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夜读·开卷有益
每读懂一个词人,就是多经历一种人生。
带着还原历史的思路去品读诗词,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今天的文章经授权摘自诗词大V周公子的新书《宋词群星闪耀时》。周公子写文章,考据严谨,落笔风趣,有金梁古武侠之文风,具侯马郭相声之幽默,读来酣畅淋漓!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济南府境内。
一个和尚快马加鞭在赶路,脸上有几分慌乱,又有几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忽听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和尚回身一望,面色大惊!
只见在如火的骄阳中,一个单身独剑的青年男子纵马而来,杀气腾腾,气场强大。
片刻间,青年男子便追将上来,狼腰前探,猿臂纵伸,擒住和尚的衣领大力一提,将其拎翻马下,随后自己也纵身跃下。
和尚狼狈地在地上滚了几番后,目光落在对方手中那把寒光闪闪的长剑上,不由簌簌发抖,跪地求饶:“兄弟,我知你乃神兽转世,力大无穷,求你看在往日情面上,饶我一命啊!”
男子目光似刀,一语不发,从对方身上搜出义军大印后,手起剑落便结果了和尚性命,然后提着人头和军印,调转马头,绝尘而去。
——你已不是我辛弃疾的兄弟,也不配我和你再说一句话。
没错,此青年男子正是辛弃疾,字幼安,山东济南人,时年二十一岁。
图/摄图网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大吃一惊:好家伙!辛弃疾不是著名的爱国词人吗,居然会武功,还杀人?!
对,后世之人提到他,第一反应都是伟大的爱国词人——一个文人的定位。
辛弃疾若泉下有知,估计要气得冒烟了。哥的梦想可不是什么文学奖,而是冲锋陷阵,沙场秋点兵!文学嘛,只是哥的业余爱好而已。
好好的一个青年才俊,缘何热衷于战争呢?
此事,说来话长。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题林安邸》
公元1140年,距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已十四年了。
这一年,金国和南宋又干了一仗,而明明占了上风的南宋,却像个被欺负惯了的小媳妇一样,在卖国贼赵构和秦桧的主持下,主动要求议和:割地、赔款、称臣。
这还嫌不够,又额外奉上了一份超级大礼:那就是喊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岳飞父子的性命。
金主子,您看我们这诚意还够吧?
就这样,都城临安又讨来了暂时的安宁,西湖又开始了歌舞升平。
同年(1140年)五月,在山东济南一个叫四凤闸的地方,英雄辛弃疾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起点——
一出生就在沦陷区,本该是大宋子民,如今却是金国人,从小更是目睹了广大同胞在金人统治下的屈辱生活。
辛家世居济南,代代为官,“靖康之难”后,辛弃疾的爷爷辛赞,平常没事就带辛弃疾登山望远,指画山河:孩子,长大了,别忘了驱逐金贼,收复我齐鲁大地!
因此,辛弃疾从小背负国仇家恨,不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热衷于练习武艺、研究兵法。我猜“十五好剑术”的李太白应该也不是辛同学的对手。
辛弃疾从小就以勇武自居,至于什么喝酒、写文章,那都是业余之事。就连其身材长相,也跟文弱书生丝毫不沾边,据他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亮所说,辛弃疾的外形是:
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辛稼轩画像赞》
十五岁后,辛弃疾的军事能力便初现端倪——他曾借科考之名,两赴金国首都燕京,路途中留心观察山川形势,搜集金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为将来反金做准备。
每一个舞剑的清晨,每一个开卷的黄昏,他心中都有同一个声音在回响:总有一天,我要驰骋沙场,收复河山!
图/摄图网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161年的秋天,落日余晖下,金人的铁骑又在滚滚烟尘中肆虐而来——金国又找碴儿和南宋开打了。
当时的金国皇帝完颜亮因读了柳永之词,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垂涎不已,拥兵六十万大军南下扫荡,放言要在百日之内灭亡南宋,将秀美江南纳入大金版图。结果在采石矶(今安徽当涂)被书生出身的南宋官员虞允文打得落花流水,又遭后院起火。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认为时机已到,拉了两千多人,举起了反金的大旗。
率众起义不久后,眼光长远的辛弃疾便带着兄弟们加盟了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军。作为其中少有的知识分子,加上智勇双全,很快他就成为义军中的先锋人物,还曾有过“斩寇取城”的壮举。
本着人多力量大的初衷,辛弃疾还把一个带有千把人的和尚也拉入了起义军队伍。这个和尚就是文首出场的那个炮灰,名叫义端。此人是个投机分子,在义军待了一阵后,觉得依附于人没有前途,就偷了辛弃疾负责保管的义军大印,想去献给金人,以求富贵。
义军首领发现后,一怒之下,要砍了辛弃疾(一来没保管好大印,二来叛徒是他介绍进来的)。辛弃疾镇定以对,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内追回帅印,否则甘受军法处置。
他推断和尚偷了军印,必去投靠金人,于是便顺着金营方向昼夜狂追,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武侠片式的一幕。
这还不算厉害,之后他还有一次升级版的追杀叛徒记录。
那是在追杀义端的次年,他作为义军代表,渡江南下,与南宋政府洽谈合作。结果,起义军里竟然又出叛徒了,还把叫耿京的义军统帅给杀了!
