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职场,还有人在「卷」吗?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22-12-16 15:49:28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是懂“卷”的。


不是“内卷”的卷,是“卷”出新花样的“卷”。


他们之中,有人琢磨着怎样让大家干饭更香、有人关心着摩天大楼的温度变化、有人眼看鱼塘变电网、有人专注检修中的每一个螺栓……这些事情看似细微,却又是“卷”到极致。


他们的“卷”,不单是打开了自身独特而丰满的人生,还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与北京、上海同时成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实力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作为科技力量中的新生代,丁云霄、苏莹、朱博和邓志灵提供了四份有温度、有责任、有创造力的大湾区科技青年的生活样本。

“每次出国逛街,观察当地城市的建筑形式,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楼宇科技先行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丁云霄说。


2015年,丁云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选择了进入美的。“我希望将实验室的前端技术,应用到产品生产。通过工业场景,将技术投放到用户场景中验证,对我个人而言更有意义。走出实验室,走到企业里面,用技术改变这样的一个传统的产品,或者改变世界。其实美的在这一块给博士人才或者这种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创造了很好的科研氛围。”在丁云霄眼里,他相信美的能够把他的研究落地,甚至走出国门。


“当研发的产品从实验室技术,到成为可量产,这是一个特别有成就感的过程。”2020年,丁云霄主导研发的V6R热回收多联机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一等奖。


丁云霄在介绍美的MDV8多联机。该研发产品目前已获取3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2项技术行业首创,丁云霄初步实现了通过走进企业去改变世界的梦想。| 图源受访者


出国调研是丁云霄最热爱的环节之一,他会尽可能多与当地的客户、代理商、渠道商、安装商、技术支持等人员沟通,因为这个过程能使科研人员更理解产品价值,对产品有更多宽纬度的了解。产品从厂商到终端消费者是一个系统性的流程,每个环节都会因产品某一个细节而出现问题,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都会成为未来产品优化以及产品创新的方向。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出现能源危机,同时由于一些海外企业产能跟不上,对于中国企业是挑战,更是新的机遇。


在欧洲,现在有一部分家庭会把燃气炉换成热泵,通过用电从空气里面取热,然后把水加热到50摄氏度以上,供到室内取暖。“2022年,海外热泵市场属于‘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大批量生产对企业的制造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另外,各国对光伏、储能电池等新能源的需求量也很大。”丁云霄团队实际调研了多个国家的家庭实际用电情况:在欧洲能源危机、电价大幅上升的情况下,结合海外本土化的实际需求如何降低用户电费的同时,保证其用电安全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团队结合美的楼宇科技积累十多年的热泵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打造了完整的光储热柔系统,以热泵为核心,通过柔性用电控制系统为这些家庭用户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大幅降低用户的家庭年用电费用20%。


丁云霄说,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以前在学校里面做课题研究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从物理的层面看世界就可以了,但借助企业走向世界之后会发现,整个人生的完整性和世界观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拓展。


丁云霄和他的团队。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博士们,分布在不同岗位。| 图源受访者

当“干饭人,干饭魂,干饭就是人上人”的热梗风靡网络,苏莹早已为“干好饭”拼了8年。


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一定少不了的主食。《舌尖上的中国》中讲到,每年长达150天生长期的稻米,在阳光和有机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吸收了土地特有的矿物质营养,形成了纤细净白的优质大米……东北人的餐桌上,米饭的口感需要顺滑清香,配什么菜并不重要,一碗饭足矣。


“我一直很怀念小时候,妈妈煮饭时家里的饭香味儿,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香味就只存在于记忆。”苏莹从小生活在哈尔滨,吃五常大米长大,她对于米饭口感也格外挑剔。她说,如果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关于米饭的研究维度会从色、香、味、形考虑,但是大多数人的第一感受是米饭的口感,就是在咀嚼时,米饭在口腔中的主观感受。


2014年,苏莹从江南大学食品专业跨入家电行业。其间“中国游客继续‘爆买’日本电饭煲”“ 赴日‘爆买’中国制造业差距在哪里”等话题一度登上热搜,苏莹所在的团队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电饭煲煮的米饭没有日本的香?当时,大家所谓的好米饭,是停留在口感的好,国内外并没有机构对米饭的香味进行研究。


实验室中的苏莹。| 图源受访者


在日常生活中,大米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闻到一些米糠味,更严重会有酸败味,尤其是广东这边温度湿度比较高,大米里面有脂肪,很快就会发生陈化。那么,米饭出锅时的香气中究竟包含了什么物质?这些成分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如何将香味更好地激发出来?


