护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报告》发布引来各方关注与热议,虽观点各异,但这份“热气”,恰是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的深沉爱意,恰是万千大众携手共进的蓬勃伟力!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协同发力,各尽其责,定能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为祖国的花朵耕耘出一片茁壮成长的网络净土、数字乐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