辛弃疾于返程的半路得到消息,怒发冲冠:我这手里还拿着南宋皇帝发的诏书呢,老大死了,队伍散了,我这诏书发给谁,拿什么向南宋朝廷复命?!
叛徒,必须受到惩罚!
二号炮灰名叫张安国,投奔金人被赏了官职,此刻正飘飘然也,完全没想到自己马上就要下线。
辛弃疾率领五十人的敢死队,马不停蹄回到山东,直奔五万人之众的敌营,将正在与金人将领划拳喝酒的张安国五花大绑,奔突千里,押解至南宋临安正法。
当时辛同学二十二岁。
多年以后,与其同时代的著名文学家洪迈对辛弃疾的这次壮举激赏不已,曾特地以生花妙笔描绘之:
“束马衔枚”是指辛弃疾一行人为避敌追击,将马蹄用软布包住,士兵则将形似筷子的木棍含在口中,以免发出声响;一路风驰电掣,在抵达宋金边界的淮水前,昼夜不曾进食。
以五十对五万,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不是武侠片,这简直是魔幻片!
由此可见,此次捉拿叛徒,必为智取。而这五万之众极大可能都是义军中人,被叛徒裹挟投降,心中本就未必情愿,面对从天而降的辛弃疾,大家都是看呆了的份儿。
图/摄图网
就这样,辛弃疾独入虎穴、智取叛徒的英雄壮举,一时间上了南宋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就连南宋皇帝、抗金投降派总舵主宋高宗,都被他这超强能力震惊了。
辛弃疾:呵呵,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
彼时,被鲜花和掌声重重包围的辛弃疾豪情万丈、意气风发:山东的父老乡亲们,很快我就会带着南宋大军打回去,等着我!
可惜,很快他就会发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是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的戎马生涯竟会止步于此,此后他将再也没有机会驰骋疆场,纵马杀敌。而在山东的这一段峥嵘岁月,也将成为他一生最灿烂、最难忘的记忆。
辛弃疾归附南宋的当年(1162年),恰逢宋高宗退位,颇有抗金之志的宋孝宗上台接棒。心心念念想着打回去的辛弃疾,不顾自己位卑言轻,热情洋溢地向当时的江淮军区总司令张浚献上了一条名为“分兵杀虏”的抗金奇策。
可惜,如此奇策,志大才疏的张浚却未予采纳。
第二年,张浚出兵北伐,书生意气、向来轻敌的他完全不讲策略,直接派部下在淮河沿线和金军正面硬刚,结果先胜后败,伤亡惨重,一应兵器、盔甲、粮草,也丢了个干干净净,史称“符离之败”。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符离之败后,辛弃疾曾写下如上一首委婉缠绵的词作,表面看是伤春相思,实为政治隐喻、别有怀抱——以衰败之暮春暗喻南宋风雨飘摇之国势,借惜春之情抒发对北伐失利的惋惜以及自己“分兵杀虏”之策不得施行、恢复之志无处伸展的苦闷。
经此一役后,南宋士气消沉,主和派重新抬头。辛弃疾痛惜之余,又开始思考如何转败为胜,扭转时局。后来,其苦心孤诣写就十篇军事论文《美芹十论》,上交朝廷,希望能给领导层打打气。
结果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他没有气馁,后来又写了有关恢复大计的《九议》继续上书,并在文中明确指出,恢复之事不仅仅是为赵宋王室报仇雪耻,更是从江山社稷出发、为黎民百姓着想,却依然激不起任何水花。
后来,南宋刘克庄读到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曾无限惋惜地慨叹道:
是啊,但凡能让辛弃疾一展其才,不说立下什么盖世奇功,最起码收复中原还是大有希望的。
可惜,没有一刻不期望能够对金作战、挥师北伐的他,从南归以来,却一直被委派各种地方行政官职。
那么,志在沙场的武将去做文官,辛弃疾还能像在战场一样大显神通吗?
答案是:小意思,必须能!