苏莹团队发现米饭的香气里面有100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并探明陈味的关键物质与脂肪酶活性的关系模型,首创了动态抑酶新风去陈技术。同时,还发现6种对香味贡献大的杂环类和醛类物质,进一步首创了131℃立体IH增香技术。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对国内外上百种大米和上千个香气图谱的解析,最终实现了米饭去陈增香技术。


为了制定好米饭的标准,苏莹的团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在实验室煮米饭做实验,每轮实验10锅米饭,每锅吃几口,一天能尝上百口米饭。他们通过嘴巴尝、眼睛看、鼻子闻,去分辨上千种米饭,从色泽、香气、软硬度、弹性、粘性、甜味等方面给米饭打分。同时,也会运用理化分析,进行专业的数据指标表征分析,包括营养成分、口感、香气、安全等32项指标。苏莹笑称,现在实验室的伙伴们基本都能“闻香识米”了。


“中国大米的口感,是水稻在种植期就产生了差异,地理位置决定了大米中蛋白、脂肪、水分的差异。”苏莹还分享了团队做过的一份调研,他们发现湖南人喜欢吃偏硬的米饭,更喜欢用压力锅煮米饭;广东的籼米,整体长得比较细长,煮出来有一点散落,更适合做炒饭。不仅如此,整个团队还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在行业浸润多年的苏莹,所获奖项诸多,而获得美的科研最高荣誉科技明星奖项于她个人成长而言,意义非凡。苏莹告诉记者,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以及美的坚持科技领先的战略,并持续加大研发资源及人才的投入,美的人才梯队数量跳跃式增长,在全球10余个国家拥有35个研发中心和35个主要生产基地,还成立了8个院士工作站(室)。“对科技人才的关爱政策、对技术攻关提供的资源支持,配套完备的实验室及与国内外高校交流合作的机会,让我在跟顶尖团队合作中获得快速成长。”


自1996年起,美的集团每年都会举办科技月活动,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7届,累计奖励已超过4.5亿元,引发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项研发突破背后,既离不开集团对研发与人才的投入,更离不开数以千计研发人员在技术上的持续攻关。| 图源受访者

在广州增城远郊,看着面前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朱博作为参与者之一,他很自豪,因为他们为电网工程创造了多个世界领先。


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朱博进入南方电网工作,他在基层干了6年变电设备检修工作。“每天早上班前会结束后,我们准备好工具和仪器等设备,前往城市的各个变电站进行检修作业。在变电站内,周边都是带电设备,安全帽、工作服、绝缘手套、绝缘鞋等该有的防护,一点都不能马虎。”严谨的安全意识,是工作第一天前辈的嘱咐。


“刚入职的时候,就有心理准备,自己要去基层的岗位工作,在这行很正常。清华毕业又如何,我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题是放电机理相关的理论研究,到了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该学还得学。”


朱博个人照片。今年,团中央、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表彰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朱博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图源受访者


朱博不是个例,在南方电网研究生学历做基层工人很普遍。这不是为“卷”而“卷”,而是干这行必须得有的基层经验。他表示,以变电站的断路器为例,操作机构所使用分合闸线圈的型号就多达几十种,根据实际情况,即便是同一种现象,故障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如何在最快的时间,找到最合适的检修方法,非常考验检修人员的判断能力。


在作业期间,准确的判断,除了书本上的基础原理,大多是源于工作的过往经验。电网的老师傅们,学历不高,但他们的经验都是从实际工作中,通过摸爬滚打自己摸索出来的。工作9年,朱博一路从变电检修工、基建项目经理,到现在做了站长。遇到复杂的工程问题,还是会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起去现场讨论。


“很多经验,就是需要时间,在基层慢慢磨练,解决了技术难题,才能转换成自己的经验。”对于所有生产企业,任何一个决定,都需要以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为基础,了解设备的真实情况为第一位。


朱博回忆,小时候老家还会经常停电,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每次干完活,看着城市灯火通明,特踏实,打心里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庞大的电力负荷叠加密集的西电东送落点,再加上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网越建越大、越来越复杂,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成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电网的安全性将大幅提升。直流工程广州供电局没有人干过,从设计方案、建设模式、设备研发等,很多技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电网行业都是第一次。”


