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厌了一份工作,先不要辞职

百家 作者:洞见 2022-11-28 20:39:09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弱者善谈喜欢,强者必言坚持。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大学毕业后,稻盛和夫就职于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


这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业内最优秀的企业之一。


但在他入职时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股东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


他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同情地说:“你怎么到这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到啊。”

 

因此,他们同期入职的人,聚到一块时就牢骚不断,抱怨这家公司处处都不行。

 

不到一年,其他人就相继辞职了,最后只剩他一个人。

 

那时,稻盛和夫也想离职,可是他转念一想:


如果只因为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工作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所以他决定:先埋头工作。

 

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三餐不顾,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就这样拼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年纪轻轻的他,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在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


后来,稻盛和夫在谈到成功经验时说:


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心态。


在工作中,一有不满就辞职,不过是一种溃逃。


真正强大的人,都会摒弃厌烦的情绪,迎难而上。


01


  • 做不喜欢的工作,是一种修行。


主持人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火爆之后,台里决定给他一档时事节目,叫《文涛拍案》。


与《锵锵三人行》的风格不同,《文涛拍案》讲大案要案,不设嘉宾。


这个节目,窦文涛从一开始就不喜欢。


“有一天录完节目下班,已经是清晨6点,深圳暴雨如注,那一刻我心里只有四个字:生无可恋。”


然而这件不喜欢的事,他做了8年。


窦文涛后来在《圆桌派》上回忆这段时光,说虽然不喜欢,但还是常常一期节目反复录四五次。


不管是什么工作,凡事称心如意是妄想,多有不顺遂才是现实。


弱者善谈喜欢,强者必言坚持。


一份文案的工作,没有人愿意通宵达旦,绞尽脑汁地一字字去打磨,但你耐住性子做好了,也会慢慢爬上事业的峰顶。


一份销售的工作,没有谁愿意低声下气,吃了一次次闭门羹后,还笑脸相迎,可一单销售的提成,可能是别人几个月的工资。


工作从来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


遇到不喜欢的工作,清醒的人首先想的不是退,而是逆流而上。



02


  • 干不起眼的活儿,是一种境界。


之前我在文章中写过一个“蘑菇定律”。


蘑菇生长在阴暗的土地上,处于自生自灭人的环境中。如果放弃生长的希望,就只能腐朽于黑土。


就像职场新人,大都坐在角落的位置,周而复始的重复着跑腿打杂的工作。


领导并不会多注意你一点,甚至偶尔还会受到无端的指责和批评。


如果能一直向上生长,不怕艰辛与磨难,终有一天能冲破这黑暗。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都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慢慢成长起来的。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人人要经历一段“蘑菇时期”。那段在黑暗中孤独奋战的时光,是最难熬的。


熬过来,出头;熬不了,沉沦。


想在镜头前大放异彩,就得从跑龙套的角色开始。

 

最近,在《把工作做到位》里读到一个故事。


三个名校毕业生,通过校招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做管培生。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腔雄心壮志,渴望做出一番事业。


但他们却被安排到了最基层的岗位,每天不是去门店帮忙理货,就是干些打杂的活儿。


第一个人从始就诸多不满,觉得大材小用。每天溜到仓库玩手机,干活的时候能出三分力,绝不出五分。


第二个人倒是什么也没多想,每天领导交代啥就做啥,到点就打卡下班。


最后一个人却干劲十足,每天一早就到店,晚上还要回公司加会班。


同来的两人都笑他太傻,说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干得再好也没用,熬完两年轮岗期就行了。


他无视这些调侃,依旧勤勤恳恳,每天睡前还会学习一会儿行业和品牌知识。


轮岗结束后,公司进行业务调整,第一个人被裁员了。


第二个人依旧是个基层员工。


第三个人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安排接任了刚刚离职的销售主管。


《奇葩说》里有一句辩词:


“让玄奘成佛的,不是雷音寺上领取真经的那一刻,而是埋头前行的十万八千里。”


一步登天终是痴心妄想,厚积薄发才是人间真理。



03


  • 做难做的事情,是一种本事。


在一次活动中,冯小刚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归纳为三个字“做难事”。


“我在摄制组里干过很多行当,人家说一个事,我绝不会说做不到,而是觉得终于给了我一个机会。”


摆烂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战胜人性里的畏难情绪,才是成事的不二法则。


作家李筱懿年轻时在一家公司担任秘书。


因出色的工作,被转为培训师,负责给客户提供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培训。


这项工作,李筱懿之前从没有接触过。


于是很多好事者,开始窃窃私语,等着看她的笑话。


李筱懿没有因困难而害怕,也没有因闲言而止步。

 

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麻省理工学院最受欢迎的高人气沟通经典《高难度沟通》读了个透彻,从中整理出8种思考路径,31个实战练习,4类经典沟通方法。


随后,李筱懿将这些知识,系统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因为苦练加上及时总结与修正,李筱懿在培训师的道路上,逐渐变得游刃有余。


而她也从培训师,晋升为培训总监。


此时,那些等着看她笑话的人消失了,转而出现的是赞叹的声音。


24岁时,李筱懿在培训总监之外,又兼任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


人如果没经历过从难到易的过程,就不足以谈成长。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讲了一个“飞轮效应”


假设有一个飞轮,我们开始推动它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但是慢慢地,每一次推动它,所花费的力气,都会转化为飞轮的能量,让它每一次转动都比前一次快。


直到最后它会自己转起来,越转越快。


这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秘诀。



04


  • 与不喜欢的人共事,是一种格局。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穿普拉达的女王》。


主人公安迪去了时尚杂志社做主编助理。

 

尖酸刻薄的上司米兰达,对她各种刁难。


她找同事抱怨,同事对她说:“现实一点,你根本没有在努力,你只是在抱怨。”


这句话点醒了安迪,她开始认真对待助理的工作。


她主动接触时尚潮流,从此审美有了质的飞跃。


她尽最大的努力去配合上司的工作,米兰达的一个电话,她能随叫随到。


她不断学习,众多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名字都能脱口而出,甚至可以提醒米兰达都没想到的事务。


从最初的被动地接受任务,到主动接受、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安迪快速成长。


严苛的米兰达由嫌弃转为赏识,擢升她为第一助理。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看似弯弯绕绕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的工作能力。


你把每一件事做到位了,再挑剔的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当你可以跟不喜欢的人合作,跟不喜欢你的人一起工作,说明你有了心胸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大了,能力就会跟上来。



05


曾经有读者写信给作家刘墉,向他咨询工作选择的问题。


他说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做得并不开心,想跳槽到另外一个平台,但是又害怕新工作带来的不确定性给事业和家庭造成危机。


刘墉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说了一个生活小事:


“我们常常在排队的时候,排在这条线觉得那边人少,就跳到那条线去,结果你在跳的时候,那边就有别人过去了,你不见得快,搞不好还变得更慢。


今天你放弃了这个工作,去换另外一个工作,你是不是会加倍努力?


换个角度想,既然能在另一个工作上加倍努力,那你在现在工作上也加倍努力,是不是也能有不错的表现?


如果做了一个抉择,就不要怨,努力地做下去。”

 

没有人喜欢上班,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就能做好的。


把不喜欢的人当贵人,把厌烦的事当修炼,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