乾道七年(1172年),辛弃疾被派往几经战火涂炭、萧条破败的滁州做知州(市长)。在南宋国人眼中,滁州已属荒僻的“极边”之地,常有敌骑来扰,严重缺乏安全保障,弃之不足惜。毕竟当时滁州的市容市貌是这样的:
整个城市目及之处皆为废墟,居民只能在瓦砾场上搭建茅草屋,大风一吹则摇摇欲坠,市面上看不到什么商人和行客,农户也养不起鸡鸭猪牛,日常生活物资十分紧缺。
一般官员对到此地为官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辛弃疾却迎难而上,欣然赴任。
结果证明人家辛弃疾不仅武功盖世,搞经济居然也是一把好手。放贷款、减赋税,外加招商引资、修建城楼,仅仅半年内,就盘活了滁州的经济和民生,“自是流逋四来,商旅毕集,人情愉愉,上下绥泰,乐生兴事,民用富庶”,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初次做地方一把手就政绩卓著,辛弃疾欣慰之余,忍不住提笔抒怀,描绘滁州繁荣祥和的新面貌:
后来,朝廷又选派官员去江西剿匪,这是个换过几拨人都没收拾好的烂摊子,大家一听都装聋作哑往后退,唯有辛弃疾一个箭步上前:让哥来!
走马上任后,辛弃疾对当地驻军裁汰老弱,选练少壮,打造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敢死队。然后使之与熟悉地形的本地乡兵协同作战,兵分两路,一部分扼守要冲,一部分深入山谷追击,在茶匪们疲于应对之际,再给点甜头,适时招降。
就这样,令朝廷焦头烂额、连湖南安抚使这样的大员都被撸下马来的重度匪患,辛弃疾出马,三个月妥妥搞定!
再后来,他又被调往民风彪悍、经常出现武装暴动的湖南,其上任后雷厉风行,火速创立了一支素质勇猛的精锐部队——飞虎军。
建军过程中,辛弃疾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再次充分展现了其足智多谋的政务能力及杀伐果决的铁腕风格。例如,修建军营,拓宽道路,需大量石料,辛弃疾便令犯了罪的百姓和僧人去潭中开采,以石赎罪。结果,没多久石料即堆积如山,而官府一两银子也不曾耗费。
后遇雨季,使得建营所需之瓦无法烧制,一般人遇到这样的难题也只能挠头干等,不然,还能和老天爷讲理?!
可辛弃疾再展过人谋略,想出了向全城百姓有偿征瓦的变通之策,二十片瓦给付一百文,期限两日。民众们一听有这等好事,纷纷从自家屋顶上匀下瓦片,送至飞虎军营,两日之内,果然凑齐。
据《宋史》记载,飞虎军成立之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此后三十多年里,飞虎军不仅很好地维护了地方治安,还是长江边境上最有力的一支军事力量,连金兵听了都胆儿颤,称他们为“虎儿军”。
图/《去国帖》,为辛弃疾仅见的墨迹珍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然而,军队刚刚建好,辛弃疾就被调往别处了,连一把指挥官的瘾都没过上。
到离开湖南为止,他南归十八年,南宋政府对他的工作调遣,一直雷打不动地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哪里棘手派你去哪里,充当“灭火器”;二是“召而来,麾而去”,频繁调动。
十八年里,居然调动了十六次!
每一任官职短则几个月,最长也不过两年。每当他在一个地方渐入佳境,准备撸起袖子干时,调令就不期而来。
聚散匆匆不偶然,两年历遍楚山川。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工作地点两年五变,不是被调任,就是走在被调任的路上。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已两鬓苍苍。
辛弃疾:哥是个多么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你们这么折腾,是什么意思?!
南宋朝廷:呵呵,辛同学,我们小算盘打得响着呢。
一,你再厉害,也是“归正人”(指从金国归附而来),不是自己人,我们既要用你收拾烂摊子,但同时也不能不防啊。
二,你天天嚷着要打金国,不是写军事论文,就是在地方上练兵建军。我们就不懂了,你老老实实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是很好嘛。我们好不容易割地赔款求来的岁月静好,你咋老想着给搅和了呢。
三,你太热血太阳刚了,跟我们阴柔萎靡的南宋根本不是一个气场,我们觉得你真的很难驾驭,给你广阔天地让你大有作为,显得我们都是吃干饭的?我们才不傻呢!