朱博没做过直流工程,就从最基础的技术学起,请直流工程建设专家“补课”,找设计单位的同事研讨……该工程在国内首次成功解锁100%采用自主可控IGBT器件的换流单元,实现自主可控核心电力设备应用的新突破。


最终,朱博和同事们用时15个月,该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实现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新发展。


正是这项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电网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将大湾区原本连成一片的大电网分解为多个不同步的小区域电网,既能分区运行、又能相互支援,还能更大规模吸收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大幅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


500kV粤中背靠背换流站航拍图。这是世界最大单元容量背靠背柔直换流站,也是全世界首个建设在大电网负荷中心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它将停电范围控制在小区域,避免大面积停电,让企业和市民安心用电、用上高质量电。| 图源受访者



“这可能是你第一次听说接触网检修工。”邓志灵解释,所谓接触网,就是沿地铁线路架设的为列车供电的专用设备,哪里有地铁,哪里就会有接触网。他是负责对接触网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检修专家。


工作中的邓志灵。| 图源受访者


11月8日晚,邓志灵和工友们穿上“小黄衣”,带上工具来到地铁21号线水西站,他们主要对水西站一处接触轨的终端设备进行更换。他说,要等地铁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同意后,他们才可以进入隧道……


接触网检修工人,白天会在地铁司机室登乘巡视,他们会拿着一盏大灯,沿路巡视接触网设备,观察地铁在运行过程中接触网设备是否出现松动、打火等特殊情况。到了晚上,他们会进入隧道,对沿线接触轨的防护罩、绝缘支架、高压电缆等设备进行日常检修保养。


“做这行不光要严谨心细,身体素质也得好,有时候进入隧道检修,一走就是6公里,还要背着重重的工具和设备,是体力活。”邓志灵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从实习生、检修员到接触网高级检修专家,用了13年的时间,对他而言很值得。


“我每次坐地铁,看着乘客上上下下,心里挺自豪的,尤其是每次穿上‘小黄衣’,瞬间就觉得很有使命感。就像医生穿上白大褂一样,他们医治的对象是人,我们治疗的是设备。”对于接触网检修工,他们每天晚上在隧道里的工作,看起来可能就是简单到拧螺栓,但是每一个螺丝都关乎着很多人的生命安全。


邓志灵在地铁隧道开展接触网设备检修。| 图源受访者


越是恶劣的天气,越是要加强设备巡视和检修。对接触网检修最难的不是登高、不是熬夜,而是要经受严寒酷暑的考验。夏天,露天金属设备温度起码要到50℃左右,有时候,工人需要背着近30公斤的工具包、脚蹬绝缘鞋,“全副武装”在高空触摸着被高温炙烤的金属线网开展检修,所以手脚要快,用最快的速度高效完成。


邓志灵觉得自己的职业发展相对顺利,主要是得到了很多师傅的照顾。他说,多干一点,成长就会快一点。技术工作,很多都是现场维修的经验积累。


2019年,广州地铁成立了邓志灵“国手”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的平台,邓志灵与同事每年完成多项技术攻关,解决现场设备检修难题,其中《接触轨磨耗测量装置研究》课题,对测量装置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行业空白;《一种直流验电器的测试装置》解决了高压验电器检测的难题,还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2022年,邓志灵还被授予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这是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开展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品牌工作。自1994年启动实施至今已开展21届。


现在,靠着自己的技术,邓志灵也在广州安家落户。他说这是一件挺开心的事儿:“因为靠自己,在广州成家立业。”


地铁“蜘蛛侠”(接触网工)开展设备验收工作。| 图源受访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继续攀升,从2021年的第12位升至全球第11位。粤港澳大湾区与北京、上海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突出,科技实力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如今,青年向上,城市向前,这是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无论是专注技术攻关的“科技明星”丁云霄和苏莹,还是在基层兢兢业业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朱博和邓志灵,他们都是无数广东青年人才的缩影。


关于“大湾区”的故事还有很多,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平静前行的自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他们可能只是一个不足为奇的角色、是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是一个配角,但是他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属于他们的领域发光发热,努力奔向他们心中的远方。






作者丨徐倩影;排版|王怡晴;运营 | 李靖越;监制丨罗屿

广东共青团× 新周刊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neweeklylifestyle)联合出品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广东电网、创青春等

编辑:华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