辛弃疾(仰天长啸):对,都是我的错。怪我这只鸿鹄懂不了燕雀的苟且之志,早知你们是这副德行,哥还不如留在山东打游击呢!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了。
南宋政府将他一闲就是十年。后启用三五载,继而又是屡遭弹劾,再次去官,一闲又是八年……
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怕我太辛苦,让我到乡下养花种菜,真是皇恩浩荡啊,哈哈哈哈!(笑着笑着我怎么哭了……)
腰间的宝剑都生锈了,墙壁上的雕弓也派不上用场,算了,只能自己玩玩杯弓蛇影解闷了。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哎,想当年帅过乔峰段誉,如今春风染绿了草木,却染不黑我这灰白的须发,案头那万字的军事论文早都换成邻居家的《蔬菜种植大全》了。
本是个骁勇的武将,偏让去做处理俗务的文吏。做文吏也罢,明明是个极富才能的实干家,偏让你再去做个彻头彻尾的闲人。
十八载年华闲居江西乡下,热血英雄空蹉跎。
无法纵横沙场,那我就去词坛上开疆拓土吧。
壮志难酬,吐槽是必须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赵飞燕、杨玉环是怎么死的,你们都忘了吗?大宋王朝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别只顾着寻欢作乐了,干点正事吧!
话说宋孝宗看到辛弃疾这首词后,很是一个不高兴:哎,你说谁呢?
辛弃疾:说的就是你!不服憋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皇帝不急臣子急,满腔壮志无处使力,只能在夕阳之下噼里啪啦痛拍栏杆,这次第,怎一个“急”字了得!
来到南宋,简直比在沦陷区更愁肠百结: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写少年涉世未深时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令其削职闲居、报国无门的一腔忠愤。可如此愁闷痛楚又如何能明言?也只能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自南下以来,自己无一日不在期盼能提兵北上,收复故土,可朝廷却苟安江南,不思进取。遥望中原,多少父老乡亲还在金人铁蹄下苦苦挣扎: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此词曰:“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更为著名的,还有那首刀剑生辉、杀气凛凛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此词追忆早年北方抗金部队的阵容气势以及自己的沙场生涯,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壮士形象,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极富战争氛围,结语却一落千丈,从理想的高峰瞬时跌回悲凉的现实,抒发了其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哀愤心境。
多少唐代边塞诗在此词面前要黯然失色?又有几个诗人像辛弃疾一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摸爬滚打过?!
六十多岁时写就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千古一绝,明代杨慎评其为辛词第一,陈廷焯亦称赞此词“句句有金石声音”:
一直梦想自己能成为像曹操、孙权一样的英雄人物,建功立业,封狼居胥,可南下四十三年了,当年渡江南归时扬州战火纷飞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自己已垂垂老矣,山河却依然破碎……叹叹叹!
图/摄图网
既然志在沙场,纵横豪迈的词自然不在话下。然而,你能想象金戈铁马的山东大汉,写起柔媚的婉约词来也是高手一枚吗?比如广为传颂的《青玉案·元夕》: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着力渲染花灯绚烂、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则描写主人公在火树银花的街巷及佳丽如云的人流中寻觅着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余味无穷。其清新细腻,不输任何婉约派作品。
不仅豪放词、婉约词两而擅之,就连乡村田园风,也是信手拈来,水平高得不像话。
好一幅恬静闲适、惹人喜爱的农村风俗画,妙哉!类似的还有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境清新,朗朗上口,明月、清风、稻香、蛙声,一个感官信息丰富的乡村夏夜扑面而来。
闲来无事,辛弃疾同学还会仗着酒劲,撒泼卖萌:
——《西湖·遗兴》
好一个醉态横斜,可爱至极。
非但卖萌是一把好手,我们老辛还童心满满,一派天真烂漫,看到有顽童持竿打枣,特地交代旁人不得惊扰,因为自己要躲在一边闲看,同享此乐:
除此外,他傲娇和自恋指数也不低: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我见不到古人没啥遗憾的,古人没见过文武双全的我可就亏大了。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青山:嗯嗯,就咱俩最美,其他人靠边站。
文武兼备已经了不得了,偏偏我们老辛还颇具幽默细胞:
明明是自己愁肠百结,日日借酒抒怀,却把酒杯叫来一顿训:“哈,你看我喝得口渴舌燥、昏睡不醒,还不都是你害得!”酒杯委屈巴巴:“你也学学人家刘伶,那叫一个达观,酒是走到哪儿喝到哪儿,还让下人扛一把大铁锹跟在屁股后头,说自己哪天醉死了,就地掩埋即可。”
辛弃疾一听,登时火冒三丈:好家伙!我一直拿你当知己,你却如此薄情寡恩,咒我早死!削你信不信?!
啧啧,拟人手法用得这叫一个溜。
词风如此多变,下笔既成佳作,这哪里是什么业余爱好,简直就是一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写手嘛!
不信,瞧瞧后世的辛粉评价: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二人合称“济南二安”)(清·王士祯《花草蒙拾》)
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清·陈廷焯《云韶集》)
宋词之有辛稼轩,几如唐诗之有杜甫。(缪钺《诗词散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南宋可与北宋一较高下的词人,唯辛稼轩一人。
也怪不得辛弃疾尚且在世之时,其词作便已风靡一时,脍炙士林之口,每每“挥毫未竟而客争藏去”。
辛弃疾:呵呵,武功高的没我文采好,文采好的没我武功高,这就是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耶!
就这样,一个立志金戈铁马、纵横疆场的武林高手,却阴差阳错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无数不朽的千古名篇。
公元1203年,已经六十三岁的辛弃疾,又意外地接到了朝廷的新任命。
原来,当时的宰相韩侂胄因为德不配位,威望受到挑战,便动起了对金作战,以建“盖世功名”的心思。一提到打仗,自然想起了辛弃疾,你不是主战派的积极分子嘛,那就把你拉出来,为北伐站队造势。
然而,辛弃疾的态度却出乎意料:打的想法是好的,但不是现在,几十年了都没为北伐做过一毛钱的准备,贸然出兵不是找死!想打仗?先花个几年充实国力再说吧。
韩侂胄不乐意了:你继续回家歇着吧,老子的地位等不起,一个字,打!
结果“一出涂地,不可收拾”。
而溃败的原因——“无一而非弃疾预言,于二年之先者。”
就这样,宋军以惨败为代价,验证了辛弃疾预言的无比正确性。而其深谋远虑的军事洞见,远不止此,早在三十几岁任职滁州时,他就断言:
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
也就是说,金国六十年后必会灭亡。但金国挂了,宋朝的麻烦才真的大了。
真正的大麻烦,就是蒙古啊!
当时的蒙古草原上,还是动荡的零散部落,距铁木真创立蒙古国,还有三十多年……
而后,历史的轨迹如下:
六十二年后,金国真的挂了,又过了四十五年,南宋也被蒙古给灭了。
神!预!言!
当时辛弃疾曾就此推断打了书面报告,递交朝廷,可是有什么用呢?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诚如康熙皇帝所说:“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可惜,辛弃疾这匹千里马,一辈子也没等到自己的伯乐。
兵败如山倒。
紧急时刻,南宋又想起了超级救火队员辛弃疾同志。
韩侂胄赶忙派人到江西请辛弃疾出(背)山(锅),并且终于给他安排了最高军事机构内的一个重要职务——枢密院都承旨。
接到任命,辛弃疾心中无语:早干吗去了!前面几十年,我的嘴皮子都磨破了,你们听进去一句吗?!
但不管怎样,南归四十多年了,他终于第一次有了指挥南宋军队对金作战的机会,第一次距离自己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河山的人生理想那么近,那么近。
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一次玩笑。
任命到达时,辛弃疾早已老病在床。纵使心中豪情未减分毫,却再也没有力量去完成这个使命。
南宋开禧二年(1207年)九月初十,昏睡良久的辛弃疾忽然睁开了眼睛,大喊几声“杀贼!杀贼!”后,一切归于沉寂。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终究,他没能当上将军,没能戎马疆场,荣归故里。
历史中的辛弃疾,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愤远去了。而文学中的辛弃疾,却像一座不老的青山,永远豪迈,永远妩媚。
图/摄图网
每当仰读这座青山,恰如梁衡先生所言,我们总是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初心不改的英雄,一遍一遍地呐喊,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痛拍栏杆、望眼欲穿的身影。
朋友朱熹去世时,辛弃疾为其写过一篇悼词,其中有几句,我觉得同样适合他自己: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诗词大V周公子全新作品《宋词群星闪耀时》,10位大宋风流人物与他们笔下近200首诗词相照映:李煜的赤子之心,范仲淹的胸怀天下,晏殊的珍惜当下,欧阳修的迎难而上,王安石的敢为天下先,苏轼的苦中作乐,李清照的敢于做自己,陆游的永不言弃,辛弃疾的一腔热血……在阅读中获得多重的人生体验——每读懂一个词人,就多经历一种人生。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38471
- 2 女法官遇害案凶手被判死刑 7931081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69509
- 4 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添动能 7777234
- 5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615970
- 6 大三女生练咏春一起手眼神骤变 7506103
- 7 #马斯克对特朗普政府影响有多大# 7441368
- 8 男子钓上一条自带“赎金”的鱼 7378118
- 9 赵丽颖带儿子探班 7258790
- 10 女子穿和服在南京景区拍照遭怒怼 713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